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爆涨
三片土豆2025-11-17 20:142,902

几乎在星瀚互联宣布公众开放注册的同一时间,一场精心策划、规模空前的媒体风暴骤然掀起。

这绝非自然形成的舆论热潮,而是资本力量精准操控的结果。

在那些深度绑定的顶级投行的强力推动下,它们所影响乃至掌控的全球主流财经、科技媒体平台,如同接到了统一指令的乐团,开始奏响同一首激昂的进行曲。

《华尔街日报》头版科技专栏的标题变得更具冲击力:

《星瀚互联开放注册: "Web 2.0"时代正式来临?》

《财富》杂志的封面故事则大胆断言:

《颠覆者登场:星瀚互联如何用三款产品重新定义我们的数字生活》

CNBC、Bloomberg电视台的财经节目里:

分析师和受邀"专家"们侃侃而谈,言必称"星瀚互联"、"颠覆性创新"、"不可错过的未来趋势",将其塑造成足以挑战现有互联网格局的绝对新星。

报道铺天盖地,角度各异,但核心论调高度一致:

盛赞其创新性,夸大其颠覆潜力,描绘其光明前景。这些报道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通过传统纸媒、电视、以及早期互联网新闻门户,精准投放至全球主要市场的目标用户眼前。

这不是新闻,这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旨在快速占领用户心智的认知轰炸。

巨大的声量之下,星瀚互联及其三大产品的知名度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从精英圈层的热议,迅速变为街知巷闻的"下一个大事件"。

媒体轰炸的效果是立竿见影且骇人的。

星瀚互联硅谷及北京数据中心巨大的监控屏幕上,那条代表注册用户数量的曲线,不再是之前那种快速但尚属平滑的上升斜坡,而是在某个时间点之后,猛地以一种近乎垂直的、令人心惊肉跳的角度陡然上扬!

数字疯狂跳动,每秒都在刷新纪录,仿佛没有上限。

"报告!节点流量激增300%!"

"访问量爆了!备用带宽正在自动启用!"

"注册请求队列积压!需要增加处理服务器!"

技术团队的通讯频道里,各种警报和数据报告如同雪片般刷屏。

每一个工程师都如同绷紧的弦,紧盯着自己负责的模块,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不断进行着微调和优化。

服务器集群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风扇的轰鸣声几乎要盖过一切。

但得益于之前高校阶段极端压力测试的锤炼和充足的冗余准备,整个系统虽然被冲击得吱呀作响,却始终屹立不倒。

访问速度或许有毫秒级的延迟,但从未出现大规模的服务中断或卡死。

新用户涌入的体验依然是流畅的、令人愉悦的。

这背后,是技术团队日夜不眠的严阵以待和之前无数个日夜打磨出的、过硬的基础架构。

汹涌而来的用户,并非仅仅是被广告和报道吸引。当他们真正开始使用这三款产品时,才发现媒体所言非虚,甚至体验远超预期。

与当时其他臃肿、充斥着广告、搜索精度低下的搜索引擎相比,"Pagerank"的界面简洁得令人感动,搜索结果精准得不可思议。

与那些功能复杂、交互笨拙的早期博客和论坛相比,"微言"140字的限制和关注机制,让信息分享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高效。

与那些匿名混乱、缺乏信任感的聊天室相比,"Quad"的实名制或半实名制设计,以及清晰的隐私控制,构建了一种更真实、更可靠的社交环境。

过硬的产品力,结合精准的推广策略和先发的时间窗口,形成了强大的组合拳。

三大产品,尤其是"微言"和"Quad",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在各自领域占领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它们如同锋利的楔子,牢牢钉入了由传统巨头把持的市场腹地。

而攻势最猛、接受度最高的,无疑是那些追求新潮、注重效率、渴望真实连接的年轻用户群体。

校园之后,写字楼、咖啡馆、公寓里……

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响起"微言"的提示音,看到人们用"Pagerank"解决疑问,通过"Quad"约定周末聚会。

香港星瀚互联总部,沈墨华的卫星加密电话响起了急促的铃声。

来电显示是纽约的高盛总部。

接通电话,那头立刻传来了高盛资深合伙人理查德·维克汉姆兴奋难耐的声音,甚至因为过于激动而显得有些失真:

"沈!我的上帝!奇迹!这简直是商业史上的奇迹!"

