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山神教总部。
曾经神圣不可侵犯的总部,此刻人去屋空。
只有枯叶打着旋儿在风中回旋。最后几名死忠护卫看着眼前这个瞬间老朽了许多的身影。
山神教的主教褪下了象征至尊的金纹黑袍,换上了一身最寻常不过的粗布麻衣。
他最后看了一眼空旷幽深的石殿,眼中没有了怨毒,只剩下一片枯寂的死灰。
“走吧。你们都走吧!去接受那些新生活吧。我打听过了,那个秦乾还算是言出必行!”
那些个死忠一脸悲怆的说道:“主教大人,你跟着我们一起吧。”
山神主教冷笑摆手!
声音干涩,率先迈步,虽然,他换上了麻衣,但是此时此刻,他目光坚定。
“我就算是死,怎能给那个小二投降。我身为山神主教,谁都能够背叛山神大人,唯独我不能!”
说着山神主教淡淡说道:“行了,你们不用陪着我了,都下山去吧…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是落幕了。”
深秋的阳光洒在临海郡外广袤的安置区上,新开辟的田亩阡陌纵横,一排排坚固的砖瓦房雏形初现。
虽简朴却充满希望。学舍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与村头孩童追逐嬉闹的笑语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新米煮熟的味道和淡淡的药材香。
秦乾站在临时搭起的土台上,眺望着这片渐渐恢复了勃勃生机的土地。钟煞、常侍、张大虎、张二虎、张小星等人肃立左右。
远处,归顺的山民和新安置的山民混杂在一起,围拢过来,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期盼。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不大,却借助风力清晰地传遍四野:“十万大山的父老们!从今日起,这山野,不再是你我分隔的天堑!”
“这土地,不再流淌压迫的苦泪!新火既燃,盛世可期!过去的仇恨与困苦,就此翻过!未来家园的富庶安康,由你我携手共建!”
“凡我承诺,必践于行!免赋二十年!屋舍田亩!孩童有学!老者有养!壮者有为!此乃大夏律法赐予每一位守法子民的应得!亦是本殿下在此立下的誓言!”
“自即日起,大夏再无山民之说!唯有勤劳、坚韧、共建太平的大夏黎庶!”
山风骤起,吹散了最后一丝烟尘。
土台之下,先是一片寂静,随即,如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冲天而起!无数饱经沧桑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纯粹的、对未来充满期冀的笑容。
看着眼前这充满希望的一幕,秦乾紧绷多日的心弦终于缓缓放松。
十万大山这根深扎大夏腹地的毒刺,终于被他连根拔起,并重新融入了这生机勃勃的血脉之中。
此时此刻
千里之外,大夏皇宫的偏殿内,灯火通明。
燕霓凰端坐案前,指尖划过一封墨迹未干的密报,唇角勾起一抹淡而欣慰的笑意。
案头堆叠的账册旁,一盏清茶微温。
“太子妃殿下!”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单膝跪地,声音带着长途奔波的沙哑,身后跟着的两个同样风尘仆仆的张小星和钟婷
燕霓凰看到了来人,一脸惊喜。
“小星,你怎么回来了?快快起来”
张小星一脸激动的说道“太子殿下捷报!十万大山大定,山神教归附,十万山民已妥善安置。这是殿下亲笔所书,言说...此间事了,归期将近。”
燕霓凰接过厚厚一叠信笺,展开扫过前面军报,目光最终落在最后几行家书上那熟悉的、略显狂放的字迹时,眼底温软如水。
她目光微抬,听着张小星激动的诉说。
燕霓凰满脸欣赏:“你父兄做得很好。你家的新山屯,如今已是十万大山走出困厄的灯塔。”
张小星恭敬的点头一礼,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新山屯的灯,是太子殿下点亮的,父兄他们只是跟在太子殿下!臣女在宫中,唯愿效仿太子妃殿下,学得经纬之才,将来,亦能成为一盏照亮他人的小灯。”
燕霓凰含笑点头,轻抚了一下她那张满是尘土确是十分坚定的表情,说道:“你已是一盏灯了!”
