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那年我姥姥43岁,我妈23岁,现在这个年代来看,我姥姥真年轻~
听姥姥讲,他和两个哥哥,以及我太姥爷,是闯关东过来,一路上有一些孩子没有留下,我姥姥实际上是第六个孩子,却奇迹般的活下来了,我总想,我姥姥一定有顽强的基因,那时候艰苦的环境,对人类而言是优胜劣汰的。
闯关东的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了,因为我姥姥在2020年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
听姥姥说,她出生没多久,我太姥姥就去世了,所以她是在没有妈妈的环境下长大的,后来到了沈阳,生活了多久我不记得了,但最终是因为日本人的盘踞和统治,我太姥爷决定逃亡。
听我妈说,当时过来是有投奔的人的,但我姥姥在世的时候,我忘了问她了。虽然我听她说过很多事,但唯独这个细节我不记得了。
最初来到村里的时候,他们是住在山中,房框子里,房框子应该知道的人比较少了,就是那种漏风漏雨的破房子,只有架子在,我至今都无法想象那是怎么样的生活,每次想到这个场景,我会觉得很心疼我姥姥,那时候她还是小孩子。
在村里是怎么立足的,如何买到第一座房子,我都无法考证了,因为在作者执笔的时间,跟我姥姥同一时代的人,已经都走了。
一个男人,带着三个孩子,奋斗的故事,我想一定是很难,又很值得回忆的。
总之,最后,我大舅姥爷去参军了,回来分配到县统战部;我舅姥爷,他做农民,娶了我舅姥,我太姥爷和我姥小的时候就跟他们在一起生活。
一个女孩,周边是爸爸和哥哥,唯一一位女性是嫂子,我想她的日子一定冷暖自知。听我妈讲,我姥姥小时候,因为家里吃不上饭,有被卖给一户人家,做媳妇(就是那种从小过来,一起玩,然后长大了结婚的那种),但我姥姥在那边过的很差,我想应该用很痛苦来形容,听说那家人对我姥姥很不好,我太姥爷后来去看了几次,发现不太对劲,就一气之下,给我姥姥带回来了,我估计他肯定暗暗发誓,即使自己饿死,也不会给闺女放在那户人家。
我想,那天我姥姥一定很开心,我太姥爷一定五味杂陈,但也一定是非常开心的。
我总是在脑子里脑补,他把我姥姥背回来的场景,终于她不用受苦了,在我跟我姥姥相处的30的多年,我发现她是一位敏感的人,我想应该是跟这段经历了无法分割的,这种看人脸色的日子和感觉,深深的刻在了她的心里,也让她更懂得爱自己的孩子,和爱我。
回来后,跟我太姥爷,和我舅姥爷和舅姥生活在一起,应该也是会看一些眼色的,但毕竟有爸爸和哥哥,肯定会好一些。听我妈说,他们都很疼我姥姥,毕竟只有这一个女儿或妹妹。
我姥姥小时候特别爱学习,学习很好,很聪明,但因为家里穷,被迫辍学,后面我会讲在这方面,她对我的影响深远。
辍学后,就在家帮我舅姥带孩子,我舅姥一共生了5个孩子(那个年代算少的了),我姥姥应该每一个都帮着带了,直到出嫁。
但后来这5个孩子的表现,在我姥姥落难的时候,非常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