维克汉姆的声音几乎是在咆哮,背景音里似乎还有隐约的欢呼和香槟杯碰撞的声音,

"用户增长曲线!我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曲线!它几乎要突破我的屏幕了!华尔街!整个华尔街都在谈论你们!分析师报告像雪片一样!所有人的眼睛都是绿的!"

他喘了口气,语气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喜悦和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

"庆祝!必须庆祝!你那边现在是晚上?不管它!开香槟!最贵的那一种!这是属于我们的时刻!沈,你是个天才!我们合作了一个天才!"

电话那头的兴奋几乎要透过听筒满溢出来。

对于高盛而言,这笔早期投资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巨大的财务回报,更是一次极其漂亮的投资案例,极大地提升了其在科技投资领域的声望和影响力。

沈墨华拿着电话,听着对方毫不吝啬的赞美和兴奋的呼喊,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只是嘴角微微向上扬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

"谢谢,理查德。这只是开始。"

他对着话筒,语气平稳地回应,仿佛那条"突破屏幕"的增长曲线,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

电话那头,高盛合伙人理查德·维克汉姆兴奋的咆哮和背景的欢庆声浪几乎要冲破听筒。

然而,沈墨华握着卫星电话,站在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夜景的落地窗前,脸上的表情却与对方的狂喜形成了冰与火般的反差。

嘴角那丝刚刚扬起的弧度迅速平复,眼神沉静如水,甚至比平时更加冷冽几分。

"理查德,"

声音透过话筒传过去,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像一盆冷水轻轻浇在了对方兴高采烈的情绪上,"庆祝,还为时过早。"

他顿了顿,让这句话的分量沉下去,然后继续,语气冷静得近乎残酷:

"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目光投向窗外璀璨而繁忙的港湾,仿佛看到了更远处潜伏的暗礁和风暴,

"我们初期的成功,速度太快,势头太猛。这意味着一件事——"

他的声音压低了些,却更加清晰:"我们动了太多人的奶酪。而且,是从他们嘴边硬生生抢走的。"

电话那头的喧闹声似乎瞬间小了不少,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沈墨华能想象到理查德·维克汉姆此刻略微错愕的表情。

他不需要对方提问,便清晰、冷静地开始剖析那潜伏在鲜花和掌声之下的狰狞风险:

"正面的、市场上的商业竞争,我不怕。拼产品,拼迭代,拼用户体验,这是我们选择的战场,我有信心。"

他的语气带着毋庸置疑的自信,但随即话锋一转,寒意骤生。

"但我担心的是,他们绝不会只停留在商业层面。"

语速平稳,却像在列举一份早已预判好的清单,

"他们会动用盘外招。那些他们玩了几十年、早已烂熟于心的、游走于规则边缘甚至完全在规则之外的手段。"

"反垄断调查。"

吐出第一个词,

"我们会迅速被贴上‘市场垄断者’的标签,哪怕我们的份额远未达到那个标准。漫长的调查、听证会、舆论污名化,会极大地牵扯我们的精力,拖慢我们的速度。"

"数据安全审查。"

第二个词紧随其后,更加冰冷,

"尤其是针对我们这家带有‘中国背景’的公司。他们会高举‘保护用户隐私’、‘国家安全’的大旗,进行最苛刻的、甚至带有歧视性的审查,试图限制我们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能力。"

"专利诉讼。"

第三个词,带着法律战的硝烟味,

"他们会搜刮所有可能相关的专利,无论多么牵强,发起密集的、耗资巨大的法律诉讼。目的不是赢,而是拖,是消耗,是用法律成本压垮我们。"

"甚至,"

他最后加重语气,指出了最致命的一种可能,

"直接游说政府与监管机构,设置针对性的市场准入壁垒或技术标准。用行政力量,直接将我们拒之门外。"

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商业盛宴之下可能隐藏的毒刺。

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在陈述一个在全球化竞争中,尤其是触及核心利益时,极有可能发生的残酷现实。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这婚非结不可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