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鸡见皇上询问白爷是不是丐帮帮主,憨憨地笑了两声道:“启禀皇上,白爷不是丐帮帮主;丐帮帮主叫白兴字蹊径人称白二!”
顿了一下清清嗓子道:“小人说的这个白爷叫白埔字卓然,在神仙洞修行多年;是战神白起的后代!”
“白起的后代,还在神仙洞修行了多年?”汉武帝狐疑不解地问道:“你这孩子不是在编谎吗?”
“皇上爷爷,小子要是编谎;您马上派人割了我的舌头!”童子鸡突然跪在地上赌咒发誓道:“如果皇上爷爷不相信,小人愿将白埔请到您当面来!”
汉武帝扬声大笑,他是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皇帝;对能写文章的文臣和能打仗的武臣都是十分喜欢,之所以详细询问;完全是为了坐实白埔是真本事还是假本事。
汉武帝笑了几声,对童子鸡道:“寡人先相信小孩你一次,可你们几个都说话!对,就是你;你说说当时的情况!”汉武帝指着张家侑道。
张家侑慌忙跪在地上给皇上磕了三个响头道:“圣上让小人说,那小人就说!”
张家侑说着站起身来,指指一旁的公孙武勇道:“公孙将军当时和白埔将军打赌,说匈奴黑鹰斩首团要是不来;他就砍下白将军的脑壳,倘若来了;就让白将军将他小妹带走!”
“哟呵!”汉武帝把身子在龙椅上翻转一下道:“还有这样打赌的?”
“是呀圣上,当时两人就是这样打赌的!”张家侑直言不讳道:“但白将军信心满满,他相信自己一定会胜!”
“看来这个白埔是有神明之道啊!”汉武帝欣欣然道:“要不他咋能判断得如此准确!”
“启禀皇上!”公孙武勇突然插上话:“依微臣看,白埔就是个逆贼;可能和匈奴人早有勾结!”
公孙武勇的话不啻于野雀窝里捅了一扁担,李琳正29个人竟然将他围裹起来七嘴八舌责问:“你说白将军是逆贼,跟匈奴人勾结拿出证据来啊!”
丞相庄青翟将公孙武勇和丐帮兄弟杠起来,喝令禁卫军上前阻止。
禁卫兵将丐帮兄弟从公孙武勇跟前隔开来,汉武帝却大笑起来;只见他从龙椅上走到丹墀前面,凝视着李琳正29人道:“看来你们对白埔相当忠诚!”
“哪还用讲!是白爷爷在眉城给我们五六十个人每人吃了一碗羊肉汤啊!”童子鸡直言不讳地说着:“皇上爷爷,我们这些花子被人看不起;可白爷爷却请我们吃羊肉汤,你说一碗羊肉汤对我们有多重要?因此我们才维护他的声誉!”
“白埔现在什么地方?”汉武帝冷不丁冒出这句话来:“朕要见他!”
童子鸡几人见皇上如此询问,全都傻了眼;二十几个人全把目光扫向李琳正。
李琳正似有准备地说:“白将军他上了六盘山,带了二十几个兄弟去那里修演武艺!”
李琳正不愧是读过书的人,其实白埔带人去了天台山他早知道;当年天台山时复秦灭汉的基地哄骗不了皇上,李琳正便想起白埔在半边城搪塞公孙武勇扯到的六盘山;便就顺口讲出来。
汉武帝长叹一声,对李琳正他们道:“白埔是不是逆贼我们姑且不谈,说说他是如何诛杀匈奴夷狄的!”
李琳正抢了话头道:“白将军将丐帮五六十个人和徒兵侦探二十来个人作了部署!一开始公孙将军根本就不配合白将军,白将军让公孙将军的人埋伏在大校场前面和后面的房屋里;公孙将军鸟都不鸟!”
“还有这档子事?”汉武帝看向公孙武勇道:“公孙是不是做得有点过份?”
公孙武勇见皇上严厉起来,慌忙跪倒在地诚惶诚恐道:“微臣有罪!可微臣是朝廷四品司隶校尉,岂能受制于白埔这个来路不明的人?他想指挥微臣的部队作乱怎么办!”
汉武帝略一思忖,蹙蹙眉头道:“可白埔不是作乱他要在半边城歼灭匈奴,你尽管是朝廷四品官也得服从大局啊!”
汉武帝自然向着白埔说话,公孙武勇有点傻眼;随机应变道:“微臣不相信白埔杜撰的匈奴黑鹰斩首团晚上能来半边城的谎言,因此才没被他指挥!”
“问题是匈奴人最终还是来了啊!”汉武帝直接跟公孙武勇接上火:“你这个朝廷四品官是不是有点失算?”
汉武帝说着竟然有点上火,狠狠瞪着公孙武勇道:“朕一年前就让你带人侦查匈奴奸细,你整整折腾了一年多花了朝廷那么多钱;发现匈奴人的蛛丝马迹了却给跟丢,还肆意妄为地以朝廷命官的威仪压制别人;是不是存心不良!”
公孙武勇没想到自己想献媚,但却一脚踢在钢板上;慌忙伏地请罪道:“微臣思谋不周,辜负了圣上的期望;罪该万死!”
汉武帝不再理会公孙武勇,目光扫向站在丹墀下的呼延归集、尸寇鞮一、潘六溪来六个匈奴俘虏道:“你们是黑鹰斩首团?潜伏长安要刺杀朕?”
呼延归集六人当然不会招供他们是匈奴刺杀团。
汉武帝见呼延归集六人不说话,蹙蹙眉头道:“你们不会讲汉语?”
呼延归集六人还是不说话,李琳正接上来道:“皇上,站在左面的那个楞大个儿叫呼延归集是个头儿;他是会讲汉话的!”
呼延归集高傲地把脑袋在脖朗阁转了一圈,冷哼一声;竟然闭上眼睛不搭理汉武帝。
汉武帝冷哼一声道:“看来这几个家伙是后院门上石头又臭又硬,廷尉何在?”
廷尉张汤听见皇上呼唤,老远里应答一声:“微臣在!”一边应答一边跑到丹墀跟前跪倒禀报:“圣上有何和诏令,尽管给微臣吩咐!”
汉武帝看了张汤一样道:“先将六个俘虏关起来,张卿斟酌一下;看关在哪里比较合适!”
“当然是地牢啊!”张汤直言不讳道:“关进地牢,看下官如何修理他们!”
张汤是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幼时喜法律,曾任长安吏、内史掾和茂陵尉。
后补侍御史,因为治陈皇后、淮南、衡山二王谋反之事,得到武帝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