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四百二十七章 立竿见影
诸葛不要太亮2024-12-24 14:403,028

骑军不惜一切突前,要包抄阻击敌军,步卒还能在路旁,井然有序的等待?是不是和眼下的气氛,有些格格不入?

当然不是,你若是去问骑军同袍,对眼前一幕有何感想,他们只会回答,司空见惯。步军如此,是当前战局,必须如此。

战场的氛围,是最能感染人的,尤其是军号吹响的那一刻。浑身热血沸腾,充满力量,但身为军官,依旧要有冷静的判断。

没有战毅的指挥,陷阵士卒一定是用最快的速度冲上去,和骑军同袍并肩作战,缠死敌军。战斗意志上,毋庸置疑。

但那样做的效果,却显然不及战毅如此调整,有组织,有兵力,有战术,才会让战斗的效率更高。换句话,牺牲的更有价值。

冷静指挥,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想要在战场上做到,却是极难,尤其是在双方以命相搏,战场气氛炽热的情况下。

战毅能做到,来自于深厚的理论功底加上丰富的实战经验,山地战,眼下骑军的目标就是冲上去,混乱,包抄敌军。

但真正作战的主力,步卒在此地形条件下,会比骑军更加有力。那就够了,战术会是,步军为主,骑军包抄之后转辅助。

写出来很多,在战场上,就是脑海中一瞬间的事情。战毅做这般判断,随之有着一系列的战术动作,骑军司马一见便可明了。

在战毅校尉率领第一队士卒冲上之后,他除了后续指挥之外,还会号令下属,辅助步卒同袍,完成集结和后续跟进。

与此同时,消息会被向后传去,让后续不断跟来的步军士卒,早一点了解下一步的战术。这么做,可以多争取一些准备的时间。

也许是一息,也许是两息,究竟是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点争取来的时间,都会在战场上,形成对你有利的因素。

青州营战将,李通将军的反应丝毫不慢,看了陷阵骑军的动作,他就知道,要在两翼阻击骑兵,不能让他们顺利完成战术。

倘若在空旷的野外,步卒这样做,与送死没有区别。但山地战条件下,骑军的作战能力,是会受到限制的,还可一战。

“一队二队,随我,走两翼,迎击敌军。”李通的判断之后,是远处樊稠的断然下令,和前者一样,他也看出了关键。

但同样的走两翼,西凉铁骑的速度,却要比陷阵军慢上一些,动作上,也更加的小心。如此狭窄的地形,骑军作战,很困难。

陷阵骑军能做到这一点,很显然来自于平时的苦练。他们可以练,西凉铁骑一样可以练,但前提是,有人能提前提出理念。

且要有,与之相应的训练之法,再加上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战力。而高顺,就是提出那个概念,再制定训练方法之人。

当然,不止是陷阵军统领高顺,叶欢、典韦、张飞、定边军各军主将,包括军官士卒,都有自己的贡献,真正的集思广益。

上下数十万士卒,假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且不要管他是不是实用,是不是可用,但在叶欢高顺,就不会缺思路。

能提出自己想法和意见的,也是百战老兵与军官居多,他们不会贸然如此,很多东西,都是在战场上加以实践的结果。

致力于提高麾下士卒的素质,让他们除了勇猛顽强的作战之外,还能开动脑筋,叶欢一直在做,此刻也在反哺着定边军。

华夏有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定边军如此,其他各个领域也是一样。除了军中,这些年最为突出的,还是器物阁。

当年叶欢在阁中说过一句话,但凡你们有了新的想法,新的理论,第一时间来找我,哪怕是半夜三更,本公子也会立刻起来。

男儿丈夫,一诺千金,叶欢这么说,从来没有人会怀疑将军。

道理很简单,将军一向如此,哪怕是在战场上,面对他的敌人。当然,那种情况是有分类的,叶大公子不在意,兵不厌诈。

那是否真的有人在半夜三更去打搅叶欢的好梦?认真的说,这种情况不多,毕竟将军这么忙,打搅他休息,别人也不忍心。

但时间一长,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特例,积累下来,却也不少。

比如说马场的场主马元,为了一匹种马的性命,他是可以不顾一切的。与前者相比,叶欢的休息,恐怕也不算什么。

半夜被人从温暖的被窝里拉起来,肯定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但叶大公子就是有强大的调整的能力,你不会见他睡眼惺忪。

