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那时候要不是有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碧璇公主满满的感动。丝毫忘了自己那时候身后还跟着一群侍卫的,若是无人来,那群侍卫肯定会赶到救了她。
郑应物眼神暗了暗,说道,“我们先进去吧,不然一会儿又得多人了。”
两人很快上了香回去,不一会儿,老虎房那边的人就送来情报了。郑应物面无表情地收下来,这只是他的第一步棋。
第二日上早朝,他把这封信带去上朝了。群臣例循公事般汇报完毕,皇上身边的太监唱到,“有事起奏,无事退朝。”郑应物赶紧跪了出来,
“皇上,昨日我和碧璇公主到郊外的感恩寺去时,碰上一位以下犯上,撞到我们我们还咄咄逼人的人,便把他抓会老虎房去审讯了。
后来经查,这人是从南京来的富商,是全国各地有名的布料商。
他来京城表面上是做生意,实际上是为了贿赂我们漕运的官员,好让他们帮忙过关卡,让船可以超载,出海口,到海外去贸易。”
此话一出,全朝哗然。负责漕运的李大人瞬间汗流浃背,手抖脚抖起来。这出海贸易,开通海口可是个大罪名啊!是要杀头的!
众人不禁好奇,这位李大人到底是收了多大的好处,才甘愿冒这么大的危险去做这种事情。
“岂有此理!”皇上盛怒,一拍龙床,满堂的官员们都吓得跪了下来。
“李大人,驸马爷说得可是真的?”
李大人脸色惨白地跪出来,嘴唇直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禀皇上,远不及此。这里还涉及到我朝的众多官员。
那富商年年都给朝里的大臣们贿赂,为的就是方便他做生意,好让官家们手下宽松些。
我们根据他提供的名单,今日一大早就派老虎房的侍卫们在名单里提到的官员家里搜查,果然发现有东西。
要么是价值千金的药材,要么就是千亩的地契,名贵的前朝书画和瓷器。”郑应物把手里的纸呈给太监。
太监拿到皇帝的手上,让他查看。
“真是岂有此理!”皇上一目十行地看过去,眼里暴怒!
底下心里有鬼的大臣们都战战兢兢,汗流浃背,一下子就把官服给渗湿了。
“皇上,请看。”郑应物依旧跪着,只是出声提醒皇上。
一群穿着老虎房衣服的人不断地把箱子搬进朝堂,大概搬了四十多个。
打开一看,全是金银珠宝,名贵书画和瓷器,还有药材,更多的,就是真金白银的钱了。
一下子就把朝堂给映得更加耀眼了。这些东西堆起来,都可以堪称一个小库房了。
“皇上,这是漕运李大人家的,这是户部尚书张大人家的,这是陈驸马爷家的,这是御前太守马大人家的……”
带头的侍卫拿着个单子,一一给皇上介绍d道。那些被点名的大人立刻爬了出来的伏在地上无话可说。
皇上震怒,不断地拍着龙床,“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朕了!”这说到的大臣都有一半之多了,来人,都给朕拖出去,按刑处理。
那个漕运的李大人,立刻退出去,在午门斩首示众。”他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儿颤抖了。这些人,到底还把他当皇上看待吗?
那位陈大人僵直着被拖出去,地下留下一摊臊气的水渍。
似乎这样还不足以解皇上的心头火,他又说道,“派人去把他家给抄了?诛他九族!”
一下子半个朝堂的人就被拉了出去。皇上似乎是被打击到了,有气无力地看着剩下的人。挥手道,“今日就先退朝。郑驸马和吴首辅留下。”
大臣们沉默地退出去,不敢多说一句话。这一眨眼的功夫,半个朝堂的大臣就被拉出去了?真是让人人心惶惶。
仿佛是要变天了一样。
“爱卿,你们有什么看法吗?”皇上难得没有一下朝就跑到自己的寝宫炼经,而是在御书房里召见两位大臣。
郑应物和吴兴平互看了一眼,吴兴平说道,“当今之急,是要把空缺的官员给补上,不能让朝堂一下子就少了这么多的官员。”
郑应物符合道,“臣认同。”
皇上捂着脑袋坐在御椅上,“爱卿所言极是。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切勿搞些贪官污吏。一定要调查清楚他们的身世。”
两人点头称是。皇上这意思就是让他们全权负责了。
似乎是耗费了自己所有的精力,皇上有气无力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郑应物和吴兴平恭敬地退下。
这事件很快就惊动了国家上下,所有人都不敢相信朝堂之上这么多心术不正的官员。但是事实又是如此。
借此机会,新首辅吴兴平谏书皇上,彻底清查贪官污吏,和富商勾结的官员。从上而下匿名进行举报。一有情况,立刻就派朝廷的钦差大臣前往。
官员们很快就上上下下地换洗了一批,全部都是由郑应物和吴兴平一手提拔和选举的。
有心之人若是深究,肯定可以发现不寻常的地方。可是两人推荐任用的都是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人物,加上两人明面上也并无来往,一般也很难发现。
江陵城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上上下下都换了一批人了。
大家都开始称颂郑应物和吴兴平是栋梁之才,为国家溯本清源,打击这些贪官污吏。
全然忘了之前郑应物还是个重权重利,不惜抛弃糟糠之妻的人。
凤姐儿已经怀孕三月有余了,整日里的呕吐发晕,吃不下东西,让她原本就不丰腴的脸更加瘦削了。好像颧骨上挂着肉,没有几两。
听到郑应物似乎平步青云,威名更胜的消息,她心里还是有种怪异的感觉。似乎两人过去的日子是上辈子这么远的事情了。
如今他是权倾朝野的重臣,她是平凡人家的娘子,生儿育女,毫无瓜葛。如果日子真就这么平静下去就好了。
但是她还是忘不掉那封他写给自己的信,和这些日子以来明显能感觉到的屋子外边儿多了转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