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始于隋朝。
且,隋朝时的三省六部,全称是叫五省六部制。
分别为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秘书省和内侍省。
其中,内侍省和秘书省是负责管理皇室内务的部门,基本属于只有殊荣,却无实权的类型。
所以,逐渐为史书所“忽略”。
而余下三省,便是后来三省六部制的雏形了。
值得一提的是,隋朝的内史省,就是后来的中书省。
只不过为了避讳杨坚父亲杨忠的名讳,才改为了内史省。
龙泉剑同样也是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的名讳。
“咳……嗯。”
杨广也着实看不下去这小子在那儿装逼,随即咳嗽一声,说道,“杨爱卿,有什么话,但说便是。”
“诺。”
杨墨点点头,随即看向苏威,说道,“不过说之前,我想问苏相一个问题,不知苏相可否为晚辈解答?”
“杨尚书何须多礼,有何话,且问便是。”
苏威点点头,自无不答应。
“苏相,您刚刚说过,您遍查朝中各部司,发现朝政多有纰漏之处……”
杨墨点点头,“那么您认为,这朝政上的纰漏,乃是为何出现?”
“嗯……”
苏威听罢一愣,想了想说道,“应当是各部职能尚未明确,且朝中多有尸位素餐之辈。”
“原来苏相您是这么想的啊?”
杨墨再次点点头,“想必,陛下,还有朝中的各位大人,也是这般想的吧?”
嗯?
我特么?
听到杨墨的话,满朝文武皆是面色一僵。
他们又不是傻子?
谁还听不出,这小子是在故意借着苏威的话,在埋汰他们呢?
可问题是,他们知道归知道,但还不能怼回去。
毕竟,这小子话里可还带上了陛下。
这要是真怼回去了,那不就等于变相的承认,他们就是那些尸位素餐之人了吗?
众人听罢,无不是脸色阴沉。
在场诸位,哪个不是达官显贵出身。
像今天这样,被骂了还不能骂回去,强行吃个哑巴亏。
可还是头一回呢……
“其实,这样想也没错,三省六部中,的确是有许多的尸位素餐之辈……”
杨墨似乎完全没注意到百官的脸色,只是自顾的点头说道,“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陛下,还有苏相,你们难道从来就没有想过,如今这三省之制,可有什么纰漏吗?”
嗯……嗯?
啥?
这小子在说啥?
他居然说朝廷行至今日的三省六部制,竟然有所纰漏?
要知道,这三省六部,可是先帝所创,而且还实行至今。
这谁敢说它不好?
就算是苏威,他的意思也只是取消另外两省部分权力。
以此来加强尚书省,从而统合诸部。
他可从未讲过,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纰漏。
真要说纰漏,那恐怕就是,这三省制,对相权的压制力太强了。
“杨尚书何出此言?”
苏威一时间有些理解不能。
“好吧!咱这样说可能有些唐突了……”
杨墨笑了笑,说道,“换个说法就是,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大隋定制,这朝廷政令的撰写和颁布皆是由内史省负责,但是,内史省审核完政令,就必须和门下省共同决议,换句话说,门下省如果不同意内史省的政令,那么内史省的政令就难以下达。
而当门下省和内史省通过了政令后,他们还得汇报给尚书省,尚书省则要将政令再过一遍,然后再呈递给陛下,得到陛下批准后,政令方可递回内史省来宣诏。
如此,便是正常运行的三省制,这个制度实际上是有利于一个国家政令的修正和完善的,同时也杜绝了一个机构总揽朝政的隐患。
所以,三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是增强皇权,削弱臣权的一种手段。”
嗯?
这小子,还真敢说啊!
听到这一番话,众人顿时神色各异。
他们自然知道杨墨说的是对的。
而这,也正是先帝的高明之处。
别看先帝死后,杨素一时间权势滔天,堪称一人之下。
但,这都是建立在朝中大将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且杨素在军中又素有威望的前提下。
如此,才建立起的堪比宰相的权势。
换言之,以杨素所处的条件,就是换条狗上,它也能大权独揽。
但就算这样,杨素也还是受到了掣肘。
这就是三省制,或者说三权分立的好处。
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好可以说明此时杨素的窘态。
干什么事,都是束手束脚。
“但是……”
眼看众人都没有否定自己,杨素笑了笑,随即再次开口说道,“这三省制的弊端也同样明显,它的缺陷,就是我刚刚说的,一个政令要想下达,必须经过三省互相传递核验,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朝廷的政令根本无法及时下达。
举个例子就是,假如,现在豫州(河南)那里发生了灾情,急需朝廷下发赈灾,那么豫州官员就得先把奏章发到户部,户部再传递给内史省,内史省做出批示后,又得传递给门下省,然后尚书省直至陛下。
于是乎,一件十万火急的救灾事务,就因为三省制度而导致耗时甚久,等到陛下这边做出批示以后,那么前后至少就经过了数十天之久,对灾区而言,数十天就等同于会饿死大批的人,并产生大量的难民。
如此,陛下,还有诸位大人,你们还觉得这是个好处吗?”
嗡!
听到杨墨这番话,文武百官皆是心中大震。
就连龙椅上的杨广,也是一脸震撼。
好家伙,他还从未想过,这三省制,竟然会有如此大的纰漏?
若真按这小子所说,那只要一地发生灾情,那就必定会出现延误。
这灾情要是延误了,那无论发生什么,都绝对不是好事。
只不过,正所谓,总会有人反对的。
“荥阳侯,你这是危言耸听……”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一白发官员跳出来,说道,“我们完全可以急事急报,无需那般繁琐,这样就能避免灾情绵延。”
“急事急报?”
杨墨听了,顿时一脸“惊讶”外加鄙夷的说道,“这位大人,我看您年纪也不小了吧!这么愚蠢的主意,您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特么?
愚蠢?
这小子竟然说他愚蠢?
听到杨墨的话,那位白发苍苍的官员顿时气的脸色铁青。
这么多年,还从来没人骂过他愚蠢?
今日不仅被人骂了,还特么是被一介小辈,甚至还是个年纪能当他孙子的小辈给骂了?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啊……
只不过,不等他开口骂回去。
杨墨却是抢先一步,说道:“若是真按这位老大人所说,凡事皆急事急报,那三省制又何来约束之能,恐怕,用不了几次,陛下的政令就连这大兴宫都出不去了,这位老大人,你莫不是想当宰相,才提出这么一个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