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王大臣会议
“索尼干什么去了?”
多尔衮刚刚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就看到属于索尼的位置空着。
本来这会议只有王爷能参加,但是两黄旗的大臣比较特殊,所以索尼和鳌拜都有自己的位置,每次开会的时候这两人都非常积极,可从来没有缺席过。
“回王爷的话,索尼大人的奴才过来交了信,说是自城墙上下来之后,偶感风寒……”
听到范文程的话,英亲王阿济格一声不屑的声音传了过来。
“还什么两黄旗的勇将,不就是在城墙上看了看怎么打仗吗?这就被吓回去了,还偶感风寒?”
要不是多尔衮瞪了这家伙一眼,恐怕这家伙还要继续说下去,索尼在朝廷内部也是颇有底蕴的,现在这个时候讲究的是团结,可不是内部互相倾轧。
“既是如此,派个御医过去瞧瞧。”
多尔衮说完之后开始招呼其他的人开会,但是范文程却感觉出来了,多尔衮不相信索尼。
“眼下这局势,也不需要我多说了,接下来到底该怎么走?还望各位亲贵,能够畅所欲言,为我大清的明天多做思考。”
多尔衮话里话外的意思也已经是和原来不一样了,本还想着在京城死战到底,但是观看了这场战斗之后,他知道即便是人都死光了,那也对南明朝廷带不来太大的伤害。
“为今之计,只有退回辽东再做打算,我们就当这次是到关内来劫掠,并不是真正来坐这个江山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我们的收获可是不少。”
以前开会的时候英亲王阿济格不会说那么多话,毕竟他知道自己的脑子不够用的,但这次大部分的精锐军队都是他手下的,所以多尔衮说完话之后不等着那些有脑子的人说话,他提前开口了。
目光短视!
在场的人迅速给英亲王阿济格打上了个标签,不过他也不在乎这个。
如果要是以前他这么开口,很多人就是这么评价的,但现如今这样的状态,按照他的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还真是让大家的心里豁然开朗。
我们之前光想着到京城来坐江山了,可南明朝廷气数未尽,我们和大明朝之间的差距也是存在的。
现如今这个结果就证明了这一切,游牧民族到汉人的地盘来抢劫一番,然后带着金银财宝和女人回去,倒也不是不可接受。
但之前对多尔衮的那些封赏,如果要是真这么回去的话,那恐怕一多半就都不成立了。
“本王也认同豫亲王的说法,在辽东的黑山黑水里,那才拥有着我们最大的优势,京城周边的平原上,南明军队克制着我们,想在周围取得胜利的话,恐怕没那么容易,咱们还是携带物资退回辽东,再作打算。”
肃亲王豪格也支持英亲王的策略,他们都是从战场上撤下来的,自然知道打败大明军队有多么的困难,而且失败了那么多次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条行之可效的办法。
两位王爷都已经表态了,而且代表的还是两个阵营,下面的人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一股脑的把自己的话给说出来,甚至有些人准备这两天就走,趁着京城还没包围住,要不然的话恐怕就走不了了。
多尔衮听着这些话一阵的头疼,不过此刻的多尔衮还没有失去理智,以前只有孝庄皇太后是这样要求的,现在整个满清的权贵都是这样要求,多尔衮也知道逆势不可违。
“都别乱……”
听着下面议论纷纷多尔衮拍了一下桌子,整个屋子里也安静下来了。
“关于撤回辽东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一句话的事,这关乎到满蒙二十多万人,还有我们的一些包衣奴才,汉军八旗的人,京城的这些老百姓,如果要是都掳掠回去的话,这可能是五六十万人,必须要有一个严谨的计划才行。”
对于满清朝廷来说,汉人老百姓也是他们眼中的资产,原本在辽东的时候,那些汉人老百姓被他们抓住之后,全部都成了他们的包衣奴才,一辈子都要给主子奋斗。
多尔衮说这个话,大家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按照豫亲王的说法,咱们是到关内来抢劫,那这些人能带走的也得带走。
“摄政王,在下认为这些人还是不要带走,甚至是连蒙古八旗都不要通知,除了满清八旗铁骑之外,其他人一律不带走,不能骑马的人全部都留下……”
就在其他人盘算要带走多少奴才的时候,豪格从旁站了出来。
“肃亲王,这怎么能行呢?我们也都是有女眷的,有很多人都骑不得马,难道要把他们都留下吗?”
立刻就有人表示不同意了,毕竟那可都是他们的家里人,如果要是留在京城的话,鬼知道是一个什么结果。
他们在汉人的地盘杀了那么多人,这下满清八旗铁骑撤走了,汉人能饶了他们的家属吗?
“你以为我想这么做吗?我的王府里也有十几位女眷,但是你没看清楚,无论是本王还是英亲王撤退的时候,这些人都在后面死死的跟着我们。一路上杀了我们多少人,还需要我再说几遍吗?按照现有京城到辽东的路程,我们撤退的队伍要拉的多长你们都算过吗?按照他们的袭击频率在座的各位至少有一半回不到辽东。”
肃亲王豪格的脑子一向好用,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只是在某些方面不够果断而已,经过跟南明军队的交战之后,豪格已经是做出了一些计算,这才得出了今天这个结论。
“豪哥说的不错,本王的军队撤退的时候,除了满八旗和蒙古八旗,其余军队逃脱的数量不多。”
看到大部分的人都看着自己的时候,英亲王也站出来说了句实话。
从中原到京城的逃亡之路,道路两边到处都是大清士兵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