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柳君以后,二人立马笑盈盈的迎了上来。
“柳老弟,你果真没让我们两个失望啊!直接就拿了个县试第一,你知不知道这县试第一的含金量有多高?”陈刀哈哈大笑着说道,当即便拍了拍柳君的肩膀。
一旁的冯华生也是连连咂嘴,摇头晃脑道:“我早就说我没有看错你,柳老弟,你可当真是惊才绝艳!怎么样?想好了没有?州试准备以什么样的姿态震惊全场?”
柳君呵呵笑了笑,说道:“两位老哥谬赞了,这榜首只不过是侥幸,侥幸而已。”
“至于这周试,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州试离现在还有些时间,来得及准备。”
“倒是二位老哥,今天如此好日子,不如我请二位老哥,到陈哥给我安排的宅子里吃顿饭,尝尝我的手艺?”
冯华生当即便瞪大了眼睛:“你还会做饭?”
柳君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会做饭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我又不是什么故作高深的君子,我不但会做,会做的还不少呢。”
“我的天,你当真是全才啊!看着你功成名就,飞黄腾达,我是一点儿都不羡慕。”陈刀看着柳君,脸上满是钦佩。
随即,一行众人便回了柳君的宅子。
看着柳君端上来的一盘又一盘菜,陈刀和冯华生不由得食指大动。
在看到一盘肉时,却是一脸疑惑:“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是……猪肉?”
柳君一愣,随即呵呵笑了笑:“两位老哥放心,我这猪肉的做法和寻常人不同,完全吃不出来奇怪的味道,保证你们吃了第一次,还想吃第二次!”
“真的假的?”冯华生半信半疑的说道。
一边说,一边伸出筷子,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
细细的咀嚼了片刻以后,冯华生猛的瞪大了眼睛,眼冒精光,惊呼道:“卧槽!这么好吃?柳老弟,你确定你用的是猪肉?”
“千真万确!”柳君哈哈笑着点了点头,“这肉名叫红烧肉,酱料是我秘制调成的,你们几人先吃,我再去准备准备。”
柳君笑了笑。
在村里生活久了,他差点都忘了,在古代,一般生活在城里的有钱人,基本都不会吃猪肉。
吃的最多的一般是羊肉,兔肉,鸡肉一类。
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代人不会处理猪肉身上的那一股骚味儿。
不过从现代过来的柳君自然知道该怎么处理。
这样想着,看着囫囵吞枣吃着红烧肉的冯华生,柳君不由得一脸好笑的摇了摇头。
随即,柳君正准备扭头走进厨房,却看到门口处不知何时多站了一个人。
柳君定睛一看,立刻就认出了,这正是县衙里的师爷。
先前在去县衙的时候见过几面。
认出来人以后,柳君笑着迎了上去,邀请师爷进来也吃几口菜。
师爷却笑着拒绝了,对柳君说道:“柳公子,王大人请你去县衙一趟,说是有要事要跟你讲。”
“这不,为了防止您受累,这马车我已经弄过来了,就停在您这宅子外面,出门就能上车。”
听到这话,柳君不由得一愣:“王大人叫我去县衙做什么?”
师爷为难的笑着摇了摇头:“柳公子就别问我了,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师爷,连官职都没有,哪里知道其中缘由啊。”
顿了顿,师爷又补充道:“只不过王大人叫我过来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应该不是什么坏事儿,您放心就是。”
听到这话,柳君不由得望向了还在吃着饭的秦韵几女,和陈刀,冯华生二人。
陈刀当即就站了起来,表态说道:“这个……我吃的也有些饱了,柳老弟你这饭菜味道着实可口,等改日我再来你这宅子里用餐!”
“这宅子我已经替你买下来了,不管你什么时候想回去都行。”
一旁,冯华生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饭菜,随即也一脸不舍的说道:“啊……我也是,我正好想起来咱们的西游记第二册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交代,就先走了。”
尽管非常舍不得柳君做的菜,但冯华生和陈刀都明白。
柳君跟着师爷去了县衙以后,他们二人留在这宅子里,和柳君的妻子和弟弟一起吃饭,非常不合适。
因此都只能找个借口离开。
柳君不好意思的对着陈刀和冯华生拱了拱手,说道:“二位老哥今天没有吃尽兴,小子今日有事,实在抽不开身。”
“这样,改日我一定在宅子内设一席,邀请诸位朋友都来光临,一定让你们吃个痛快!”
陈刀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好!有柳老弟你这句话,我老陈就放心了,下次一定要来你这儿吃个够!”
说完,陈刀对着身边依然看着饭菜恋恋不舍的冯华生使了个眼色,看冯华生还没动作,干脆直接强行拉着他走出了院子。
无意间,陈刀看到了宅子外停着的马车,先是一愣,随即瞪大了眼睛,连忙收敛了目光,扯着冯华生向着旁边的云来茶楼走去。
柳君看着匆忙离开的二人,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
在交代了秦韵一些事情以后,便跟着师爷来到了县衙。
此时的王廉正坐在县衙大厅内,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手里捧着柳君卷子的拓印版本,津津有味的看着一遍又一遍。
柳君原版的卷子已经被贴在了公告栏。
准确的来说,这次县试前三甲的卷子都被贴在了公告栏。
为的就是让其他的庆元县民众共同监督,防止有不服气的情况出现,力求把一切争议降到最低。
在将柳君送到县衙内以后,师爷就继续去忙自己的工作了。
看到王廉,柳君缓步走到了他的旁边,笑着说道:“王大人今日怎么有兴致,突然把我叫到县衙里?不会是要像上次一样审问些什么吧?”
听到柳君的声音,王廉先是怔怔的抬起了头,看清了眼前的人以后,连忙笑着站了起来说道:“柳公子来了?什么审问不审问的,上次那只是一场误会。”
“今天叫你来啊,没什么事儿,就是想跟你交流交流,你写的这朋党论!”
说着,王廉不由得又将目光投向了柳君的卷子:“柳公子,你这篇策论写的当真妙绝!我为官这么多年,纵然是当初在京城上学时,也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文章!”
“就连当年我的老师,一生恐怕也写不出几篇这种等级的文章!而柳公子今年方才十六七岁,就有如此才学,我王某实在佩服!”
看着王廉的表情,柳君笑了。
这次他拿来参加县试的文章,正是欧阳修的朋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