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星晚的眼神瞬间就亮了起来,她的确已经多日未曾出府了,也实在是憋坏了。
“去哪里?”顾星晚兴奋地说道。
季廷霖不语,只是示意她跟上自己,别的什么也没说。
王府的马车一路出了城,顾星晚满脸好奇,东张西望的样子也十分可爱。
只是看了路程,顾星晚就知道目的地在哪里,而忠兰则是不明白,季廷霖来这荒郊野外之地要做什么。
马车在一处偏僻的村子停下,顾星晚急急忙忙地跳下车,目之所及皆是一片全新的面貌。
村子很显然里里外外都被修缮过了,还在外围加固了木栈栏,而初时自己来的时候,只觉得这里破败,但现在,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
村子里的闲田里被重新种上时令的蔬菜,取代了原本的荒地,而田间,还有几个农妇正在忙活着。
见到顾星晚等人,农妇们停止了彼此的交流,转而看向顾星晚和季廷霖等人。
“哎哟,这小姑娘生得水灵,小伙子也是玉树临风的,真般配啊!”
农妇们看着顾星晚和季廷霖,脸上都是欢喜的笑容,她们没有恶意全然都是真心的赞叹。
很显然,他们不知道季廷霖和顾星晚的身份,只当是普通富贵公子小姐。
顾星晚看着这个村子,原本是死气沉沉的,家家户户掩门而居,而现在,村子里的巷道有小孩在嬉戏,田间有男人女人在耕作,而老人们,则是坐在各家门前,拉着家常。
顾星晚惊讶地看向季廷霖,而季廷霖解释道:“这些人都是后来乔迁来的,从边境战乱的地方逃亡而来的流民,原本这些流民的去向是个问题,但这个村庄里闲置者很多房屋土地资源,我就和父父皇商量了一下,由朝廷出资,为他们建造新的家园。”
顾星晚恍然大悟,而这么一来,村子里有的新生气息,自然也就活跃了起来,那些本来独居的老人,因为街里邻居的帮衬,晚年也不会过得太过于孤独。
看到这个景象,顾星晚都忍不住为季廷霖竖起了大拇指他当真是懂得合理利用资源的。
顾星晚看向村子尽头,一个熟悉的身影伫立在那里,正笑意盈盈地看着村庄里的孩子们打闹。
“顾大娘!”
顾星晚很是高兴,她跑过去,见顾大娘脸上的红晕,就知道她气色很好。
“顾大夫,是你啊,还有这位……你们怎么都来了?”
顾大娘见到顾星晚,也很是高兴,连连对着顾星晚说道。
顾星晚看了身旁的季廷霖一眼,猜想顾大娘可能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笑着说道:“我身边这位啊,他挂念着你们呢,所以今天带我来看看你们。”
顾大娘看了一眼季廷霖,心领神会,立刻就对季廷霖表达了感激。
“多谢。”
她知道季廷霖不愿意透露身份,但自从他们走后,朝廷就派人来修缮村庄,还给他们村里的老人发放了补贴,甚至还引进了新的血液,她就算是个傻子,也知道季廷霖绝非等闲之辈了。
季廷霖没有说话,而顾大娘则是孜孜不倦地开始说起了村子里的变化。
“村里的老人们都拿到了补贴啦,虽然不多,但已经够安享晚年了,还有这些从外地来的孩子们,人都很好了,村子里也马上就要建私塾了,孩子们也很快就可以去读书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啊。”
顾大娘带着顾星晚和季廷霖慢慢向前走着,脸上是满足的笑意。
顾星晚认真地听着,脸上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只是说到这儿,顾大娘却突然叹了一口气。
“只是希望这些孩子,不要再受战乱之苦了。”
顾星晚愣了一下,她留心去看季廷里面的表情,却见他十分坚定地点了点头。
“一定会的。”
顾大娘满意地望着季廷霖,眼中含着热泪,但终究什么也没说。
“顾大娘,不说这些伤心事了,说说你吧,听店里的小二说你很久没去抓药了,今天看着您气色大好了呢!”顾星晚说道。
顾大娘也笑了起来,拍拍顾星晚的手说道:“多亏了顾大夫的药,简直是药到病除,我现在已经好了大半了。”
顾星晚十分满足,能看到顾大娘好转,她心里也好受了一些。
告别顾大娘后,季廷霖和顾星晚又在村子里逛了逛,看着上一派繁荣,顾星晚的脸上尽是笑意。
而不远处,一处房子落成,几位先生在宅子前对着牌匾争论不休。
“既然是学塾,那便是要教人以正义明德,不如,就叫明德堂如何?”
“哎,刘兄,我觉得教书重在学理明义,还是慧心堂更好。”
顾星晚和季廷霖走过去的时候,两拨人还在喋喋不休。
“两位,不如你们来评判一番,哪个名字更好?”
忽而,顾星晚和季廷霖被叫了过去,他们都看着两人,期待着他们给一个合适的名字。
“博学,笃义,慎思,慎行,就叫慧德书院。”
几人听了,纷纷觉得季廷霖说得有几分道理。
把义和学都融入其中,教育学子既要读书,又要讲道义。
几人又陷入讨论之中,都是在规划着书院的未来。
而不远处,几个孩子正在踢蹴鞠,听到这里夫子们的谈话声,也不由得好奇地看过来。
顾星晚会心一笑,看着季廷霖的目光也充满着崇敬。
“这么看着我做什么?”季廷霖看着顾星晚问道。
顾星晚摇了摇头,道:“没事!”
然后她蹦蹦跳跳的跑走,季廷霖跟在身后,笑得一脸无奈。
……
郭将军府上,坐在主位上的女人正在由着侍女给自己染红寇丹,而她之下,端方的女子正跪在地上。
“苏琦,本宫本以为你是个可造之材,殊不知你如此无用,竟然还被季廷霖当众从王府里丢出来,脸面都丢尽了吧?”大长公主看着一只手已经染好的寇丹,漫不经心地对着堂下的苏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