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殿前火光冲天。漫天的大火,如呼啸着的巨兽席卷而至,将半边天空都染得一片猩红如血,火光映着月色,卷起层层热浪,扑面而来,将每个人的脸容,照得忽明忽暗,夜色里宛如幢幢鬼影。
行色匆匆的宫人,来来回回不住的舀水救着火,只是,火势蔓延如潮涌,根本非人力所能阻止,雕栏画栋在这熊熊燃烧的烈火之下,不断的被烧毁、轰塌,华丽的宫殿,被拖进巨大的火海之中,有尖锐的痛呼声,短促的响彻在夜色里,却不知是惨死于烈火中的宫人最后的悲鸣,抑或只是旁观者的幻觉。
“陛下……”
满面尘灰的太监,跪于殿前,绝望的痛哭流涕着,很快便湮没在嘈杂的人声中。
大火烧毁了整个宫殿,坍塌的梁木,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一片焦黑,与地上几乎烧成焦炭的尸体,也没什么两样,空气里到处弥漫着呛人的烟灰气,挥之不去,满目狼藉。
阖宫尽毁,而身为这宫殿的主人朱允炆,却已下落不明,不知去向何处。
朱棣与徐长吟赶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
“陛下,宫人们在余烬中反复查找过,却始终找不到建文帝的尸首……”
姚广孝回禀道:“虽有太监作证,这阖宫的大火,乃是建文帝亲手所点,而火起之时,他亦在殿中,不曾逃脱……但是,微臣看过,宫中烧死的尸体,大多已辨不清面目,根本就不能证明建文帝亦在其中……”
男人语声一顿,直言说出自己的猜测:“微臣怀疑,这场大火,不过是幌子,建文帝实则根本没有死……还请陛下下令,立即追查朱允炆的下落,以免夜长梦多,放虎归山……”
“臣附议。”
其他的大臣,亦纷纷附和。
面对众人的劝说,朱棣却没有立时下令,沉吟了须臾之后,只道容后再议。
众位大臣一时摸不清眼前新帝的意图,只得暂且作罢,转而商讨起其他的事情来。
——
夜色深幽,无星亦无月。
朱棣站在窗前,夜风清凉,吹得树叶沙沙作响,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大火烧过的烟尘气,在这宁静的夜色里,一丝一缕的飘散在人的鼻端。
“陛下……”
徐长吟不知何时站到了他的身旁,轻声唤道。
听到她的声音,朱棣缓缓回过神来,望向她,继而注意到几个丫鬟,正在往桌上摆放着膳食。
“臣妾见陛下你方才晚膳用的极少,所以特意熬了些燕窝粥,又做了几样小菜……”
徐长吟解释道。
“这些都是你亲手做的?”
朱棣走到了桌前,见上面摆放的几碟精致的小菜,荷香鸭、鸡丝银耳、桂花鱼条、冬瓜虾仁煲,都是他素日里爱吃的。
朱棣心里不由一暖。
“臣妾许久都没有下厨了,也不知道手艺有没有退步,陛下尝尝……”
徐长吟一边帮他布着菜,一边说道。
“好。”
朱棣夹起一筷子鸡丝银耳,鲜香软嫩的味道,在舌尖轻轻化开,仿佛一瞬抚平了他心底所有的褶皱。
朱棣直到此刻,方才觉得有些饿了。
徐长吟一边帮他盛着汤羹,一边看着他大口吃着桌上的饭菜,眼中是经年未变的温柔与满足。
一顿饭吃完,朱棣只觉身心舒畅。
“朕好久都没有吃得这么饱了……”
朱棣不禁感叹道。
徐长吟端了茶,给他漱口,笑笑看着他。
“这些年,南征北战,你跟着朕辛苦了……”
朱棣望着面前清丽温婉的女子,岁月似乎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依旧宛如初见般,叫他移不开视线。
他不自觉的放轻了嗓音,握了她的手。
“只要跟陛下在一起,臣妾不觉得苦……”
徐长吟语声轻柔,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爱慕与倾心。
“好在,如今一切都过去了……”
朱棣微微垂首,轻轻抵住了她的额头,忍不住一声长叹。
“今日一整天,朕都觉得,好似在做梦一般……有些事情,朕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决定……”
他低低说着话,那种双脚仿佛踩在云端,始终落不到实处的感觉,再一次席卷而来,令他忽地有些茫然。
徐长吟感知到他的情绪,轻声问道:“陛下是在为朱允炆的事情烦心吗?”
