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多不怎么在意杨周氏的,只要她不作妖,安安静静的,也不缺她那饭碗。
但显然杨周氏是个消停不下来的。
见到一家人开开心心,就是不跟她说话,她站不住了。
“福得,你怎么回事!娘在这里站了这么久,也不知道给娘搬一张凳子来做!你的家教都吃到狗肚子里去了!”
杨福得正在努力包饺子呢,他觉得饺子皮跟他做对,在梅花手里轻松就成型的饺子,在他手里跟泥鳅似的,馅儿不是漏了就是少了,没有一个乖巧的!
冷不防被杨周氏点名,他楞了一下,“你还没走?”
杨周氏破大防了,她为什么要走?这里是她女儿家里,就是她家里。
但她发憷的扫了一眼身边的周嬷嬷,想说的话愣是不敢说。
周嬷嬷可不像孩子们那样有所忌惮,周嬷嬷敢动手掐她,她却不敢掐周嬷嬷。
因为周嬷嬷有钱赔医药费,她没有!
杨周氏气呼呼的甩手走了。
见状,周嬷嬷提出辞行。
“姑娘,既然你回来了,我就回家了,小儿媳下个月就要生了,我不放心。”
坐月子需要人照顾,杨小多也不好再留人。
“今天天色晚了,不如吃顿饺子,明早再走?”
周嬷嬷本就是明早走,同意了。
杨小多让杨桂花去练习村里赶牛车的瘸子,又找红纸包了三十六两银子,送周嬷嬷出武馆大门。
“多谢嬷嬷这些日子来的照顾,这是送给小宝宝的祝福,可不能推辞了。”
周嬷嬷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犹豫了一下,接了过来,“多谢姑娘。”
杨小多又拿出两道安睡符,包成三角形状,送给周嬷嬷,“我就没空了,回去找块布缝成三角形状,装进去,给母子俩随身带着。”
周嬷嬷知道杨小多有好东西,毫不犹豫的接了过去,“多谢杨姑娘,将来得了空,我还愿意来。”
只怕那时她已经老了,做不动了。
周嬷嬷很有分寸,伤感的话没有多说,只提醒杨小多要多注意杨乔释一家人。
主要是她看杨乔释一家人的眼神不太对。
牛车赶到了武馆大门,杨小多把周嬷嬷送上了牛车。
杨小多回到武馆,看唐倩他们教学生,心里有了打算。
她还有很多武术招式没教他们,这次回来,可得好好的教他们,至于能练到什么程度,得靠个人领悟。
周嬷嬷早上走,杨周氏中午就来了。
不见周嬷嬷,格外得意,甚至站着抖腿。
“小多,你这次拿了不少钱回来吧,怎么不拿点出来孝敬娘?”
杨小多问她,“你没饭吃吗?”
“可人家的娘都有银子收,为什么不把你弟弟的银子给我?”
杨小多喊来无情,“把她扔出去。”
“你不能这样对我,我是你娘!”杨周氏道,“你弟弟以后要考秀才就不能不孝。”
杨小多做了个手势示意无情停下,看着杨周氏,“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你不把银子给我,我就去告你弟弟不孝。”杨周氏有些怕这样的杨小多,但还是哆嗦着把话说了出来。
“你去告一个试试。”杨小多道。
习惯了杨周氏的作妖,不期待什么,也就不会失望什么,好像哪天她不说去告他们,才不正常。
杨福得姐弟几个平时没少被杨周氏威胁,对她的容忍度逐渐便差。
“去吧去吧,去喊县太爷把我们脑袋砍了!”
杨桂花小声的跟杨小多道,“大姐,你不知道,现在她逢人就诉苦,说我们姐弟几个不孝,什么有钱不给她花,什么动不动就顶撞她,要气死她之类的,不用别人跟我说,有次我去洗衣服,她没注意到我也在水埠头,我就听到她跟那几个长舌妇控诉我们的不孝。”
杨梅花一向激动,“反正到处说我们不孝,不孝就去不孝呗,告就告呗,无所谓了,县太爷来了再说。”
杨福正年纪小,有些怵杨周氏,躲到杨小多的后面,“大姐,她还打我,她让我去偷二姐的钱给她,我没听她的,她就打我,我跑不过她,被她打得好痛。你和二姐都教过我,偷东西是不对的,不能偷。”
杨小多轻轻的揉着杨福正的脑袋,“你做得对,偷东西是犯法的,会被打板子,我们不能偷东西。”
杨周氏脸都青了,“那不叫偷!那叫做拿,你们的都是我的!我拿我自己的!”
“你去告呀。”杨小多失去了耐心,“无情,把人扔出去,非必要不让她进武馆!”
免得影响了大家的好心情。
杨桂花又道,“大姐,逢年过节我们都有送猪肉去给她,只是你知道的,送过去的东西不是被她送去大伯那里,就是送回舅舅那里,她还说没捞到我们送的东西,我们就是搬座金山给她,她也会说没捞到我们的东西!”
杨小多也揉揉杨桂花的脑袋,“你们没做错,只是她做得太离谱。”
“嗯,我知道自己做得没错,是她自己不珍惜我们。”杨桂花说了几句教学生去了。
这帮孩子目睹了父兄上战场一去不回,知道若不努力,很可能这辈子只有十二岁,非常刻苦努力。
杨小多满心欢喜,交代了杨桂花和唐倩几句,去了二伯母家里。
虽然他们家的银子由杨水仙和杨碧荷带回去了,但她觉得有必要去一趟,看看二伯母。
比起前几个月,杨罗氏又老了许多。
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她肯定担心。
罗慧心怀孕了,挺着个大肚子,看得出杨罗氏很紧张她,养得白白胖胖的,一脸的幸福。
杨小多没法理解这种幸福,但他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起门来过日子,没影响她,也跟她没关系。
宜城那边没什么特产,她空手回来,在三仙县买了两篮子鸡蛋。
提了二十个来杨罗氏家里,告诉她杨福能和杨福年的近况,让她不用担心。
也顺便问她,“你们愿不愿意去宜城发展?”
杨小多解释,“愿意在宜城发展并把全家户籍都迁过去的,由府衙统一送房子、地,现在福能在边关,要是你们都愿意,我就把他调去宜城守城。”
杨罗氏犹豫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我考虑考虑。”
“没事,我要过完端午节再走,不急。”
寒暄了几句,杨小多又回家提了二十个鸡蛋,去了里正家里。
那些照顾过她们姐弟几个的人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