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二给公孙晴儿讲这些话时白埔没有阻拦,他心中在想公孙丞相的传闻轶事。
公孙弘年轻时家中只有自己生病的母亲,因为医治母亲需要不少的钱财;他便很早就开始赚钱养家。
为了能挣到钱,公孙弘给别人家养猪;养猪是最底层、最辛苦的职事,因此公孙弘并没有机会读书。
公孙弘没有什么学识,但这不影响他对母亲的孝顺;正是因为他的孝顺,在西汉初年的举孝廉氛围中,他被乡人举荐为当地的狱吏长。
狱吏长要跟公文打交道,可公孙弘大字不认识一个;审理案件就遇到很大的困难!
无可奈何,公孙弘只好辞去狱吏长职务;重新做了一名猪倌。
面对一群每能被自己叫得出名字的猪仔,公孙弘心有不甘:难道我真的要放一辈子猪……
这时候的公孙弘已经到不惑之年,可他打算开始读书;多方打听后得知《公羊春秋》是当时的主流书籍,公孙弘便从认字开始虚心求教,认真钻研,一学就是二十年。
学成之后的公孙弘已是年过六十的老翁,但二十年的知识积淀是他成为当代有名的大儒;就在这时汉武帝刘彻发布第一次举贤令。
苦学二十年的公孙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被举荐给刘彻;公孙弘不负众望,通过了刘彻的策问被聘为博士。
为了考核公孙弘,刘彻派他出使匈奴;公孙弘从匈奴出使回来交给刘彻一篇洋洋洒洒的报告。
一言以蔽之,就是劝导汉武帝不要与那些未开化的蛮夷之辈计较;赐给他们一些珠宝钱粮,以和亲之策继续维稳边境即可。
不知是因为公孙弘一心读书还是与刘彻有代沟的缘故,公孙弘对于刘彻针对匈奴“主战”的态度竟没有丝毫的了解。
和亲?这不还是以前的那一套吗?如果是这样,又何必派你公孙弘去出使匈奴呢?
看完公孙弘的大篇报告,刘彻气不打一处来;说一方名儒就这点能耐?见此情形,公孙弘自觉脸上无光;便自己主动请辞称病回乡了。
然而十年后刘彻第二次颁布举贤令时,地方为了完成“任务”又一次举荐了公孙弘。
这时候公孙弘已经七十岁,面对前来恭贺的乡人;一时觉得更加窘迫。
上一次乘兴而去却败兴而归,如今哪还有脸再去长安面见皇帝呢?
但公孙弘最后还是去了长安,到了长安后安排考试的官员也认出了公孙弘;还特意将其应试的文章放在了最后,如果皇帝没有耐心看完这些答卷;倒也不会再因为公孙弘而烦心。
然而这些答卷竟被刘彻一个不落地全部看完了,而此次考试的第一名竟然就是二进宫的公孙弘。
这一次公孙弘被提拔为左内史,又在不久之后继续升迁为御史大夫;最终官至丞相,这个晋升的速度简直令人惊诧!
按理说,汉武帝时期经过两次的全国招聘会,朝廷里面人才济济;丞相这种文臣的第一把交椅可能还轮不到公孙弘头上。
高手太多了,竞争激烈啊!那么为什么公孙弘就成丞相了呢。
因为在汉武帝时期,当丞相的风险系数太高了;整个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十三任丞相,三个自杀死的,还有三个被汉武帝赐死的。
当上丞相,就意味着你一半的脑袋不是你自己了;所以其他人不敢做这个丞相。
公孙弘不在乎,他说他都已经70岁的人了本来生命就不长了;如果能为国家和皇帝做点事,而且又是位高权重的丞相那是老天的光顾。老朽70岁才出人头地,这样的机会怎么可能放弃呢?
就这样公孙弘成了汉武帝时期最老的丞相。
做官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公孙弘的优势就是懂得人心、懂得隐忍,会揣摩皇帝的心思;也会在与其他同事的竞争中退一步海阔天空,圆滑世故;所以公孙弘的官做的很顺利。
公孙弘是自然死亡的,死的时候80岁;丞相做了4年。
公孙丞相的一生充满了不可思议的传奇:40岁才开始读书,60岁当官,70岁做丞相……
白埔正在遐想,却见公孙晴儿喊了一声:“白将军,这位兄弟说和你上县城吃羊肉汤;那我们就不骚扰,但本小姐要赏赐你!”
公孙晴儿说完赏赐的话,向白埔跟前近了一步道:“白埔大哥,小女子家住法喜镇;有空就来转转!”
公孙晴儿称呼白埔为大哥了,白埔心中一阵阵激动;又听公孙晴儿讲出赏赐的话,还称呼自己白大哥;而且说她家在法喜镇,让白埔有工夫过去转转;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白埔现在是二十郎当的小伙子,见了年轻美貌的姑娘表现出异常兴奋的心情这是生理使然;何况公孙晴儿当着他的面讲了那么多含情脉脉的话,更就让他心中那根二千多年没有弹奏的琴弦拨动起来。
白埔马上想跟公孙晴儿去法喜镇她的故乡看看。
现在是汉武帝元狩五年,按照时间推断;公孙弘丞相去世只有两三年。
公孙弘丞相是山东淄博人,而公孙晴儿为什么会说她的家在法禧村?
法禧村属于关中京畿三辅之地右扶风管辖,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晴儿的爷爷公孙弘做了丞相后迁居茂林邑,茂林邑向西不远就是法禧村;公孙弘去世后,公孙晴儿的爹爹举家迁徙法禧村。
白埔想着这些事,便觉白二狗贼嘴贱;吵嚷着要去车圈村吃羊肉汤,搅浑了他这一汪清澈的湖水。
白埔无可奈何花落去地讪笑一声,看向公孙晴儿道:“鄙人听晴儿小姐安排!吃完羊肉汤就去法喜镇找小妹!”
白埔吐出“小妹”两个字后自先觉得心慌起来;小妹二字可不是随便想说就说的事,白埔冷不丁讲出来;就说明他的心很急;也说明他在秦陵大塚做了二千多年的地宫人沾染了现代人的习气。
其实古人在男女这个问题上很是幽默也很含蓄,要不咋能出现《诗经》《蒹葭》这样脍炙人口的爱情作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