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王府
小妖2016-12-14 19:005,602

  只见走了大概两柱香的时间轿子才挺了下来,可这时坐在轿子上的千雪已经呼呼大睡了,。其实八王爷也没有直接叫人抬到王府门口,而是直接抬到内院,他怕这女孩知道了他的身份了就没了他们之间的朋友气氛了。看到她正在熟睡中也没有叫醒她而是叫几个婢女把她抬到卧榻上去。然后八王爷看着她那娇美的容颜笑了笑就独自回自己的阁楼去了。

  回到自己的房间门口,清风正在门口等他,看他走了过来,王爷就知道他又有话要跟他说于是就说到:“你说吧,有什么事情要跟我讲的”八王爷回复了平日的冷静与冷酷。

  “王爷您知道我要说什么的,这是我的任务不说皇上就会拿我问罪的,皇上派我来跟着您就是要我来处处提醒您小心的,不要遭了敌人的计谋。咋先不说那女孩是不是别人特意派来的,但是王爷您要是为了她陷入儿女私情中那是不值得的,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的。这程安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有行动。到时候王爷有什么把柄在他们手里然后他联名文武百官弹劾你一本,然后把你发配去边疆那皇上这么多年的心血就白费了。您知道吗?”清风很激动地说道。

  “清风,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事情别不是你想象当中那么严重,这女子我一看就知道绝非恶类,而且她还心地善良。放心,不会出什么岔子的。额,你快点回去休息吧,我也累了想去睡觉了。”八王爷不耐烦的跟他说道。

  “既然王爷这么肯定拿再下也不再说什么了,既然王爷这么相信她,那总得安排个女婢在旁边吧,这个女婢就让我来安排吧。”清风还是谨慎地说道。

  “好吧,随便你吧,但是不要那女婢告诉千雪我的身份就是了,其他的就随便啦”八王爷也不耐烦的说道说完就转身回房间了。安排一个女婢在她身边还不是清风要监视她,八王爷怎么会不知道呢,谁叫他这王爷身份特殊,肩负重任呢,其实他有时候自己也想做一个不要承担责任潇洒风流快活的王爷,这荣耀的背后承载了多少辛酸谁又能看到呢。

  一夜无话……

  次日醒来,千雪看到自己又在以个陌生的地方,不会又被别人卖到哪里去了吧,千雪想到。昨天不是跟李公子回府了吗,哦,肯定是我在轿子上面睡着了,然后李公子把我送到这里来休息了,一定是这几天在怡春阁每天没怎么睡好,然后就在轿子里面睡着了。一觉睡到天亮了。

  夏日的早上、阳光饱满植物上还略带残余的露珠。不时传来丝丝凉风。给炎热的夏日补充一份清爽。

  一推开门一股明媚温暖的阳光直射在脸上感觉到全身上下都被一股暖气围绕着,就像就一个厚实的肩膀在紧紧抱着她一样。一眼望去只见院子里花草遍地加上不远处那小小的池塘,简直是人间仙境啊,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尤其是池塘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甚是开得娇羞欲滴。真是一片和谐呐,要是只见能与李公子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地方那不知道该有多么美好,也许是千雪应经把八王爷当成了休青阳了吧,也许千雪已经适应了这个年代,她并不知道休青阳是死是活争着想回去也无事于补。每每一回想到休青阳那最好说的一句话就让千雪感到自己对不起休青阳,要不是自己执意要离家出走,休青阳就不会出车祸,要不是休青阳把头盔让给我带着,也许躺在床上不知死活的是她。

  “哎,不想这么多了,能回去的时候再去想吧,现在主要要想的事我现在的处境,怎么样能把二夫人从宗人府救出来,怎么样才能和李公子走一起。”千雪自言自语道。

  “姑娘在思考什么呢,呵我是李公子派我过来服侍您的女婢,你叫我采儿就好了”不远处走廊走来一个女孩。虽然长得不算很漂亮但是也长得挺精致。

  “李公子有心了,采儿,你对李公子了解多不多,他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啊?最喜欢吃什么菜啊?平常都干些什么啊?嘿嘿,你知不知道?”千雪好奇地问道

