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文坚决主张要彻底调查此事,否则无法向那些辛勤苦读的学子们交待。
“这种事必须彻查到底,这些依仗财势为非作歹的人,我们绝不能让他们破坏了科举公正!”他愤慨地说。
冯唐吕则相对冷静,他意识到这其中可能有上级指示的成分,因为县衙不可能如此明目张胆地篡改户籍而不加掩饰,除非背后有人撑腰。
他认为应该进一步调查后再做决定:“别急,李大人,咱们再深 入查证一下。”
然而性急的李有文坚持立刻上报陛下,怒气冲冲地准备离开。
冯唐吕看着李有文离去,心中已有打算,于是告别孟儒,径直去了县衙。
他找到吏部主事时,对方正在训斥之前给孟儒看户籍簿的那个小吏。
主事见到冯唐吕,料想他是因孟儒告知而来,便请他到议事厅详谈。
主事坦诚相告:“方大人,您既然已经有所察觉,这件事恐怕就不要再深究了。”
“我虽不清楚这个萧宸有何背景,但我能透露的是,此人的背景很硬。”
冯唐吕继而追问关于此人的名字,才得到确认正是“萧宸”。
他立刻联想到宴会中那位才华出众、备受陛下看重的年轻人。
虽然对于一个才情出众者默默入士籍感到意外,但细想之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冯唐吕苦笑一声,对这一事实已然接受,并未像起初那般愤怒。
他谢过吏部主事,深知涉及黑羽军之事不宜多言,迅速离开了县衙。
心念着冲动前去皇宫找陛下的李有文可能面临的后果。
果然,在国子监,冯唐吕看到了满脸沮丧的李有文坐在那里。
询问之后得知李有文未能见到陛下,反而被王立峰拦下。
李有文坚信王立峰作为黑羽军使定会主持公道,严惩小人。
冯唐吕本不想告诉李有文真相,但又不忍其蒙在鼓里,终于说出那人即萧宸。
李有文愕然,片刻之后才反应过来其中关联,但仍不明白为何原本立场一致的冯唐吕突然变得如此保守。
冯唐吕解释说,此事牵涉陛下的默许,王立峰才会插手,因此他们应当置身事外,以免惹祸上身。
最终,李有文虽满腹疑问,但也只能接受了冯唐吕的建议,不再继续追究。
两人感叹于世事复杂,同时明白有些事情并非他们所能干预,唯有选择明智地避开是非漩涡。
李有文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有说出想说的话,而冯唐吕见状也保持了沉默。
两人各自忙碌起来,仿佛孟儒提及的那些事情从未发生过,将它们深深埋藏在心底。
第二天上朝时,孟儒眼巴巴地等待着李有文和冯唐吕的消息,但二人见到他却都选择无视并绕道而行。
这让孟儒感到不解与气愤,不明白为何仅仅过了一天,他们竟变得如此冷淡且刻意避开自己。
最终,孟儒决定亲自去解决这个问题。
回到国子监,他换上了平日极少穿戴的朝袍。
虽然作为国子监教习,并无官职在身,但因他是孟圣人后裔,并且得到了楚幼薇特许,在涉及重大事务时,孟儒有权进入朝堂。
对于县衙黑幕之事,孟儒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广大学子发声,维护科举公正,这是他身为孟圣人后代应尽的使命。
孟儒决心已定,穿戴整齐,手持笏板,毅然决然地随着群臣步入金殿内。
冯唐吕和李有文看到身着朝服的孟儒,脸色瞬间大变,然而还没来得及阻止孟儒,便听到内侍高喊“陛下驾到”。
众人纷纷下跪行礼,包括冯唐吕和李有文在内。
此刻,他们趴在地上,满头冷汗,心中懊悔不已,早知孟儒会如此执着,当初无论如何也应该拦住他。
尤其是冯唐吕,后悔自己没有跟孟儒把事情说清楚,直性子的孟儒竟如此冲动。
殊不知,昨日王立峰已经将李有文所说的事情详细汇报给了楚幼薇。
本以为此事告一段落,不料孟儒又突然出现在朝堂之上。
楚幼薇对孟儒今日的出现颇为惊讶,毕竟孟儒以往从不上朝,即便被赐予资格也未曾动用过。
就在楚幼薇准备询问之前,孟儒已抢先一步上前禀报:“陛下,微臣孟儒,有事启奏。”
众大臣的目光立刻聚焦到了孟儒身上。
众人深知他身为孟圣人后裔、文人大儒的身份,如今竟然亲自上朝求见陛下,这让大家不禁猜测他要奏报何等大事,是否与日前民间热议的修建孟庙事件有关?
钱立强更是心头一紧,但很快稳住了心神,开始思索如何应对陛下的询问。
楚幼薇沉稳而威严地对孟儒表达:“孟儒,关于孟庙修缮的事项,朕已然悉知。”
“此事无需在朝堂上公开讨论,朕已安排户部择日为你选取合适的地皮,并由张江远大人亲自负责其事。”
“这些内部安排,你不必特意拿到朝廷大庭广众之下提及。”
此刻,楚幼薇的眼神犹如深潭寒水,凝视着孟儒,其中蕴含的冷冽之意不言而喻。
他试图以这种方式传递给孟儒一个信息。
自己已经为他铺垫了妥善解决之道,希望孟儒能识时务,不要得理不饶人,更不要在不适合的场合谈论不适宜的话题。
然而,孟儒并未察觉到楚幼薇话中的隐晦警示,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回应道:“陛下容禀,老臣所欲陈奏的是另一桩要事……”
楚幼薇微微睁开他犀利的虎目,尚未开口,孟儒便紧接着发言道:“臣要禀报的是关于吏部主事的事宜。”
“陛下,大楚拥有无数的学子,若对此事放任不管,恐怕会令众多学者心寒。”
“恳请陛下为天下黎民百姓和广大读书人主持公道,严惩吏部主事,以警戒他人勿效仿其恶行。”
孟儒虽然察觉到楚幼薇投来的冷峻目光,但他仅认为这是源于陛下对吏部主事的不满,并未将此事与自己关联起来。
此刻,楚幼薇面色不悦。
她向来欣赏文人士子敢于直言的品质,这也是他重视文治而相对轻视武功的原因之一。
然而,孟儒此刻的话语却让楚幼薇陷入了尴尬境地。
孟儒直率的言辞令楚幼薇感到愤怒,除了愤怒之外,她对萧宸的遭遇也深感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