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检方大楼外。
十几辆黑色公务车停在门前,闪烁的红蓝警灯映照在玻璃外墙上。
差猜被两名检察警员押解下车,戴着手铐,表情僵硬。
面对记者的闪光灯,他强撑出一丝冷笑,却掩不住脸上的煞白。
有记者高喊:“差猜副署长,请问您是否与黑樱会有联系?”
他沉默不语,被迅速推入检方大门。
镜头闪烁中,李二宝提供的那份证据,已在另一张桌上被打开——
资金流向、通话录音、交易明细、日期、账户……
一切都清清楚楚。
而就在那份文件页的最后一行——
一个签名,用流畅的笔迹写着:
颂恩。
夜幕再度降临时,曼国的风向,已经悄然变了。
所有人都明白——
这不只是一场贪污调查。
而是一场权力清洗的序幕。
差猜被带走后,首府安全理事会立即宣布“内部协调机制临时调整”。
那份声明只有短短三行,却足以让整栋办公楼的气氛冰冷到极点。
第二天一早,一纸任命传出。
原北市治安署署长帕卡,正式升任首府治安理事会“临时总协调官”。
这个名字一出,很多人都愣住。
帕卡是谁?
他是那场“港口案件”中唯一敢公开站出来的人。
他曾被调职、边缘化,几乎被排出体系。
如今他被重新召回,而且是自从边缘北市,调入核心首府。
整个首府,都在私下议论帕卡的出现。
更有知情者,知道,这个人,在最关键的时刻,选择对的站位。
当天的新闻还没结束。
“国防咨询组”内部会议结束后,一份新的任命表在闭门状态下通过。
颂恩,那位在治安总署待了十几年的老家伙,被正式任命为“国家安全事务高级顾问”。
这个职位,没有明确的管辖权,却拥有最高的安全协调权限。
简单来说。
他可以越级建议,直接介入任何危机处理决策。
治安总署,也在他的管辖范围。
此任命一经传出,所有知情者都明白,曼国的安全系统,正式脱离了副相派的控制。
外界传言,这份文件是由枢密秘书处直接签发,
没人敢明说这是谁,
但每个看懂的人,都心照不宣。
第三天。
财政审计局发布内部通告,三名高层“因健康原因”离任。
补位的人选,是来自“晨曦研究院”的经济顾问团队。
那个研究院,正是素瓦家族在十年前创立的基金型机构。
同日,曼国央行宣布冻结一批可疑的跨境资金。
其中部分账户的授权人,恰好与副相阵营重叠。
舆论随即被压制,但内部人都知道:
那是一场“无声的追账”。
夜里,首府商业区停电两小时。
有人说是事故,
也有人说,那是系统在更新。
第四天。
公共事务署“因人事轮替”暂停对外通告。
一位年轻的发言人首次出现在镜头前。
她神情沉稳,言语简练。
没人知道她的背景,
只有少数记者认出她早年曾在“晨曦传媒”任项目总监——
那家传媒集团,恰是素瓦基金的子公司。
同一晚,多家主流新闻台同步推出特别栏目:
《清理过去,重建信任》。
没有提名,没有配图。
但那标题,就足以让所有人噤声。
第五天。
外事协调厅深夜宣布重组。
多名高层顾问“主动辞任”,
新的常务负责人名单随即公布。
全是素瓦系智库出身的技术型人员。
与此同时,一份“外交资产回收计划”在首府流出。
文件显示,
过去五年流向海外的部分财政资金,将被重新审查。
外界议论,这已不止是清洗,
更像是一场“回炉”。
五天的连锁反应,没有一场辩论,也没有一次记者会。
所有人事变动都以最安静的方式发生,
却比任何爆炸性的政变都更具冲击力。
没人再提素瓦夫人的名字。
她依然没有露面,
没有发声,
甚至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份公文或名单上。
可所有人都知道——
那双看不见的手,
正在重新编织整个国家的权力架构。
有人给这场连环变动起了个暗号:
“竹影计划”。
因为一切动作都轻柔、无声,
却能让山体悄然移位。
夜晚。
李二宝坐在自家院子里,
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消息推送:
帕卡述职、颂恩进席、财经调整、外事重组……
每一条,都像一枚静悄悄的震雷。
他没说话,但对是谁在幕后出手,却心知肚明。
随后站起身,走进屋。
他拿上外套,收起钥匙,顺手把那支未抽完的烟夹回烟盒里。
厨房的灯还亮着,桌上放着他下午买的外卖盒。
他本打算凑合着吃点,可想了想,还是决定出门,到街口那家小摊解决。
来曼国这段时间,他已经有点适应这边的饭菜。
比较爽口,还利于减肥。
主要这边的夜市环境和氛围很好。
很轻松,热热闹闹的,而且凉快。
“面汤,炸虾饼,再来一瓶冰啤。”
他边系袖口边低声念叨。
正当他推开院门,夜风迎面扑来,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门口。
车灯灭了。
几秒的寂静之后,车门被推开。
先下来的,是郝天明。
他穿着一身浅色衬衫,神情比以往更苍老,拐杖敲在地面上,声音沉稳。
紧接着,副驾驶的门也开了。
一道纤细的身影从车里出来,穿着黑色无袖长裙,腰线窄得恰到好处,
一双高跟鞋在地砖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白心。
夜色下,她的头发被风吹散,眼神清冷又带着一丝难掩的光。
李二宝怔了半秒,嘴角浮起淡淡笑意。
“真巧,”他说,“我正准备去吃晚饭。”
郝天明抬眼,笑得意味深长:“那我们来的正是时候。”
白心靠在车门旁,唇角微微一勾。
“那就别一个人吃了,正好一起喝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