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纠结,孔亭看出来了,他知道,大河定有缘故,只不过……
就在他想出言相问之时,毕竟眼下的时间太过珍贵,对方说话了。
“孔什长,我这里还有修罗香,你……”一零九的话,没有说完。
“修罗香?”听了这三个字,孔亭的眼中当即一亮,颔首道:“那太好了,给我,如此一来,差点儿人数,我也能打。”
“是。”大河说着,从怀中拿出一个玉瓶递了过去,眼神沉肃。
孔亭接过,郑重的放入怀中,随即一笑道:“兄弟们,有缘再见,你们保重。”话音落下,对着清风之士一挥手,后者再度奔行。
十二队士卒纷纷跟上,不忘对路边的同袍,颔首示意。大河和身边的微尘之士则是一个个挺起胸膛,目光相送。
在一零九的心中,这一趟分别,怕大多是永别了。他清楚自己挑选的那处阻击地形,必要之时,是要用人命去填的。
倘若手中有二十名百战老兵,按军情之中关羽麾下的人数,运气好的话,他有把握能挡住敌军将近一个时辰,足够了!
分秒必争的战场上,一个时辰的时间代表着什么?大河心中很清楚,用自己和二十名老兵的性命去换,绝对值得。
此刻,他们并没有收到荆州方面的军令,也没有人要求他们在某处拼死阻击关羽大军。但所有的定边士卒,都会如此。
军情就是军令,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背后,是尸山血海!
自己会这么做,孔亭更不会有任何的犹豫。人不够,他一样要上,虽然是草图,也看出了其中的作战要点,反正此处必须利用。
令一零九犹豫的“修罗香”,是情报机构人员的一种药物。类似与当年李进在虎牢关下使用的阿修罗,能压榨人的潜力。
叶欢嗑药,是颇为不屑的,但在苟图昌眼中,那可是至宝!当时就想加以研究,其后更有两大毒王,三大名医,汇聚晋阳。
虎牢一战,李进用了阿修罗,为了必杀叶欢,他用了正常三倍的量。那一战过后,使用之人是必死的,压榨潜力,反噬严重。
此等药物,对张离禽滑两大毒王而言,并不难,难得是要控制其中的分量,让它在效果不减的同时,反噬能有所下降。
事实证明,这个世上,有难倒两大毒王加几名名医联手的药物,极少。他们研制出的修罗香,能在半个时辰之内,潜力加倍。
结束之后,使用的人,会虚弱半月时间。在这期间之内,加以精心调养,大概率可以恢复如初,最大程度避免了反噬。
但有前提,就是不能过量,一旦过量,再及时的精心调养,也避免不了对身体造成的永久损伤。也许在肢体上,也许在精神上。
唯有情报机构统领级别之人清楚,这种修罗香,比之李进在虎牢关下所用的,更为霸道。哪怕被斩首,身体居然还能移动。
一定的量,你不会有任何痛觉,此物一出,就被叶欢严格限制。
一般而言,暗影的顶级护卫,才能随身携带,必要之时为了保护主将,立刻用之。但他们携带的量,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密营之中,算是特殊情况之一,为了传递讯息,必要之时,按首领的规矩,是可以过量的。送出军情,就是最大的成功。
如此奇药,可以用来装备士卒,则更能所向无敌?叶大公子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我的定边军,够强了,还要嗑药?
再言,修罗香的成分,十分珍贵,相对产量也就极少。一零七能有一瓶,是因为这处密营的位置关键,连接四方。
就是山地飞龙手中,也没有成瓶的“修罗香”,最多是低位代替品,熏香瓶,效果大打折扣之后,依旧可止疼,振作精神。
这要是换了一般的步军士卒,恐怕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药物,孔亭身在十二队,又是随山地飞龙训练,方才知道用法和效果。
就在十二队继续前进的盏茶功夫之后,密营中又有三四只信鸽被放出,它们展翅而飞,以不同的路线,飞向荆州之地。
正如孔亭所言,事有轻重缓急,阻击关羽军,重于性命。但还有比之更重的,就是居中传递剧情,大河要有足够的人手。
密营之处发生的一切,关羽将军是无法知道的,但他清楚,前往荆州之路,绝不会是一帆风顺。自己的行军,亦要格外谨慎。
一阵休整之后,行军继续,朴刀手在前后两段,虎豹骑位于中端,关羽自己则在全军最前。目下,那里是最危险的位置。
倘若换了麾下全是徐州士卒,关羽是不会如此的,虽然同样自信,没有人能在他全神戒备之时暗算,却也要保证万无一失。
现在,他受许褚之托,指挥虎豹骑,有虎符在手,那些士卒绝不会不听自己的号令。但想要发挥出许褚的威力,却是极难。
且时间很短,关羽已经没有进一步熟悉的空间了,唯有加强虎豹骑对他的信任。那么,身先士卒,就会是唯一的选择。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前队打出了火把。在能照耀前方道路的前提下,关羽也严格的控制了火把的数量,后队,更完全不用。
眼前的地形,倘若敌军要对自己施加伏击,火光就会成为他们最佳的目标。且根据火把判断敌军位置,亦是军中之常。
伏击战?定边军的水准如何?站在关羽的视角,反正一定不会低,至于能到什么程度,他也没见过定边步卒的真正伏击。
广陵之战前段,对付他的进军,陈到用的是堂堂之阵的对抗。双方相持一段时间之后,白耳军主动收缩,回到了广陵。
中段则是攻城战,到了后期,是阻击战和追逐战综合,再加更多的遭遇战。伏击战的战例,有,他却没有亲身感受。
唯一一次见到定边军的伏击,是当年袁术讨伐徐州之时,张飞率领飞燕骑,伏击张薰的大军,那一战,关羽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