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正是那个人。”
那个太监点了点头。
而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朱瞻基更是诧异无比。
这刘景升可是江南总督,手握实权的大佬,而且平日里极少踏入京城之中,怎么今天突然来觐见自己?
难道是朝堂上发生了什么变故?
亦或者是因为朝堂这段时间的风波不断,所以导致江南那边也发生了什么变故,可是自己为什么没有收到锦衣卫的消息呢?难不成是又出了什么毛病?
他心头思索着的同时。
又看了一下眼前的太监。
“宣!”
朱瞻基摆了摆手。
随后那个太监便是转身离开了。
很快,刘景升便是走了进来。
只见刘景升一袭白衣,看起来温润如玉的模样。
但是朱瞻基却是清楚,眼前这人是自己好不容易挖掘出来的一位臣子,在朝堂之中算得上是法家派系的。
如果不是有什么太过紧急的事情,此人一般不会违背朝廷之律令,在这种时候来的。
看着眼前的人,此时此刻的朱瞻埃,平静的笑了一声。
“你这个总督怎么来到京城了?难不成是江南那边出了什么事儿”
听着朱瞻埃的话,此时此刻的刘景生依然是不卑不亢。
“见过陛下。”
刘景升抱拳恭敬的行礼道。
“免礼平身,赐座。”
朱瞻基淡漠的说道。
随后,刘景升则是坐了下来。
看着刘景升,朱瞻基缓缓开口说道:“你是为怎么来的?难不成江南那边出了什么事情”
刘景升点了点头说道:“是,皇帝陛下圣明之极呀?”
说着他感慨了一声,眼眸之中带着满满的震惊与不可思议。听着眼前这家伙的话,此时此刻朱瞻埃的眼眸之中更加露出了一抹怪异的神色,仔仔细细的盯着他看了半晌之后,方才开口继续说道。
“江南那边究竟出了什么事情?居然要让你亲自前台汇报,难不成是出了什么滔天大的事情,你快快说来!”
朱瞻基眯了眯眼睛。
听着此时此刻朱瞻埃的话,若是旁的官员,恐怕早就被吓得当场都要瑟瑟发抖了起来,然而眼前的人却是在低了一下眉头之后,恭恭敬敬的点了点头。
“陛下果然非比寻常,仅仅只是从臣这三言两语之中看出了如今的变故!”
说着他叹了一口气之后,抬头看着眼前的朱瞻埃。
接着小心翼翼的开口说道。
“皇帝陛下,江南那边确实发生了变故,而且是重大变故,极为有可能会影响到朝堂上面的情况,所以微臣这才紧急前来,求皇帝陛下速速解决!”
说着他脸上的神色显得有些愈发小心了起来。
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下周遭。
紧接着脸上露出了一抹难以想象的沉默之感,望着眼前这家伙的模样,此时此刻的朱瞻埃的脸上不由的再次露出了一抹怪异。
按道理来说,自己这个皇帝的面前,对方应该是什么都不怕的才对。
再者说了,皇帝都亲自答应他要处理这些事情,难不成他还有些担心不成,在自己这个皇帝的面前都有些担心,难不成这背后的人。
朱瞻埃的心里突然闪过了这么一个想法之后,脸上带起了一抹怪雨之感,仔仔细细的望着眼前的人开口说道。
“你如此这般的小心谨慎,如此这么的害怕,难不成这背后的人和皇室有关不成?”
“正是。”
听着眼前朱瞻埃的话,这刘景生的脸上不由的再次露出了一抹恭恭敬敬的神色。
紧接着。
在低下了眉头之后摇了摇头,然后开口继续说道。
“这件事情确实涉及到皇室的事情,微臣不敢多言,所以特地与皇帝陛下名言之!若是皇帝陛下不愿意处理那些人的话,就当危臣什么都没有说,今天的事情就当是就此而罢!”
说着他低下了眉头,脸上愈发闪现出了一抹无奈感慨的神色,毕竟整个大明王朝权力最大的就是皇帝陛下,如果皇帝陛下都不愿意解决这个事情的话,自己就算是告上天又有什么用呢?
就好像是那曾经的大宋王朝,当年大宋王朝曾经也不是没有出过清关,甚至那些官员宰相将军,一个一个的出现,都是名臣将领。
在那些人的治理之下,当年的大宋才勉勉强强有了盛世之景。
甚至在如今的大明,都不一定能够在军备武器之上,在真正有钱的基础之上胜大宋一筹。
如此这般足以证明当年的大宋是何等厉害。
可是即使是如此,这么厉害的大宋又能如何呢?
即使是真正有钱的大宋,也难以与当年的外族相抗衡。
其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当年那大宋王朝的根基早已腐朽。
皇帝不是什么好东西,就算是文武权臣,拼尽了全力守护天下又能怎么样?能守护到了一时,难道能守护一世?
天下那么多臣子,终究只不过是皇帝手下的家奴。
甚至在出了一个权臣之后,朝朝上面的情况还好转了不少,这对于天下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偏偏就在他大宋朝出现。
而大宋朝除了开国皇帝之外,其余的皇帝那更是乌拉稀的很。
一个两个连半点作用都没有!
而与此同时看着眼睛的家伙,此时此刻的朱瞻埃非常明白对方就是担心自己会庇护宗室,所以才如此这么说呢。
说起来自己这段时间在朝堂之上改革了这么多,改革了大明王朝内部的根基改革了,大明王朝军队上面的情景也改革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但是偏偏好像漏掉了宗室。
起来整个大明王朝内部从上到下,其实问题最大的也就是那些人,毕竟那些所谓的王爷在大明朝内部真的做到了什么好事儿吗?
未必那些所谓的王爷一个两个享受着大明王朝的供养,享受着大明王朝从上到下的帮助。
甚至到大明朝末期的时候,天下那些宗室,那些王爷和大明王朝对应的人究竟有多少足足30万多人啊。
从大明王朝开国之初的那些人,发展到大明后期的那么30多万人,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造的供养制度,简直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