她温声道,“你们这一路奔波想必一定很累人了。且去歇息吧,三日后,与钟婷一同随我去看看新辟的皇商工坊,那安置山民衣料的分派,需得你二人协力。”
“是,太子妃娘娘!”张小星眼中光亮更盛,再次深深一福,退出殿外时,步履轻快而沉稳。
…
秦乾从新山屯离开之后,就直接回到了临海郡。
后续从十万大山出来的那些人在新山屯暂时过度,张二虎他们弄了一个积分制度。
只要在新山屯的积分足够了之后,就可以搬到了归安城之中。
而这个归安城,就是为他们那些十万大山的人设立。
毕竟这些个山民们还是带着野性的,需要适应,适应才能正式的融入...
随着最后一份关于十万大山人口安置、土地分配的细则由张二虎签署盖章,并送往归安城新设立的府衙归档,秦乾知道,临海郡这盘大棋,已真正尘埃落定,完全进入了预设的轨道。
秦乾站在了城墙上,望着城内络绎不绝的人,以及热闹的场景。
“是时候该回去了...”
一旁的常侍听到了秦乾的话之后,点头:“是啊,公子,咱们已经出来了许久了。”
不过秦乾在离开之前,还确确实实有着一些事情去交代。
秦乾将临海郡、三江郡的日常政务全权托付给翟海与陈煌一。
翟海统筹全局,坐镇郡守府,负责港口扩建、工坊协调及财政统筹。
陈煌一则专注新山屯以及归安城和后续源源不断下山山民的深度融入,主持土地分配、新城建设与民心安抚。
临行前,他特意召见二人。
翟海和陈煌一过来之后,一脸恭敬的给秦乾行礼。
秦乾对着两个人笑了笑,随后说道:“二位,知道本殿下让你们过来是干嘛吗?”
陈煌一对着秦乾说道:“太子殿下,您是不是要回去了?”
秦乾听到了陈煌一的话之后,笑了笑,随后说道:“不错,陈郡守,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
陈煌一对着秦乾说道:“太子殿下,因为,我听闻北蛮以及燕国在国内知道了我们这边的改变,前些日子我们还接纳了几个参观团。”
秦乾一拍脑袋,其实之前,陈煌一跟着秦乾他说过。
其实乌烈.铁勒回北蛮之后,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秦乾在北蛮经营了这么久,大家听闻了要和大夏国形成一巨型联邦国。
他们自己是没有什么意见,因为对于他们北蛮人来说,他们本就是一个部落形成的北蛮国。
如今只不过再是北蛮国进一步的联合。
北蛮是直接答应。
倒是燕国皇帝燕烈枭回去之后,并没有这么顺利。
燕国虽然门阀世家被瓦解了,但是他们燕国文士众多。
文人事多啊。
说是联邦,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卖国...
所以燕烈枭一开始没办法,后来还是在燕霓凰的建议下,派遣出了一支反对的观察团过来。
就是让他们看看大夏国日新月异。
只要让他们看到了大夏国的强大,他们就知道,看似是给他们选择。
燕霓凰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没有她燕霓凰,大夏若是攻打燕国的时候。
燕国将会是没有任何招架之力的。
其实在那些史密斯那些外国人来之后,正式新山屯出事的那一天。
那支观光团就来了。
而这个观光团来了之后,秦乾那会就无心招呼他们了。
这边招待的官员,因为秦乾跟着他们说的,没有什么隐瞒的,带他们什么都能够看。
因为,秦乾很清楚,现在燕国和大夏国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很多东西就是把原件放在了他们面前,他们也是根本复刻不出来。
所以,这边负责接待的官员也是一个奇葩,直接带着他们去了战场上。
特地弄了一个热气艇去观战。
那些个观光团本就是看到了临海郡的情况,就是惊讶的半晌都说不出话来了。
特别是看到了那样的战争,直接把那些燕国那些反对派的官员差点给吓尿裤子了。
他们想不通,大夏国怎么就是变得如此强大了。
变得不仅仅是这么强大了,强大让他们陌生。
就是这一场战争之后,他们亲眼目睹了那些逆天的武器。
他们回去之后就,就跟着接待的官员说,他们需要去汇报,然后商量联盟事宜。
他们很清楚,若是他们在叽叽歪歪,那么接下去挨炸的就是他们了。
秦乾听着陈煌一这么说,顿时哈哈一笑,随后说都:“所以,陈煌一郡守,我们这个算不算也算是无心插柳了?”