听她一语道破自己的心思,朱棣身子僵了僵,清俊脸容上,是难掩的矛盾与挣扎:“那些烧毁的尸体中,能够分辨出来的,有马皇后与小太子朱文奎,却独独没有朱允炆的尸首,如今他下落不明……”
“有人说,火起的时候,看到他从城门口偷偷逃了出去,也有人说,他实则已经死在了火海之中,那些面目模糊的尸体中的一个,就有他……”
说到这两种可能,朱棣不禁自嘲的笑了笑:“大臣们建议朕即刻下令搜寻朱允炆的踪迹,认定了他还活在世上……朕却不知,究竟该不该去寻他……”
他不知自己在犹豫些什么,只是心底隐隐不想这样做。
“陛下心底已经有答案了,不是吗?”
徐长吟轻声道。
“这场仗,打了这么久,死伤无数,臣妾知道,无论是陛下,还是朱允炆,都已身心俱疲……”
连她自己亦是如此,更何况是直面战场的眼前的男人呢?
“如今胜败已定,陛下受万民拥护,即位登基,已是我大明的天子……”
语声顿了顿,徐长吟道:“不如就这样算了吧……”
“从他亲手焚宫的那一刻起,朱允炆是生是死,都已经不重要,只要在百姓心中,建文帝已经死在了那场大火之中即可……昏君已逝,明君即位,从今以后,我大明江山,便只是陛下的天下,日后史书所记,也只会是陛下的丰功伟绩……”
她一字一句的道,澄澈透亮的眼眸,静静的望着对面的男人,她的眼中,是对他的信任,亦是对他的支持,从始至终,她都是那个最懂他的人,亦是最能令他豁然开朗,扫清一切心底阴霾的那个人。
“你说得没错,朱允炆是死是活,已经不重要,由得他去吧……”
这一刻,朱棣忽然释然:“如今,朕只想好好的治理天下,好好的跟你在一起,共度余生……”
他轻轻抵着她的额头,滚烫吐息,一丝一丝缠绕在徐长吟的耳畔,烧的她一颗心滚烫炽热。
“朕已经命人准备封后的仪式了……”
朱棣低声说道。
“封后?”
徐长吟看向他。
“嗯,从此以后,你就是朕唯一的皇后,是我大明的一国之母……”
朱棣迎着她的视线,四目相对,彼此的眼睛里都只有对方的身影,是全部,也是唯一。
“好。”
徐长吟偎依在他的怀中,明亮烛火,将两个人拥抱的影子,拉的极长,温暖而安心。
——
“陛下待娘娘真好……”
宫女一边帮徐长吟小心翼翼的整理着凤冠,一边忍不住艳羡道:“从前太祖皇帝册立皇后时,皇后金宝用的都是龟钮,如今为着娘娘,特意改成了盘龙钮……”
“这还不止。”旁边的宫女亦道,“咱们大明册立皇后时,向来是不祭告不颁诏的,但陛下却为了娘娘,一改祖制,不仅重修了奉先殿举行册立仪式,还特意命人写了诏书,昭告天下,这份尊荣,娘娘真的可谓是古往今来,皇后中第一人……”
徐长吟静静的听着几个宫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叹着朱棣对她的荣宠,只笑了笑,什么都没有说。
彼时的她,并不知道,正是由她开始,才开启了明清两朝皇后册立时昭告天下的制度,不过,她也并不在意,因为一切隆重的仪式也好,尊荣也罢,对她来说,都不及陪在那个人身边重要。
其他,无论什么身份,无论什么地位,她都不在意。
“娘娘,吉时快到了,咱们该往祖宗宗庙出发了……”
司礼的太监,恭谨的提醒着徐长吟。
“走吧……”
徐长吟轻声道。
——
“咨尔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济朕艰难同勤开国,今寰宇肃清,朕登大宝,允赖相成,宜正位号,今特遣使奉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以奉神灵之统,母仪天下。”
承天门下,掌礼的太监,中气十足的宣读着封后的诏书。
徐长吟站在阶下,抬眸,望向那个一身冕服的男人,他高高立于殿上,目光穿过茫茫人潮,望向她。
徐长吟有些看不清他的模样,却知道,此时此刻,他的眼中,一定温柔缱绻。
自她嫁给他那日起,至今竟已二十余年,这些年,他们相互依靠,相互扶持,有过争吵,亦有过分歧,岁月流转,许多事情都已改变,却也仿佛什么都没有变。
他还是他,她亦还是她。
就像此时此刻,他仍在等她。
徐长吟一步一步的向着他走去,心里不激动亦不惶然,惟有宁静喜乐。
朱棣伸出手,握紧了她的手,凤冠冕服的帝后二人,并肩立于家庙前。
底下,满朝文武,俯身朝拜,山呼声久久回荡——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