柳君将目光投向了在场的众位商人,笑着开口说道:“拥有如此高投资回报率的投资生意,相信在座的各位放眼整个大乾王朝,甚至是天下七国,也没有多少吧?”
“而这还只不过是初步的估算,是公路修成之前的保守估计,同时也是单纯公路对各位资产增加的正向作用。”
“等到公路真的全部修好,目前各位手里面正在经营着的个人生意,就能够由于公路便捷而引入大量外地商人。”
“从而使得当下经营的生意利润提高四到五成,甚至更高。”
“甚至在引入更多商人群体以后,也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同时获得更多提高资产总量的可能。”
“而这一系列的流程走下来,各位的身价不说能翻十倍往上,但想要翻个两倍三倍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柳君面带微笑的环视一番四周。
看着此时两眼已经开始布满精光的商人们,他心中了然,自己说的话已经对这些商人带来了很大的吸引力。
一方面,柳君的话术说的极为精湛,导致这些商人应该看不出其中的破绽。
另一方面,修路这个计划也的确能给这些商人带来实质性的收益。
虽然柳君所说的公路本身能带给商人们的收益,可能有夸张的成分,毕竟每投资一百两就能至少获得三十两的回报实在有点太过离谱。
这就相当于这些商人一旦投资就不会有失败的风险,并且在这同时,还能够获得比之原来有投资失败风险的生意还要更多的回报率。
虽然修路这个生意的确可以说是稳赚不赔,但是回报率应该是达不到这么离谱的程度的。
但是后续引入的其他县城的商人,也的确能够给庆元县如今的商贾提供更多的机会。
甚至柳君所说的家产翻上两三倍,可能都是保守估计。
一旦商人数量增加,各种的生意以及奇思妙想就会越来越多,各类投资机会也会不停上涨。
这就会导致原本平日里几乎无所事事,安于现状的商人们会有更多的动力和机会,去接触新的产业,新的行业,甚至是新的领域。
公平公正的来说,柳君刚才对这些商人们画的大饼当中,有的是实实在在的大饼,甚至可能根本无法实现。
但是有的话却也的确切合实际,甚至还有保守估计,所以说柳君的这个修路计划是完完全全能够真的赚到钱的。
而这些商人能够把自己的家产在庆元县经营到如此地步,脑子都不算笨,反而都相当精明。
自然也听得出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
所以在听到柳君所说的话以后,就已经有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他们都很清楚这场大会的性质,招投标大会究竟是什么,在今天之前,除了陈刀,冯华生以及邵承平三人之外的其他庆元县商人还没有丝毫的了解,对此完全没有概念。
但他们都很清楚,今天晚上这场大会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所以在柳君还没到场的时候,就已经有聪明人向陈刀询问过了。
他们知道,今天晚上原本是朋友的他们,不管关系是否真切,都已经变成了竞争对手的关系。
想要承担一条路段,所需要的不只是他们的资本,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拿出来的资金。
换句话说,虽然只不过是一个形式,但是他们能拿出的投资越多,就证明他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说这根本就是一个看谁的胆子更大,谁对柳君这个计划更为信任。
目前已知的是,如果一切都像柳君所预计的那样正常发展,那么完全可以肯定,谁承担修路的路段越多,谁能获得的收益就越大。
而这些公路在连接着他们致富之路的同时,也同样能够帮助他们跟柳君拉近关系。
虽然在场的一部分商人也都认为,柳君的成就可能也就止步于州试,不会再往前进步。
毕竟步入殿试以后的竞技难度实在太大,来自全国的人才如同过江之卿,滔滔不绝。
不缺一个出自庆元县这样穷乡僻壤的读书人。
更何况想要攀爬到更高的位置上,所需要的不只是单纯的才学,还需要有丰厚的背景及足够的人脉。
一个来自小小县城,并且几乎从未有过读书经验的小小书生,想要获得少帝和朝廷的赏识,简直就如同天方夜谭一般,让人无法相信。
但是能多拉一份关系,他们也并不嫌多。
何况柳君如今展示出来的商业天赋,也的确足以让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动心。
如此一来一举两得,至少在他们看来可以说是稳赚不亏。
但投资眼光敏锐的他们,很善于从一些有利的条件当中分辨出不利因素。
在柳君一步又一步的分析这一次他推出的修路项目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利润的时候,也有商人想到了产生的疑问。
柳君话音刚刚没落下多久,只是给了这些商人们一些思考的时间,当即就有人开口对柳君说道:“柳公子所说的一切,我们大家都听在了心里,也确实诚意十足。”
“但既然在场的大家都是自己人,我说话也就大胆一些,官府再小也是官府,商人家业再大,也都还是小小的商人。”
“最多也就是手里拿着一点臭钱,但根本没什么实际的权利,在官老爷面前也没什么面子,就只有讨好的份儿。”
“现在柳公子描述的前景的确十分美好,经过我们大家的判断,对于修路这个计划的前景也都是颇为认可。”
“但是时机的问题也摆在那里,这路的主要获取收益的方式是过路费,而这就涉及到收费人的问题。”
“修路的钱是我们商人投资拿出来的,而修路的人是官府出人出力搞来的,也就是说这门生意投资和经营两者其实是分开的。”
“所以我们商人自始至终就只能出钱而不能出力,那收取费用到底是由我们商人自己派人收取,还是由官府代为收取?”
“而除此之外,后续的分成又是否能真的做到像柳公子所说的那样,官府比例占一小部分?”
“不是我们不相信柳公子,而先前实在有太多吃亏的经验了,就拿王大人举办的那几一场宴会来说……”
一边说着,这名发出疑问的商人,一边试探着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一楼现场的王廉。
而注意到这个目光的王廉,也不由得有些心虚的揉了揉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