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他们不是化真修士,无法开辟自己的空间,这种情况除了用真元和神识硬撑,也并没有别的办法,下到谷底,他们各自取出灵石和丹药进行恢复,进入遗迹之后,是决不能这样做的,不然遗迹会立刻送他们离开。
所谓的遗迹,外面看来不过就是一个山洞而已,进入山洞之后,则很开阔,岩壁看起来被烧的通红,却又没有熔化。
“诸位师弟!你们看那边!”
修为最高的元魂修士一指远方,原来那边石壁之上正好有五个相距不远的坑穴,每一个都有拳头大小,周围这种坑穴随处可见,却没有如此合适,可让他们五人同时接受遗迹考验的。
这个遗迹所认定的丹道高低,并非是丹师的品级,而是丹师的潜质。一个化真修士神识、真元都已登峰造极,若要着手炼丹,有丹方在手,用不少功夫,也能成为三级炼丹宗师,可这并不是丹道,就好比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一般,仅仅是熟能生巧,甚至连巧都算不上。
而真正的丹师纵然修为不足,也能凭借自身对丹道的感悟来炼丹,当然修为高些自然会轻松许多,可真正成为化真修士,早已有了自己对道的认识,与丹道未必契合,成就自然有限。
五人站定位置,将护住自身的真元收敛了一些,只要能不影响炼制丹药,又能让彼此之间的真元可以互通即可,防护的范围无需太大,不然这般消耗不要说是十日,恐怕半日他们都坚持不下来。
接触到石壁之后,石壁上并没有任何灼热的感觉,而且神识可以向坑穴内探入,随即五人脑海之中就有神念传来,这就是考核的第一题。
一看题目,五人心中稍安,这考题的难度他们完全可以应对,且与丹比之题类似,也是灵草替代的问题。等开始推演的时候,五人就有点吃力了,现在的情况,远非丹比之时,他们既要用真元和神识控制避火玉露凝而不散,又要分心来推演,还要应对那股莫名的热力,这让他们暗自皱眉。
“四位师弟!我们来此只为验证丹道!无需有过高期望!不如由我先控制避火玉露,你们先行应考,如此我们皆可受益。”
元魂圆满的修士也很清楚,这种状况之下,要连过九关去夺地火,显然并不可能,就算自己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机会,一旦有人退出,凭他一己之力,根本应付不来。
“有劳师兄了!师兄放心!待我接下第二题,我就接替师兄!”
修为略低的一人随即开口,其他人也皆是如此,到了神五,他抱拳说道。
“四位师兄高义!但如果仅用此法,每个人的消耗会比五人同时运功多出许多,坚持的时间未必会长,得不偿失。”
其他四人点点头,神五说的没错,但还有什么好办法吗?神五取出四枚阵旗,送到四人面前。
“四位师兄若要信得过元杰,由我来接手抵御烈焰之职,这四枚阵旗皆与阵法核心相连,如我力有不及,还请四位师兄出手主持。”
阵法师布置的阵法如果自己都无力维持,那旁人怎可能有办法支撑?神五并不是这个意思,这四枚阵旗的确是阵法核心的副旗,四人可将自己的真元灌注其中维持阵法,更主要的是,有这四枚阵旗在手,他就算有歹心,也无法伤及四人。
四人都不是泛泛之辈,阵旗入手他们便知真假,同时震惊不已,一个炼丹宗师竟然同时还是阵法师,这远比他们要付出的更多,而神五看起来是如此年轻,这更让他们由衷的佩服。
“师弟!请!”
四人心悦诚服,有阵法帮他们抵挡烈焰,他们自可全力以赴应对考验,丹圣堂选出的人,不可能有奸邪之辈,他们对神五绝对信任。
神五抬手一挥,数十枚阵旗飞散出去,阵旗落地的同时,阵法也已合拢,五人顿觉如释重负。
“我们可都是欠了元杰师弟一份情啊!”
元魂圆满的修士由衷的说道。
“师兄!就算有这阵法,以我的估计,我们最多也只有两日的时间,就无需客套了!”
神五依然察觉到,有了避火玉露的保护,阵旗内部的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间久了,阵旗即便没有被焚毁,却功效全无,他们并不是高枕无忧。
“好!今日之情,来日必报!我们开始吧!”
