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道破天机
微道2025-07-29 10:384,343

  正在自顾自讲话的严冰,墨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时,突然有一个人发话了。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严冰扯着哈欠,听着远处传来的听不清的声音。

  此时,她全然不知发言者为李斯。

  直到那人站起来发言道。

  "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生死一线之间掌握平衡是博弈的艺术。无心之失在所难免,滴水不露岂会无心。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哇塞,李斯,是李斯!"

  严冰指着那个新站起来的人,对着墨子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别这么激动行不行?”

  墨子故意显得十分不耐烦。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听到这里,实在有些不知所云。但看严冰只不过是一介孩童。便想着让严冰随便说说也就算了,一开始没打算与严冰多计较。所以便缓缓拂衣坐下。

  没想到严冰顿了顿,然后接着说。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听着听着,李斯感觉后背脊柱发凉,遂正襟危坐。

  李斯小声说道。

  "这小孩,真是越说越过分了,咒我呢!"

  李斯说完,站起身。正当他准备回过头,欲将严冰叫停时,孔子从李斯使了一个眼神,然后向下挥了挥手。示意让李斯静观其变,再等等。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墨子向来都不喜欢繁文缛节,听着严冰如苍蝇一样,在自己耳边嗡嗡嗡的作响。用手捂着自己的耳朵。

  而此时站着的李斯看着要冰对自己大肆‘猜想’,愤怒不已。现在的李斯完全还没有经历严冰口中所说的各大事件,什么始皇,什么《逐客谏书》,什么三川守,甚至连赵高的面都没见着过,又怎得被其害而居囹圄?

  李斯实在是好像耐不住了,便欲上前走到严冰跟前,好好说说这个胡编乱绉的小孩。

  其旁边正坐着的韩非拉住李斯的衣襟。

  "算了,李兄。别跟一个孩子一般计较,别小了自己的胸襟,听听就罢了,听听就罢了,反正又不会真的发生。"

  就在严冰滔滔不绝的将自己大脑中对李斯的印象一一念出,其声音泽已足以让孔夫子所模糊听清。突然,严冰站起来,接着说。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县。

  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此乃治国。”

  孔夫子边听着严冰的回答边已经来到了严冰的跟前。显然对这位看似不到十岁的‘小朋友’十分感兴趣。

  "那这位小生,为人之道又当如何?"

  严冰用眼睛撇了一眼墨子,随后道。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严冰停了片刻,本来不想再背课文了,但是又看了看墨子和孔子不约而同的期待的目光,叹了一口气,又补充道。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

  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与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

  我们墨家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理性,以现代眼光来看。然而其又推崇天志明鬼的主张。以墨子之言,看其主张,天志明鬼,似乎只是墨子实行其兼爱主张的工具。以天地间有鬼神长存,赏罚善恶,来使百姓心有敬畏,向善去恶,有种神秘主义的倾向。鬼神的有无,无法证伪,即使是我们现代的科学,也无法证明。墨家主张天志明鬼,引经据典,求诸古代圣贤书以证鬼神之存在,以使人无疑。到底是时代所然,还是其中另有深意,不得而知。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

  说完后,严冰心想:墨老,我就帮你到这儿了,将你的思想传达给在座的众人都了解了解,也让孔子明白明白。

  此时,众人听之,皆不明觉厉。

  其实刚刚严冰的话,成功引起了墨子的注意,墨子自己向来主张求真务实,也坚信神明一说。

  然孔子在之前则对墨子的各大主见是全然不赞同的,每每听到墨子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是,皆无细听。

  若不是早些年孔夫子在一些前稷下学宫的人所流传下来的古书籍里面看到关于王者神明的事迹或许他会一直那要坚持主见。

  严冰虽然只是随意的挑了一段他之前在《墨子》这本书中看到的一些内容,但他想给墨子好好争一回面子是真的。

  严冰此话一出墨子,如同寻到了知己,墨子心想:很久了,很久都没我听到有人在如此大庭广众一下陈说自己的思想主张了,更何况还是在充盈着儒家思想,孔夫子的地盘……

  孔夫子看了看墨子。随后表情故意略带严肃的对严冰说道。

  "你这是墨家派来的间谍吧,故意来我这传播墨老的思想?还对墨家大肆评论。好,那我问你强国之道又当如何?"

