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为何苦着一张脸?”
自从血色宫宴,新帝的脸上便没了笑意。
能让他如此的,也只有一人了。
余光扫过一人,只见李观星冷着一张脸,根本看不出表情。
宫人们心中腹诽,也不知道陛下是从哪里看出李大人苦着一张脸的……
不过,新帝倒也没说错,李观星这几日确实颇为烦恼。
只是他很好奇,究竟是谁,能让这个在宫变之日,情绪都没有什么波动的男人如此,难不成是那位?
“难不成尊夫人出尔反尔了?”
新帝刻意压低了声音,显然是不愿让人知晓此事。
他喜欢李观星,不仅是因为之前的情谊,更是因为此人是个可造之材。
有了李观星的辅佐,新帝相信不出十年,自己便能达成海晏河清的成就。
可惜他爱慕寡嫂,在世人眼中便是私德有亏。
若林素那边出了问题,倒省的新帝去劝了。
和新帝猜想的一样,李观星确实后院起火了。
林素在得知传播谣言的人是乔岚和李观棋,并且两人已经伏法,便打起了退堂鼓。
“我终究是你的寡嫂,就算你真的娶了我,却堵不上天下人的嘴。”
“我相信你此刻的真心,可人心易变,你能十年如一日,可二十年,三十年呢?”
“当别人夸你时,总是带有一句可惜,可惜有我这么一个污点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了。”
李观星理解她的顾虑,若两人不成婚,她供养自己读书的恩情这辈子都还不完,只要自己一日不倒,她便可以逍遥自在。
可成了婚,就要去赌人心,所以林素才会退缩。
对她不信任自己,李观星是又好气又好笑。
看着眼前这个喜上眉梢的新帝,他心生一计。
既然嫂嫂不相信自己,那就让她不得不相信自己。
“圣上,微臣有一事相求。”
此话一出,新帝莫名其妙的打了个寒颤,便知道对方不怀好意。
可不等他拒绝,便听见这样一番话。
“这世上人言可畏,若嫂嫂受不住,微臣便只能协她,一起找个没人的地方隐居了。”
这下新帝直接气的手都哆嗦了,这根本就是威胁!
他用手指了指李观星,最终还是认了命:“说罢,你想让朕做什么!”
其实李观星并不知道,此刻的林素也是忧心忡忡。
时不时的要问一问丫鬟,李观星回来了没有。
刚打退堂鼓的时候,林素也是忐忑的。
担心李观星会翻脸不认人,像小说里的霸总一样搞强取豪夺。
谁知道隔日一早,李观星便和没事人一样去上朝了。
让林素忧心的是,李观星这一去,就是三天没回家,这下轮到她坐不住了。
她即便出尔反尔,却没想过会这样。
“哎呀,素儿,不好啦,出事了!”
门外,是匆匆而来的刘姑妈。
似乎发生了什么急事,跑的她一身大汗。
“外面都传遍了,说有人参了观星一本,好像是,好像是因为之前的流言。”
闻言,林素心口猛的一窒,更加确定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还没成婚呢,李观星就被参了。
若是成婚以后,他们怕不是要成为,天下所有卫道士的眼中钉。
此刻,金銮殿上,参李观星的言官正侃侃而谈,细数着李观星的罪状。
“皇上,城中的流言由来已久,直到反贼伏诛,大家才知道,这幕后之人居然是李大人的同乡。”
“想来不是空穴来风,而且李大人不肯让寡嫂迁居,实在可疑!”
面对这样的职责,李观星丝毫不为所动,只道:
“连大人是这样认为的吗?那我也听闻连大人做了赵侍郎的东床快婿后,却将乡下的表妹接入家中。”
“也有流言说那不是你的表妹,而是被你弃之如敝履的原配,连大人能告诉我这是真的吗?”
虽然事情是李观星自己策划的,可这位连大人可是真的嫉恨他,是主动参他的。
不过是派人去他那里,挑拨了几句就上当的货色。
李观星压根没把对方放在眼里,直接一句话终结了对方的前途。
连大人抬头便看见满脸鄙夷的皇帝,和黑着一张脸的老丈人,两腿一软就这样倒在地上。
“拖走!”
耳边传来皇帝不耐烦的声音,还不等他将冤枉二字说出来,便被捂着嘴巴拖走了。
随后李观星对着新帝便是一拜:“还请圣上为微臣做主。”
随后他便将流言的始末和盘托出,十分无奈道:“虽罪首已经伏诛,可流言蜚语流传甚广,臣人微言轻,什么也做不了。”
“哪知会有同僚对留言信以为真,竟在朝堂之上参微臣一本,叫臣实在惶恐。”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观星会借此机会让皇帝下旨为自己澄清流言,扫除这个污点的时候。
他的话,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微臣是男子,被人说上几句倒也无妨,可嫂嫂是位女子……”
“这些年来,她供养微臣读书已是不易,如今却遭此横祸。”
“便是微臣想出份丰厚的嫁妆,将嫂嫂托付给忠厚之人,怕也不行了!”
见他还想将寡嫂嫁出去,大臣们各有各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他宅心仁厚,不想寡嫂孤苦一生,也有的人觉得李观星心黑,刚得了势,便想打发供养自己的寡嫂了。
不过让他们吃惊的是李观星后面的话,只见他对着新帝便是一跪:“所以臣斗胆请陛下赐婚。”
赐婚二字一出,便牵动着大家的心,所有人都担心,这赐婚的对象会不会和自己有关,谁都没料到,李观星会这样说。
“嫂嫂是因供养我的缘故被如此造谣,微臣只能将自己赔给她,请圣上为我和嫂嫂赐婚!”
此言一出震惊全场,谁都没想到李观星竟如此大义。
为不让寡嫂面对流言蜚语,也不忍她孤苦一生,将自己给赔了进去。
一时间,所有人都是懵的,人都麻了。
“李大人如此恳求,赐婚也确实是个两全之法,那便赐婚吧。”
趁着大臣们都愣神的功夫,新帝直接同意了赐婚。
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再喊请圣上三思的话,已经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