五人没再继续相互客套,各自开始了自己的考验,那四人并没有因为有阵法而松懈,左手紧握阵旗,真元持续注入,但有了阵旗导引真元,他们到不需要再继续使用神识,这已轻松了太多、太多了。
神五多少有些埋怨,这麽一堆化真修士,竟然连这件事都未考虑清楚,那朵天火看来自己注定无法染指,但想想他也就释然了,如果是他自己前来,别说天火,只怕不明原委的闯进来,有没有命都是两说,如今先看看这遗迹能给自己多少指导吧。
看似并不难的考题,五个人最快的也用去了半日,原因就出在外面的烈焰上,推演替代灵草,难不住他们,但在炼制的过程中,那种影响他们的灼热感间接影响到了药浆,毕竟他们的神识不断的在调整,如此一来,远比在丹比中的难度提升了许多。
好在五人根基坚实,这一关他们算是通过了。将炼制好的丹药投入坑穴不久,丹药又被送回,却少了一颗,随之而来的是一道灵光和第二道考题,灵光化作一道光晕吸附在人的身上,而此前炼丹时的感悟就在光晕之中,且比自己的感悟还要清晰,丹药的优劣之处一一被点出。如果仅是如此,这遗迹也没有什么特别,关键在于第二道题。
第二道题要求重新炼制刚才炼制的丹药,且要做到完美无缺,也就是说,要将自己所有的缺点排除,才能通过考验。
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他们五人的丹道都是靠着一枚一枚的丹药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就是有些许瑕疵,也要不断的通过此法去完善,怎麽可能一蹴而就?五人彼此观瞧,大家都是一般模样,就此放弃心有不甘,可不放弃又想不出有何对策?
温天豪曾经说过,他和其师妹都是连过九关,既然他们能做到,自己未必就做不到。
“完美无缺?等等!”
神五猛然察觉到这题不对,完美无缺这个状态本就玄妙,所谓“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完美无缺也仅仅是一时之状态,这遗迹所考的第一题如果是丹道的基础,那这第二题考的是?
“道心!”
修真之人自应勇往无前,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与其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断突破,不如将今天的自己做到最好,唯有如此,才能争取明日的超越。
刚才五人其实已拼劲全力,纵然有错也是自己能力所致,相较自己已是完美无缺,这第二题显然是要动摇他们的道心,一旦道心不稳,不要说完美无缺,就连刚才的水平都无法发挥。
遗迹考核不容掺假,神五就算明白,也不能告诉旁人,但他一着手炼丹,其他人便心领神会。而即便如此,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了第一轮的感悟,他们多少也会在意那些诟病之处,并且每一次炼丹灵草、心态、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都会影响丹药的品质。这一轮神五拔得头筹,也有一人被送出了遗迹,考核之严苛,不言自明。
第二轮过后,神五就明白,为何温天豪当初可以知晓其师妹通关的层数,他们身上已出现了第二层光晕,且两道光晕颜色不同,可以清楚分辨出来。
第三题出的更是蹊跷,还是同一种丹药,但没有任何限制,仅是要求丹药的效果要达到最好,又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
这是要干什么?一种丹药,就算同为上品,每一颗丹药也不尽相同,如何去比较孰优孰劣?这叫什么考验?根本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这仅仅只是第三道题,五人中已有一人被淘汰,而时间也已接近一天,那些取到地火的丹师都是如何做到的呢?
想到地火,神五甚至想立刻将自己手中的地火炼化,但此法必然行不通。不过温天豪的事倒是让他冷静下来,现在不能胡思乱想,这考核每一关都有其目的,既然想不通,那就返回原点。
神五没有再去执着于第三题如何破解,而是仔细感悟前两关遗迹所赐的感悟,其他人也渐渐想到了此法,如此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四人身上光晕散去之后,这道题的目的他们也找到了。
第一题是求变,第二题虽说考验的是道心,若不有所改变,此题亦无法通过,而这第三题,则更为彻底,是要推翻原有的丹方,在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万事万法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优劣也不过是过程之中的表现,真正的最好,则是在改变之中才能发觉,如果一成不变,只会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