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承诺决心
淡墨青衫2021-06-19 14:132,050

  “荣王府的亲军……了不得!”

  彭荩忠的脸色如石块般冷硬,但嘴里却是说着赞许的话语。

  也是由衷而发。

  冲突爆发的快,结束的也快。

  说着很慢,其实也就几分钟的事。

  打起来亲军不停杀戮时,四周是此起彼伏的叫喊惊呼声。

  彭荩忠没出声,但眼神中不乏震惊之色。

  这毕竟不是战场,是大明荆州的沿江码头之一。

  王府亲军这样做,显然是事前得到了充份的授权。

  彭荩忠震惊处有两点。

  一点是亲军的战斗力和意志。

  彭荩忠和无数大明卫所军和营兵合作过,没有在第二处见到过。

  其二,便是王府保护商人,信守承诺的决心!

  “家主,看来荣藩信的过。”

  “嗯,对一群商人都能做到这种地步……”

  “虽说王府在民间争利,死人的事不止一次,甚至更加恶劣的行径都有。但在光天化日杀伤多人,毕竟是个麻烦事情。荣藩出事不止一回,弄不到因此要出大麻烦,王府还是做到这种程度,这位荣王殿下倒是和咱们有些类似,吐口唾沫砸个坑,是个汉子!”

  “确实是个汉子。”

  “这个亲能结。”

  “你们等会儿,我还要再想想……”

  彭荩臣感觉自己脑子有些乱。

  他既欣赏王府亲军的实力,也欣赏王府信守承诺的态度。

  按理来说,这样的亲藩相当罕见和难得。

  加上事前打听过的一些事。

  比如组建庄兵护卫庄园,这是王府对下头的关怀和有担当。

  另外就是降了田租,王府庄园的佃农论收入比普通的自耕农还要高一些。

  这更赢得了广泛的赞美。

  按说这位仁厚又有担当的青年亲王,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亲。

  一旦结了亲,大明亲藩绵延百年,彭家也是近千年的世族,两家一旦成了亲家,将来在这一片地方真的可以掌控一方了。

  这是一次空隙,难得的机会。

  要知道若不是上一次挑人出了大差池,差点弄到朝廷和亲藩丢脸,这一次文官们也不会同意找一个副千户和王府结亲。

  也是因为武官地位太低了,副千户在文官们眼里和小旗也差不多,没甚差别。

  只是很多人没有弄明白,澧州这位彭姓副千户和保靖州的关系。

  若是考虑到这一层,朝廷绝不可能同意。

  彭荩忠现在不担心别的事。

  就是有一种担心。

  这位能力高强,信守然诺,能练兵,会理财,积累财富和力量的亲王。

  是不是真的安份?

  若其安份,彭家能更上一层楼,和荣王府配合成为地方一霸,把永顺彭家完全的压制下去。

  若是不安份,和几十年前的宁王一样……

  那保靖彭家就惨了。

  想不造反也不成了。

  “应该不至于……”

  大势之下,荣王应该是个无比精明的人。

  越是精明的人就越不会做蠢事。

  天子在位三十年了,大义名份早定。别看民间对天子的风评不怎么样,真的有人造反,肯定是天下人的舆论人心都在天子一边。

  荣王毫无机会。

  蠢人就算了,就象南昌的宁王,世代阴谋,早年间老宁王被成祖皇帝涮了一道,憋着一口气。到了武宗年间就以为机会到了。

  仓促起兵,没有战略也没有战术,更没有舆论准备。

  结果看着声势浩大,短短时间就被王守仁一个文官给平定了。

  连武宗想亲征都没捞着机会。

  荣王是个聪明的……彭荩臣没见过荣王,但从这些天的情报汇总分析和适才亲眼所见,他已经坚信这一点。

  一个调教出如此强悍忠勇部下的亲王,一个能放弃一部份利润的亲王,一个能和商家合作并信守承诺的亲王。

  这样都不算聪明,那什么人算聪明的?

  真的只有读书人才算聪明人?

  彭荩臣敬重一些大明读书人,他们确实聪明,不光能在科举道路里杀出一条血路来,还不是读死书的那种,天下之事,天文地理钱粮兵谷,古往今来之事,了如指掌。

  但这样的文官太少了,甚至屈指可数。

  多半是庸庸碌碌却相当自信,除了对同道中人外,对天下间任何人,任何事,任何阶层都是持一种高傲中带着鄙夷的态度。

  大明的文官好歹还能开眼看世界,并且有独立思考发表看法的自由。

  到了清季的文官就是奴才加读死书,毫无创见又愚昧自大,晚清种种笑话太多了。

  彭荩臣当然不会有什么定论,以为亲藩都是贪婪无能短见之辈。

  荣王展现出来的一切,足够了。

  “行了,这里事没啥好看的了,底下无非是扯皮。”

  两个粮商吓的面色惨白,打行的人纷纷跑散,估计也会有人跑去报官。

  他们身后的粮商和士绅也会支持。

  但又能怎样?

  能把荣藩的仪卫司亲军武官和将士抓起来?

  关押判斩?

  这怎么可能?

  亲军是为了护卫王府资产,对手是一群打行无赖。

  哪怕再下作无耻的官员也不会做这样的判决。

  何况对面不是普通人,在争产夺利的事上,王府弄死多少人也是白死。

  从太祖皇帝到太宗,到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到今上。

  大明皇帝的实录看一圈下来,训斥亲藩的旨意极多。

  最多是严重警告。

  你再这样下去就要受惩罚了。

  雷声大,雨点小。

  真正叫王府出事的是有悖人伦,争产,忤逆,甚至彼此暗害。

  天子身为宗室之长是不能不理这些事,甚至因此废掉一些亲藩,用圈禁甚至赐死的办法维持纲常秩序。

  除此之外,还能怎样?

  为了一群无赖废掉荣藩?

  不正好是落人口实,皇帝对荣藩有忌惮之心,连争产夺利这种事也拿来当借口。

  高傲如嘉靖皇帝绝不会这么做。

  王府无事,这些亲军自然也是无事。

  了不起关押一阵子,扯一阵皮,也就无事了。

  彭荩臣站起身来。

  在这里看的够久了,没必要再耽搁下去。

  澧州那边已经在持续进行着,各种准备已经做好了。

  只要彭荩臣去点头,彭应时就能把事定下来。

  那个叫何思赞的礼部官员就能上报朝廷,确定此事了。

  那就去澧州好了。

继续阅读:第346章 湖广的冬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1551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