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还能这么玩的?
胖总2023-08-08 14:552,221

  不错,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

  皇帝和朝廷表面上看,似乎让步甚多,但实则,却是不仅没亏,反而还赚大了。

  而且,若是这样都还有朝臣反对,那就是纯纯给脸不要脸了。

  如此的罔顾君恩,不敬朝廷。

  那杨广能忍吗?

  自然不能,也没有必要。

  到时,天子一怒,不说伏尸百万,至少挑几个无足轻重的倒霉蛋出来,杀鸡骇猴还是可以的。

  就是杨素他们,也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来。

  而且,就算回头那些关陇勋贵们渐渐发现了不对,也来不及了,这些关东和江南等地的士族已然进入朝堂。

  并且,由于这些人出身齐国和陈国故地,本身就与关陇勋贵们尿不到一壶。

  自然也不存在什么相互勾结,只能依托提拔他们入朝的皇帝。

  换言之,他们依托皇帝,那就是妥妥的皇党了。

  那些关陇勋贵纵使胆子再肥,也不能毫无理由的将这些人清出朝堂。

  毕竟,这可是当初他们自己同意的,让关陇勋贵子弟和关东江南地区的士人一起入朝。

  甚至于,朝廷还做出让步,关陇勋贵子弟可以直接授官。

  而关东江南地区的士人只能参赞政务,却没有实际授官。

  如此优待,那还有什么不满的?

  就算真有,也不可能说出来。

  那这招募和笼络关东江南士族的目的,不就达成了?

  再加上内阁制的优势,关陇勋贵手中的权力会逐渐流向皇帝。

  这样,不仅三省制弊病解决了,就连关陇勋贵一家独大的隐患也解决了。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小子,真真是上天赐给朕,赐给大隋的福星啊!

  三言两语间,就解决了困扰朕许久的难题。

  主意看似不是很高明,却相当的有效。

  毕竟,人心如此,只要牵扯到了利益问题,就是明知可能是陷阱,那些关陇勋贵也不得不往里跳。

  等跳进去了,接下来怎么炮制,那可就轮不到他们来指手画脚了。

  杨广欣慰之余,还想到了更多。

  他能招收关东乃至江南之地的士族人才入内阁,这本身等同于是在昭告天下,表明杨隋已经既往不咎的态度。

  如此这般,那科举制也能更方便的推行了。

  那些往年的士子,就不会再一味的再去投靠关陇勋贵。

  如此这般,就能更进一步削弱门阀的实力,对于中央集权也更有益处。

  而实际上,历史上的李唐就是这样做的。

  他们也确实成功了。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南北朝割据几百年才统一。

  而五代十国到宋,却只用了短短七十年。

  因为,喜欢搞事情的门阀集团,被消灭了。

  杨广心中高兴,越看越觉得杨墨顺眼。

  “呵呵……”

  杨广看着杨墨,笑呵呵道,“杨爱卿竟能想到此等妙策,朕心甚慰啊!”

  “臣不敢!臣只是在行臣子该做之事罢了!”

  杨墨心说,【广哥啊!咱可是说好的,我提出主意,你也赞同了,那这钱是不是也该给了?】

  嗯?

  给钱?

  杨广听了,顿时心中无语的不行。

  但旋即,他似是想到了什么,心头一动,说道:“既然此策是爱卿提出来的,那明日,爱卿便在朝会上,与朕奏说此事吧!”

  【啥?让我来?】

  【不是,这种得罪关陇勋贵的事儿,您老让我来提?广哥,您是怕我活的太久还是怎么的?】

  “陛下,微臣不善言辞,恐……”

  杨广却是一咳嗽:“咳,明日下朝,六千两金即刻发放。”

  【???】

  听到杨广的话,杨墨顿时人都傻了。

  【我特么?还能这么玩的吗?】

  【广哥,您老是真的苟啊!合着我忙活半天,全是白干?】

  【行,您老牛逼,我认怂,我认怂还不行吗?反正这事一时半会儿,那些关陇勋贵也察觉不出来,等他们知道了,我也早跑了……】

  【富贵险中求,干了!】

  “臣遵旨!”

  杨墨随即躬身应道。

  “嗯……”

  杨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既如此,明日就权交给爱卿了!”

  就在这时,殿门外,一内侍踱步而入。

  “陛下,尚书右仆射苏威,于殿外求见!”

  “苏卿?”

  杨广听罢一愣,随即说道,“看来其应当也是为了朝政纰漏之事而来。”

  “宣!”

  “诺。”

  “宣尚书右仆射苏威觐见!”

  听到传唤,正于殿门外等候的苏威连忙迈步走了进去。

  “臣苏威,拜见陛下!”

  “嗯,苏卿免礼,起来吧!”

  杨广点点头,说道。

  “谢陛下!”

  苏威这才起身,刚起来,便看到,这殿内,除了他居然还有一人。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墨。

  看到苏威在看自己,杨墨连忙回了一个礼节性的微笑。

  不过却没有直接打招呼,毕竟这可是皇帝当面,可不能随意喧哗。

  要不然,可就是坏了尊卑。

  “苏卿此来,可是为了朝政疏漏之事?”

  杨广笑了笑,直接说道。

  “额……回禀陛下,正是!”

  苏威一愣,随即说道,“就如朝会之上,杨尚书所言一般,朝政疏漏,其根本还是在于三省制之弊病。是故,微臣下朝以后左思右想,认为还是应当直接裁撤内史与门下二省,并从别地招募士族人才,如此,方可规避三省之弊政内耗,解决朝政之疏漏。”

  嘶……

  这法子,细听起来,完全就是元明(初)时期的翻版啊!

  等同于是变相废除了三省,只保留中书省和六部,以此管理朝政,如此,就避免了三省间互相内耗。

  可这,就会带来另一个弊端,而这个弊端也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胡惟庸案。

  可以说,二者唯一的区别,就是苏威要保留的,是尚书省。

  不过……

  不得不说,苏威的另一个观点,居然会与杨墨达成一致,他们都想从关陇以外,招募士子人才。

  而这,其实也不奇怪。

  毕竟,历史上的苏威就是如此。

  不拘一格降人才!

  被其举荐提拔的名臣中,不属于关陇集团出身的,可是有着不少。

  由此可见,苏威其实并不在意举荐之人的出身。

  “苏卿的意思,是废除中书和门下二省,只保留尚书省和六部,并从关陇之地以外,招募士子人才?”

  杨广听罢,笑着说道。

  “正是。”

  苏威随即一脸严肃道,“陛下,为我大隋社稷所计,三省实为鸡肋,不可不改,且,朝政疏漏如此严重,必须及时裁汰朝中尸位素餐之辈,并从关陇以外,招募人才,决不可再纵容关陇勋贵,否则,必定遗祸无穷啊!”

  得,这话说的,要是给关陇勋贵听见,怕不是得当场给他掐死。

  大家都出自关陇勋贵,就你清高,你了不起?

继续阅读:第七十五章 小朝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我被杨广偷听了心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