陈煌一点头,秦乾说道:“那看来,我也确实是应该会去了,他们应该不日就会派遣人来谈判了。”
两个人点头。
此时秦乾指着窗外繁忙的港口与远处逐渐成型的新城轮廓说道:
“二位大人,此间心血,皆系于此。青龙港乃我大夏海疆之明珠,归安城乃化干戈为玉帛之典范。望尔等精诚合作,守成拓新,莫辜负我的期望啊...”
两个人都是重重的点头。
交代完了两个人之后,又是去看了一眼墨家学院研究所。
之中蒸汽机低吼,万能铣床切削铁屑,汉斯·米勒教授与墨家学子围绕图纸的争论已成常态。
布莱克的合金冶炼炉火正旺,威尔金斯的船坞设计图不断推陈出新。
秦乾亲至勉励众位专家:“本殿下要走了,你们在这边尽心研究,便是大夏筋骨之源动力。所需一切资源,翟大人与陈大人必全力保障。望待本归来时,能见更多开花结’!”
而史密斯已完美融入顾问角色,往来于港口、工坊与专家之间,如同润滑剂。
秦乾特意交代他:“联络诸国、采购设备之需,皆按计划推进。青龙港便是你在东方之新家,安心做事。待我们联邦国建成之后,修养数年之后,便可以和你出击海外..。”
史密斯重重点头:“一切尽听太子殿下的意思!”
王伟忠与雁金领衔的海上联合巡航已臻于成熟,舰队配合如臂使指,航线安全无虞。飞鹰军驻地,钟煞率领麾下进行着例行的编队演练与侦察巡航,覆盖新定边疆。
秦乾检阅后,拍着雁金肩膀:“雏鹰已成,可搏长空。守好这片天与海,便是你为大夏擎起的不坠之翼。”
秦乾走之前,还是去看了一眼归安城。
在张二虎的主持下,“归安城”的石碑在新山屯旧址旁,一座崭新的青砖广场中央庄严揭幕。
梯田叠翠,引水渠波光粼粼,书声琅琅自坚固的学堂传出。
山下新安置的民众与早期居民混杂而居,忙碌却有序。
秦乾在人群中走过,看着那些从麻木恐惧中焕发出希望的淳朴面孔,心中慰藉。
他再次嘱托张二虎:“归安,归安,让百姓安居乐业,方不负张老汉与诸烈士之血。此城根基,你们也要尽心处理这边的事务,由你来继承张老汉的遗志了!!”
张二虎对着秦乾郑重的点头:“太子殿下,您可以千万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行人...”
深秋的早晨,海风湿凉。青龙港码头,新泊位旁。
王伟忠亲自率领一支悬挂双旗帜大夏青龙旗与象征护航的特殊标识旗的护航舰队,包括数艘经过联合巡航锤炼的扶桑主力战舰,在港口外列队待命。
旗舰的甲板上,王伟忠肃立,目视督港台。
台前,秦乾身形挺拔,常侍侍立一旁。
翟海、陈煌一、张二虎、钟煞、史密斯,以及闻讯赶来的米勒、布莱克等核心专家代表都站在一旁。
“诸位爱卿!”秦乾用的是墨青令研制扩音器。
“本殿下见港口千帆竞发、归安城新貌初成、军民同心协力、技艺日新月异,心中甚慰。江山社稷,根基已成,枝叶将茂。临海郡上下,已入正轨,赖诸公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