  严冰眼珠子一转,他突然想到。还是用地球上现代伟人话表达比较好。

  他想起梁启超在《少年强》的一段话,于是站起来,面对着孔子,答道。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说完,严冰得意的一笑。心中想到:这可是梁启超的经典名言,句句铿锵有力,深入人心,难道还能有所不服?那是不可能的。

  听到严冰说了这段话之后的孔子,在众人的惊叹声中,果然也是十分激动,眼神中透露出欣赏,甚至有些敬佩。

  即便是孔夫子再强忍着不表露出来,但也还是忍不住摸了摸他那浓密的山羊胡子,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

  "墨子,你墨家竟然还出来了这么一位谈吐不凡的小兄弟啊。不错不错"

  严冰心道:嘿嘿,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严冰刚想要坐下去,结果孔子却乘胜追击,继续问道。

  "皇于农事之道何?"

  “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

  "人性又当如何?"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也是我墨家的思想。”

  "选贤士能当如何?"

  “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那你看孝悌之事又当如何?"

  "至亲者、位尊者、有德者,自然居先。父母亲而又尊,更要先之又先,必须孝敬。兄长同胞,又先我生,必尽悌道。此是天经地义丝毫不许懈怠。然后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凡侵犯侮慢等事,概不能作。敬父母兄长名曰‘孝弟’。礼敬一切名曰行‘仁’。

  这是修身至平天下一贯的路线,从始至终,有先有后。人知礼敬,才行孝悌,人皆有父母,彼此一礼,自然礼敬一切,普遍行仁。

  既行孝悌,是知礼敬之理,那侵犯长上的事,是无礼不敬动作,孝悌的人,深以为耻,就少有这样事了。再凡不守家庭规矩,破坏社会秩序,违犯国家法律,都非礼敬行仁,是名作乱。"

  众人听到此,皆相互你望我探,谈论着严冰的不凡。

  "还有何补充?"

  严冰心想:能不能放过我?真是没完没了了。但是嘴巴上还是随意的说出了几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君子强学而力行。

  荀子有言,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此上皆为补充”

  "荀子为何人?"

  听到这里,严冰猛然一惊。

  "嗯?他不是你的弟子吗?"

  "非也非也"

  “好吧,让我告诉你。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的时候才到齐国来游说讲学。邹田骈等人都已在齐襄王时死去,此时荀卿是年最长,资历深的宗师。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

  讲到这里,严冰如同在讲故事给观众听一般,竖起食指,故作神秘,接着道。

  “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官,便在兰陵安了家。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亡国昏乱的君主接连不断地出现,他们不通晓常理正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赐福去灾,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琐碎礼节,再加上庄周等人狡猾多辩,败坏风俗,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编次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死后就葬在兰陵!!”

  说到这里,严冰的声音戛然而止。

  原本众人皆看着严冰,目不转睛,听得仔细,观得认真。他们的心也跟着严冰曲折李斯的故事跌宕起伏。

  到这里,众人先是一阵鸦雀无声,随后唏嘘一片,怀疑,惊叹,惋惜,各种声音都有。”

  这一番与孔子的对话下来,严冰虽然是在顺便说着自己脑海里面关于李斯和荀子的一些离奇事件。而且这些还是他之前上网冲浪时所看到的。

  他只是一时死了虚荣心,嘴欠随口当故事说说罢了。

  但这一不说不要紧,由于这些事都还没发生。所以他这说出来就相当于道破了天机。

  他今日所说之事在日后我就会一一印证。

  但与同时道破天机者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或是错乱时空。又或是如之前的除婆婆反噬而亡……

  而严冰的代价,正在前方等着他。

继续阅读:第47章 墨兔与剑灵?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王者荣耀转生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