总是带着笑容,和你沟通探讨。且在事后,还会对马元这样的人,大加赞赏,本公子不如一匹战马,很对,就应该这样。

在专业人士眼中,专业的东西,就应该比一切都重要。叶大公子在自己的专业上,又何尝不是?他经常以此来开导自己。

上一次被从睡梦中拉起来,恰恰就是因为器物阁的轰天炮研究。负责此处的工匠有了新的发现,要叶欢延后军械的装备。

那次也是巧了,第二天就要传达全军,工匠不得已,想到将军之前的话语,斟酌再三,还是选择了深夜前往叶府。

他得到的待遇,和马场主一般无二,在详细听取了汇报之后,叶欢立即下令,取消第二日的军令,并厚赏深夜前来的工匠。

千金马骨,沽名钓誉?你要这么想,叶大公子会说你小了,格局小了。那一刻,他是真正觉得有必要,至于效果吗……

当路边的第二队士卒整顿完毕,踏上战阵之时,器械队就到了。他们的速度,也只比最快的步卒,慢了盏茶功夫。

可带着轰天炮在山地上行军,还能有这般速度,只能说是奇迹,除了士卒的完美发挥之外吗,恰恰是那次对车轮的改良。

工匠在车轮与车身的连接处,加上了一个连接装置,用精湛的工艺,做出了在叶欢眼中,超越时代的减震措施。

亲测有效,且你不是亲眼所见,不是穿越之身,很难体会到那种跨时代的震撼。原来我华夏匠人,是那般的聪明,那般厉害。

“将军,我想过了,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全部改造完成,将军若是取消禁令,小人保证半月,就能装备全军。”

工匠口中提到的禁令,显然是叶欢之前颁布的,不需器物阁中之人,日夜连轴转的命令。后者的热情被激发,当真挺那啥……

按叶大公子的说法,我在器物阁,是又当爹又当妈,没办法,都是宝贝啊。但凡有一个人出点意外,都是自己的失职。

不过嘛,投入精力的结果,是一次次的惊喜。后者的那些发明创造被运用在各个领域中,往往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苍狼山夜战,也算是一个例证,器械队队长就觉得,在高速的急行军之中,改良后轰天炮,比之前,速度快了不少。

一开始,他还在小心翼翼的控制速度,和战毅与战局之中的安排一样,他也要保证,自己到达战场之后,就能发挥全力。

全速,是郝昭校尉下达的军令,骑军步卒同袍哪怕跑断腿跑掉了性命都要完成,那是军人必备的职责,但器械营是个例外。

营中士卒不会怕跑断腿,跑送了性命,却害怕会跑坏了轰天炮。它们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自己。

轰天炮再厉害,没有经验丰富的士卒操作也不行啊?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道理很清楚,但在器械营,你是说不通的。

发现了这一点,司马开始谨慎的加速,然后再加,再加,还没来得及等他再加,战场已经在望了,速度的确比平时快了。

五里的行军,快了半炷香带十三息左右,有零有整。听上去似乎有些玄幻,但只要司马说了,叶欢与高顺,绝不会怀疑。

技术类兵种,在对待器械上,要和器物阁的工匠一样,做到一丝不苟。因为他们的反馈,能让各种军械的功能再进一步。

能在主力军器械营担当营首,或是司马,都知道这句话的重要性。别的事情,含糊一些影响不大,唯独此事,必须兢兢业业。

“三角阵,间隔一丈,加速推进。”随着司马的一声令下,器械队摆出了自己的攻击阵型,此刻,所有同袍都在配合。

间隔一丈,出自司马口中的四个字,假如你现在拿尺子去量,那么误差不会超过五厘米,前提是运动行进之中。

放在指定位置,差距就不会超过两厘米,不用怀疑其真实性。

对距离的把控,是器械营的基本,平时也不知练了多少次。士卒军官们都知道,就轰天炮而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么说,有些夸张,直白一些,一个小指甲盖的差距,到了实战的战场上,你点射打出的石弹,和目标能差到三丈左右。

因此,距离感对于器械队的士卒而言,就似骑军步卒同袍的战场直觉一般重要。运动战,是不允许你带着尺子去量的。

继续阅读:第三千四百二十八章 进退之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之凤舞九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