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洛云倾将樱桃留在了客栈,毕竟她对于丞相府的人来说是个熟面孔,万一打草惊蛇就不好了。
虽然云京的丹药几乎背珍宝阁和炼丹师工会包揽了,但是云京的药店还是不少的。
就在洛云倾逛街的时候,她发现有两家药店是对门,但是一家门庭若市,一家生意惨淡。
听铺子门口的人说,那家人多的叫百草堂,里面坐镇的是鼎鼎大名的石泰医师。
在这个有着丹药的神奇地方,大部分的人也还是有着三灾六病的,所以医师一职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更加盛行了。
因为做一个医师,和天赋的关系远远小于这个人努力的程度,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为医师。
百草堂对面是长春阁,这名字一听就是个药店,还是稀稀拉拉有几个人进药店,但是看到对面热闹的景象,有个人最后还是跑去了对面。
洛云倾迈步走进了长春阁。
和百草堂的热闹不一样,长春阁只有一位老者在坐诊看脉。
洛云倾和之前出门的时候一样,让樱桃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男子的样子,加上自己的那张银质面具,就更加认不出来是个女子了。
“咚咚!”洛云倾叩了下门。
药房里的老婆婆正在忙着写一些什么,没顾得上看他,“请进,看病还是抓药。”
洛云倾走到柜台前,顿了一下,“老婆婆,我可以在这里坐诊吗。”
像是听到了洛云倾的话,老婆婆抬头看了一下洛云倾,但是只是看了一眼,就马上低下头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去去去,一个毛头小子,坐什么诊。”
“老婆婆,别急着赶我走啊,不如我您看看我的医术再说?”
老婆婆这时才真正抬起的自己的头,洛云倾看清了他的脸,看着年岁将近六十岁的老人脸上布满了疤痕。
“好,若是你能治好我的脸,那就认你为主,这座长春阁也是你的,怎么样?”
洛云倾笑了笑,“成交。”
得到了老婆婆的同意,洛云倾将老人安顿在了一个躺椅上,自己则是进了药房里面找了些药。
花了小半个时辰,调配好了一些乳状的东西。
“婆婆,我现在要把自己调配好的药膏,抹在你的脸上了。”洛云倾端着一个小碗,蹲在老者旁边。
老人笑了笑,“你就随意吧,我脸上这些疤已经留了几十年了,就算没治好,也没啥。”
长春堂刚刚开张的时候,生意还是很好的,就算对面是声名显赫的百草堂,他这里还是每天人来人往的,但是不知道谁传出去说,他是个庸医,自己的伤疤都治不好还要给别人治病,久而久之,就没什么人来自己的药房了。
洛云倾轻轻笑了一下,“老人家您放心,这次我一定能治好你的脸。”
洛云倾把自己碗里的白色乳状的药膏均匀的涂抹在婆婆的脸上,冰冰凉的,还有一点点痒,让老人家忍不住想动手扣。
洛云倾及时的把住了老人的手,“婆婆你不要动,要等药膏完全干掉之后才能动手。”
两柱香之后,老人脸上的药膏终于干了。
洛云倾轻轻的撕下了已经变干的粘在脸上的薄膜,上面还站着一些横横竖竖的东西,像是老人之前脸上的伤疤。
果然,老人家脸上的几乎八成的伤疤已经不见了踪影,剩余的也变得淡了一点,不仔细看的话也看不出来。
“奶奶,吃饭了,今儿吃的是……”
一个看着十四五岁的少女从后门冲了出来,看见了容貌恢复如初的奶奶。
“奶奶,你的脸好了。”
老人家摸了摸自己的脸,没有原来那种坑坑洼洼的感觉,变得光滑了不少。
“真的?”老人家有些不相信,却又有些惊喜,“我的脸上真的没有疤了?”
小姑娘攥住了老人的双手,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老人,“真的,真的奶奶,你的脸好了。”
“奶奶,这位是。”小姑娘这才发现身边还有一个人。
“哦,这就是给奶奶治脸的人,她以后就是长春堂的主人了。”老人的语气变得比之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多谢恩人。”小姑娘朝着洛云倾鞠了一躬。
三人客套话说的差不多了,洛云倾这才进入了正题,“老人家,咱们关了门,进内室说话吧。”
“好。”
三人刚刚进入内室之后,老者就朝着洛云倾跪了下来,洛云倾没有扶她。
这人倒是极识时务,洛云倾很喜欢。
“老奴拜见主人。”老人家的身体有些不好,叩头的动作有些僵硬,旁边的小姑娘也没有阻止,而是跟着自己的奶奶一起跪在了地上。
洛云倾等她结束之后才把人扶起来,“老人家起来吧。”
“您叫什么名字?”
“玉蕾,这是我的孙女,宁夏月。”
洛云倾不喜欢别人对自己那么卑躬屈膝的,“玉婆婆不必那么拘礼,咱们虽然是主仆,但是平等论交就好。
长春阁还是交给玉婆婆您打理,但是我会不定时的坐诊长春阁,费用的事情您不用担心,接下来你只需要把长春阁有神医坐诊,接下来的三日,免费诊病、抓药。”说着还拿出了一张储金卡,足足有五十万金币,“这张卡里的钱应该足够这三日的药材开销。对了,顺便再找些信得过的学徒。”
老人见大约是没见过这么多钱,拿着卡片的手有些抖。
宁夏月从直到洛云倾就是诊治自己奶奶的人之后,看着洛云倾的眼神就有些炙热,现在终于还是开了口,“那个,给奶奶治脸的方子,能不能,教给我啊。”
玉蕾的神色一瞬间有些紧张,叫住了宁夏月,“月月,不要多话。”
洛云倾莞尔一笑,“没事,我待会儿把方子和制作步骤写给你,你自己调配就行了。这房子不仅祛疤有奇效,平时用着还能美容养颜。”
洛云倾处理完这里的事情就回去了。
第二日来的时候,发现长春阁的事情已经充分发酵了,药房的学徒也多了几个,大多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据说是玉婆婆找了一些孤儿来。
她倒是心思缜密,这些人若是能够培养起来,是最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