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走出一位红光满面的老叟,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十几岁大的小药童,一男一女,立在左右。
见是苏明到访,老叟也很是恭敬地对他行了一礼。
“不知东家今日到访所为何事啊?”
苏明已经习惯了这些居所里出来的村民称呼自己为东家,他赶紧说:“一会儿有个伤患被送过来,你必须尽全力医好他,缺什么药材跟我说。”
老叟点点头,然后吩咐两个小药童赶紧去备药,紧接着他又问苏明。
“患者年方几何?是男是女?”
这次由伍长来回答他。
“半大小子,看起来和你那两个小药童差不多大。”
正说着,两名鹰首众已经扛着负伤的少年来到了医馆前。
苏明第一眼就看见了这少年头顶那明晃晃的数字。
“90003!”
“这孩子是游荡者?!而且是在我之后来到深渊的!”
医师老叟此时也赶紧迎了上去,大致观察了一下后对苏明说:“东家毋须担心,伤者虽然看起来凄惨,但大多都只是皮外伤,修养几日,在辅以药品的滋养便可恢复正常了。”
“行,那治疗他的事情我就交给你了,等到人恢复的差不多了,你们再带他来见我。”
说完,苏明直接离开了医馆。
他还在担心昨天思考的粮食问题。
虽然每次将士们外出打猎都能带回来茫茫多的吃食。
但林子里的动物总归是有限的。
他不可能用这种有限的资源去喂饱村子里的人。
农耕产业是建村的基础,也是他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人总归是要吃饭的,没有粮食,何谈之后的扩张和建造?
而要想种地,土和水是必不可少的。
拜昨天那物资收集大赛所赐,永宁村周围已经成了大片的空地。
土是有了,那水从何来呢?
苏明踏上城墙,举目远眺,时不时还询问正在放哨的鹰首众们。
但得出的答案令他很不满意。
永宁村附近,似乎都没有河流湖泊之类水资源富余的区域。
这事儿其实他一早就该发现的。
每次将士们外出打猎,猪肉鹿肉带回来一大堆,唯独鱼肉不见一个。
是他们不想捕鱼么?根本不是,是附近根本找不着捕鱼的地方。
“等等……鱼?”
苏明脑子里滑过这个字眼,整个人顿时愣住。
他依稀记得,昨天第一座村民居所建成之时,那庄稼汉邀请自己去他家就是去吃鱼的。
既然附近都没得水流,那他们家这鱼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总不能系统额外赠送的吧?这也不现实。
怀着种种疑问,苏明再次敲响了一号农户家的大门。
对方依旧是那么热情,似乎完全没有把苏明当成外人。
“哎呦呦,东家,您又来串门了啊?怪不好意思哩,这又不是农忙的季节,俺们一直在家闲着是不是让您心里头不太好受啊?”
苏明摆了摆手说:“这是哪里话,咱们村可不兴996那一套,该忙就忙,该歇就歇,劳逸结合才是最重要滴,况且我现在也没找到地给你们种不是么。”
庄稼汉笑的更开心了。
他感觉苏明和他以前遇到的东家都不一样,说话没有架子,就好像在和朋友聊天,让他很是放松。
“那东家您今天过来是为啥啊?总不能是闲着没事就为了过来跟老汉我聊会儿闲天吧?”
庄稼汉虽然朴实,但并不傻,他能看出来苏明心里是装着事儿来的。
“呵呵呵,那倒也不是,我今天来主要是问问,你家的鱼是从哪儿来的?”
不问还好,这一问,庄稼汉那嘴都快咧到天上去了。
苏明心里暗道不妙:糟了,难道这人是隐藏的钓鱼佬?
却见那庄稼汉起身,从屋里抬出一个木桶,兴奋地说:“东家,你是不知道啊,我们本来也没指望能捞到鱼,可谁知道幸福它就来的这么突然,我早上起来就是普普通通地在打水,谁曾想这条鱼儿自己就钻到我桶里来了,你说巧不巧啊!”
苏明没理他这茬,目光死死盯着他手里那仍有半截清水的木桶,认真地问道:“你桶里这水……是哪儿来的?”
庄稼汉一拍大腿,直接说:“东家,您糊涂啊?桶里这水当然是从井里打出来的啊!”
“井!草了!我怎么把这东西给忘了!”
苏明忍不住爆了个粗口,一把拍在自己脑门上。
他的思维跑偏了,只想着去找现成的水源,却把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就是水井这一重要水源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庄稼汉见苏明这样,也是吓了一跳,他赶紧问:“东家?您咋了啊?是不是想吃鱼不好意思说啊?没事儿,井里鱼多着呢,我再给您捞一条上来呢。”
“不用了,你们自己吃就行,我有要紧的事情,先走了啊。”
“哎哎哎!”
庄稼汉还想挽留一下,但见苏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忍不住叹道:“东家可真是够忙的啊……”
经农户提醒之后,苏明心里也是有了主意。
身为一个现代人,他自然不能再用水井这么落后的取水方式。
他打算以水井为源头,直接再永宁村附近扩出一条水渠。
如此一来,水源就能遍布各家各户,甚至能够成为日后自来水管的雏形。
说干就干。
苏明召集了几个身强力壮的黑甲将,从储物堆取出几个万用素材做成铁铲之后,开始在永宁村中心位置大挖特挖。
或是苦尽甘来,亦或是苏明那三点幸运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在刚挖下去四五米左右时,清澈甘甜的地下水便从土壤的缝隙处涌了出来。
苏明大喜过望,赶紧让黑甲将继续往下挖,而他则是顺着草绳爬了上去,开始在地上写写画画。
不多时,一个遍布线条的方形结构,便出现在苏明面前。
那是他构思的永宁村水资源运输地图。
那些细线代表接入村户家里的小水流,而环绕在永宁村外围的,则是一圈大的水流,日后若是扩展开,怕不是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护城河。
就在这时,捷报再次传来。
医馆的小药童急急忙忙地朝他跑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东……东家,您快过来看,您早上送来的那名伤患……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