  “这些嘛,平日里李公子忙得很,我们这些下人很少见到他人的,但是李公子一回来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那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李公子最喜欢看书了,别人都说他是个书呆子。但是李公子一点都不呆,而且温文尔雅,待人真诚。是个难得的好人。”采儿一提到李公子就涛涛不绝地说起来。

  “额,还有就是,李公子现在有妻子没有。就是取妻没有?”千雪终于问到她最关心的问题了。

  “没有啊,李公子年纪不小了是到该娶妻生子的地步了。呵呵,就是不晓得未来的李夫人是什么样额、”采儿很期待地说到。

  “哈哈,你们两个小丫头在讨论我什么啊?在背后说别人坏话可是不礼貌的行为哦。”突然背后传来一股熟悉的声音。吓得她们两都大叫了起来。

  “公子”采儿马上低下头,恭敬的站在旁边,抬都不敢抬头看他

  “没啦,我和采儿正提起你呢,正夸你来着,你就出现咯。”看到采儿紧张的样子千雪马上为她辩解道。

  “千雪姑娘,昨夜睡得可好啊?看你睡得正香我就没叫醒你,把你放倒这就走了,多有失礼请姑娘见谅。”八王爷还是这样客客气气文质彬彬地说话,但是遇到别的国家大事他马上就变得严肃冷酷起来。

  “昨天晚上是我这个月来睡得最好的一个晚上了。得多谢公子照顾了”千雪也回礼道。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嘴讨厌这样你一句客气我一句客气的讲话了,要说什就大大咧咧的嘛。这样说话真麻烦死了。但是谁要她生活在古代呢?

  “那就好,昨天见识到姑娘的文采我绝艺,那是平生一大快事啊,不知今天姑娘可否再为在下弹奏一曲高歌一回呢”八王爷自从听了那说歌之后,感觉整个人就随着这琴音飞走了。

  “好吧,既然公子有如此雅兴”千雪痛快地答应了。随即抚琴唱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音调一低一高,蜿蜒辗转,听得人是心旷神怡。

  “这是苏轼的词,原来也可以这样唱啊,就是我也经常看到这次就是常常困惑其中的意思。不只姑娘可否解析一二。”

  这词就说来话长了,这次是苏轼41岁写的,那是他政治上步得意被贬到密州写下此词。这词是说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千雪接着说道。“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青阳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圍、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出来的,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教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已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人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人世的思想战胜了。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多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人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我们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雪看到他们两个听得兴致很高就很详细了把这首词好好讲解了一遍。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千雪顿了顿接着说道:“由于苏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千雪凭着自己的记忆就胡乱说一通,听得李公子和采儿直点头。就想老师再跟小朋友讲故事一样,看他们眼睛直勾勾的还没有停下来的打算。于是就来了一句。

  “哈,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现在唱也唱了说也说累了,现在是不是有点赏赐啊,该去吃饭了吧。”千雪突然觉得肚子在咕咕叫个不停了。

  “额,是的是的,采儿叫厨房弄些好酒好菜来我要与千雪姑娘喝上几杯畅饮一番。”八王爷道。

  “是,公子,奴婢这就去准备。”采儿应了一声就下去准备了。

  但是八王爷就饶有兴致的来了一句“千雪啊,你怎么懂得这么多啊?家里肯定是名门贵族吧。”其实谁都有小孩子的一面。只是没有到他非常敢兴趣的事情上面,想八王爷这种嗜书如命的人怎么能不激动怎能不开心得像个孩子呢。

  “公子,在我的家乡我这样的都牌不上号的,反正好多好多你们无法想象的我们那里都有”千雪得意地说道。肯定啦飞机大炮,手机电脑,他们想都不敢想的都有。

  不一会酒菜都上齐了,二个人一边吃一边说笑欢快的度过了一下午的时光。

继续阅读:第二十四章 日久生情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妖孽王爷别追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