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嫁不嫁!要嫁你们自己嫁!”晏清月冲晏管家大吼,“除非我死了,否则我绝不会嫁给除了主子之前的男人!”
杨小多还保持着一副吃瓜着点状态喝茶,就听到她家大门吱呀一声被人撞开,然后就见晏清月跑到她的面前,指着她骂。
“你为什么这么善妒!你为什么不让主子纳妾!你为什么就容不下我!我不跟你抢正妻的位置,为什么你还是容不下我!”
杨小多被指责地莫名其妙,她好好的喝茶,碍着谁了。
“茜茜呀,等会儿去买两把锁回来,把门锁上。”
岳茜茜立即应道,“得嘞,等会儿就去!”
杨小多又回头看着只有十三四的晏清月,要是在现代,大部分这个年纪的女孩都在刷题,但在封建时代,她们已经谈婚论嫁了,甚至有的已经是宅斗的王者。
“你什么意思!你别以为自己高高在上,你再高高在上也不过是个农女!我从小在京城长大,比你有见识有学识多了,我爷爷和我不是奴籍,我们是良民!”
杨小多喝了一口水,平静道,“你别激动,你的事情跟我没关系,不信等晏凉来了跟他说,不是我让他喊晏管家把你嫁出去的,也不是我不让他纳妾的,他不是我什么人,我们只是普通的朋友,他干什么我管不着。”
“你要不要脸!主子对你那么好,你为什么嫁给他?听说你们还有过肌肤之亲!”
杨小多:“……”
人干事?
“你能阻止你主子不来我这里?能阻止的话,我谢谢你。”杨小多敛了脸上的笑意,她这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砸啊!
“主子的事情我没资格管,但你已经跟我主子有过肌肤之亲还不嫁给他,就是不要脸,成亲之前清白都没了,在一些落后的地方,还要浸猪笼!”
杨小多神色慢慢冷下来,看向气喘吁吁跑到大门处的晏管家。
岳茜茜听到这么难听的话,脸色也不好,卷起袖子上前就把晏清月往外推。
边推边骂,“你要脸到一个未出阁的姑娘跑到人家家里,让人家把不存在的相公分一半给你,你咋不把你财产分一半给别人?”
“一个未出阁的姑娘不规规矩矩在家里等着家人安排婚事,还到处嚷嚷非谁不嫁,到底是谁不要脸!”
“还非谁不嫁,说得好像自己多深情似的!说白了你就是看上晏将军的家世地位,要不换个乞丐试试?”
“还自诩清高看不起人,京城长大就了不起呀,京城再好,京城的粑粑也是臭的!”
杨小多:“……”
这是个高手!
晏管家老泪纵横,跑到杨小多面前跪下,“杨军师,求您了,清月被我们惯坏了,我真的很努力在给她找人家了,您再给我们一点时间。”
杨小多把晏管家扶起来。
晏管家还要下跪,杨小多捏了个诀,他便跪不下去,急得一个劲儿抹眼泪。
“求您了,我一定会看好清月,不让她再来打扰您的!”
杨小多对晏管家的印象很好,但在孙女这件事上,他的想法跟晏清月差不多,觉得男人纳妾怎么了,之所以摆出今天这态度,是真的怕晏凉,晏凉那里不好搞,便想跑到她面前来。
毕竟女人容易信任,毕竟她没权没势,比较好拿捏。
可惜他找错人了,她杨小多不喜欢卷入是是非非,不代表她眼瞎,是否不分。
相反,她的一双眼睛比这世上大多数人要看得真切。
晏管家一家三口不是奴籍,说好听点是身份自由,可他这样的年纪离开了晏家,还能去哪里?
干了一辈子有积蓄,可离开了晏家的庇护,他这年纪再无精力经营,再加上一个拖后腿的孙女,还不如一直待在晏家。
感情肯定有,但更多的是利大于弊。
杨小多越沉默,晏管家越害怕。
无情提着一篮子小笼包从外面走进来,不满的哼哼,“晏叔,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有什么事跟主子说,别为难杨馆长,哦,现在她不是军师了,你不用再唤她军师,叫庄主和馆长或者教头都可以。”
无情把篮子放到桌子上,“馆长,新开的一家包子铺,我觉得很好吃,你试试。”
同时心里埋怨着主子,你自己惹出来的烂桃花,凭什么要馆长买单?
“谢谢。”
无情的包子,她心安理得的接了下来。
晏凉扣下的工钱,她来支付就好了。
招呼岳家姐妹俩也坐下来吃早餐,杨小多差点忘记了晏管家祖孙俩还在。
“那啥,你们要来点包子不?”
无情面无表情的看向晏管家,“你了解主子的。”
晏管家脸色煞白,拖着晏清月往外走。
晏清月哭得厉害,死死的抱着门框,“我不走,她不答应我就不走!”
杨小多:“……”
答应什么?
莫名其妙!
晏管家也哭,晏嬷嬷是最后一个过来的,见状也哭,祖孙三人哭成一团。
杨小多见着就头大,“你们能不能换个地方哭?”
无情塞着包子,含糊不清的说道,“去跟主子哭吧,毕竟你们想要的,只有主子能给。”
杨小多冲无情竖起大拇指,拎得清。
晏管家抹了一把眼泪,“可是这事只杨军……馆长能说得动主子啊!”
杨小多之前对晏管家的好感已全部被消磨掉,爱咋咋地,反正没人能在她眼皮子底下动手脚,这门,爱待多久待多久。
“茜茜,我带你去丝绸工厂看看?有空了我教你和依依识字、算术,等以后你们都有本事了,帮我干更多的事情。”
“真的吗?”岳茜茜眼睛亮了,她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拥有更多的生存技能!
“谢谢庄主!”
姐妹俩说着要给杨小多跪下,被杨小多阻止了,“我这里不兴那套,你们真觉得我好,就努力点学习,好好的帮我干活。”
“知道了!庄主放心,我一定能学好的!”岳茜茜很自信。
三人越过晏管家三口出了门,直奔丝绸厂。
纯人工的时代,工厂很热闹,煮蚕茧的,抽丝的,绕线团的,织布的,一派繁忙景象。
杨小多小时候种过桑养过蚕,但那时有专业的加工厂,只需要付钱就能把蚕丝拿回家。
所以进了蚕丝厂,她只问最近的情况,不指手画脚。
销售全部打包给了晏无忧,她只负责生产。
管事告诉杨小多,一切正常,就是种桑养蚕的人还是太少,原材料有点跟不上。
宜城经历此劫难,能在这么短点时间内恢复成现在的样子,已经是多方努力点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