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是想先让大唐调养生息,等国富民强之后在一举灭了东西突厥,这样才能永绝后患?”叶晋東说出了自己所知所悟。
其他人闻言略有所悟,李世民顿时笑脸赞赏的点点头:“你所言的不假,不过也不全对。毕竟突厥人口不是一千俩千上万这一点。”
“那陛下是想?”虽然想到但不确定。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分散的入住我大唐,只要他们无法凝聚,在潜移默化的将他们改变,如此便再无突厥犯我大唐了!”
“陛下高明,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突厥与大唐融合,让他们成为大唐子民,让他们的后代都姓唐?”
“都姓唐?”李世民一时没反应过来,随后听他说了才明白,然后哈哈大笑:“对,让他们都姓唐,自此再无突厥扰我大唐!”
大笑过后恢复,略微带些无奈的语气:“往往想的与现实还有些差距的,现在我们需要保持克制,最近几年都要按兵不动。而他们在得到大量的财物后,又没多大损失,便会狂妄傲娇的更甚。”
“朕会时不时的在给他们一些好处,使他们不在想着行军打仗,如此,我大唐正好借机缓冲一些时日,将内部建设得富饶繁荣,让兵队训练得精锐强悍,待时机一到,一举灭突厥让大唐永无后患!”
“圣上宏远志大,臣等望尘莫及!”萧瑀拍马屁,其他人也没有落后,众臣都深表钦佩,并山呼万岁!
李世民享受一番歌功颂德后,就宣布退朝,然后留下几位重臣吃饭,其中就有叶晋東。
几日后,李道宗、李靖、徐茂公、柴绍、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等人班师回朝,李世民高兴之余,封赏并任命群臣。
封李靖为兵部尚书兼定襄道行军总管,赏锦罗绸缎万匹,黄金百斤银钱十万贯,赐封邑九百户,领兵驻守定襄。
封李道宗大理卿,任城王大同道行军总管,赏锦罗绸缎万匹,黄金五十斤银钱十万贯,赐封邑八百户,驻守河西走廊防范突厥。
徐茂公为并州都督,通汉道行军总管,赏锦罗绸缎万匹,黄金二十斤银钱十万贯,赐封邑八百户,驻守边境防范突厥。
柴绍为华州刺史,金河道行军总管,赏锦罗绸缎万匹,黄金十斤银钱十万贯,赐封邑五百百户,驻守娘子关。
长孙无忌与尉迟恭秦琼等人,均赏赐并留守长安。
接下来,李世民认真地思考起治国大计,并下令大臣们献计献策,他要真正的大展宏图,实行曾经的宏愿,让自己的世民二字真正的济世安民!
武德九年九月,颉利可汗进献马匹三千羔羊万头,太宗推辞不受,只是下诏令其归还所掠夺的中原人口。
不日,颉利可汗归还中原人口。
十五日,太宗在弘文殿内汇聚四部图书二十多万卷,在殿侧设置弘文馆,精选全国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人,以本官兼任弘文馆学士,令他们轮流在弘文馆值宿。
李世民在理政的间隙经常来到殿内,谈古论今,商量政事,有时到深夜才结束。
期间又选取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充任弘文馆学生,仙亲王家的聪明伶俐孩童皆去学习,这也是叶晋東的以权谋私。
二十日,李世民亲自制定长久以来追随自己南征北战者的爵位和封邑。
如此一来纷争不断,叶晋東这才看见什么是朝堂上的菜市场,几乎一个比一个吵的凶。
特别是李神通,他乃皇亲国戚,且认为自己带兵东征西讨,功劳比任何人都大,而房玄龄与杜如晦等一批文人,只是整日里拿着笔杆子,因何要功劳在我之上,本皇叔心里不服气。
整个朝堂几乎都要翻天了,还差一点便有可能要大打出手,李世民实在头疼不已,喝令全部殿外等候宣旨!
不久后命陈叔达宣读圣旨,房杜叶长孙等臣均爵位封邑都有所提升,虽李神通也晋升了爵位,却在那帮文人的底下。
武将他不去争,因为秦程尉迟叶等人确实比他功高,可文人也骑在他头上,你叫他怎能服气。
于是在圣旨宣读完后,其余人都回家了,他却独自前去面圣,等见到太宗行礼完,问道:“陛下,自太上皇起义兵之时,微臣就第一个统兵响应,这些年南征北战无不冲锋在前破关夺寨,为何今日的爵位与封邑均在杜房等文人之下?”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没有多少生气,表情平静的回他:“叔父你不服他们是吧,那朕就跟你说说为何你在他们之下。”
在李神通竖耳恭听中,说道:“虽是叔父你首先响应义旗举兵,但这也是自谋摆脱灾祸,叔父觉得朕说的对吗?”没等回应他继续:“可叔父你可有想过你的败绩如何呢?就说窦建德吧,他兵侵吞山东与叔父战斗,结果是如何?叔父是全军覆没。”
“而后刘黑闼在此起兵,叔父你又是大败的丢兵弃甲,狼狈的逃回,这朕没说错吧?”将李神通说的哑口,他还觉得不够,所以接着道:“而房杜等人虽说是文人,但他们却运筹帷幄决胜于你这武将的千里之外,他们的献计献策使我大唐江山安稳平和,那论功行赏,这些功劳难道不该叔父之上?”
见他好像有些老脸挂不住,李世民语气安慰道:“叔父呀,您乃皇族至亲,朕从未对您吝惜过呀,只是这次的功赏,都是按照功劳来给的,朕不可循私情滥依亲为先,与那些有功之臣同等之上封赏,如此一来,定会令那些功臣心寒!叔父明白朕的意思吗?”
“老臣糊涂,请陛下降罪!”李神通老脸通红的跪下磕头。
李世民示意他起来:“叔父不必如此,现在你能明白,朕心甚慰,回去吧!”
“谢陛下!老臣告退!”
翌日。
世民宣叶晋東随行,俩人骑马直奔显德殿庭院,到达院外下马,叶晋東闻声一看,有些诧异的问他:“皇上,这是宫廷之内呀,依照律令,不是不许在皇帝的住处手持兵刃的吗?”
“你也知道律令不许手持兵刃在朕的住处呀?”说的叶晋东有些迷糊,李世民突然微笑在道:“你身上随时都能拿出兵刃,要朕看最危险的应该是你。”
晕,他这是在挖坑!叶晋東有些无语,然后装可怜回他:“皇上真是冤枉微臣了,微臣身上可是连块铁丝都没有,又何来兵刃呢。”接着赶紧贫嘴:“难道是陛下看微臣最近穷的叮当响,所以在暗示要赏谢钱财给微臣?……微臣谢主隆恩,陛下万寿无疆!”
“滚你的。”李世民是又好气又好笑,踢他一脚:“别人说没钱朕相信,你就别说没钱了,你的食邑本就有好几万,良田也是万顷,还有那工商农的铺面与其余的一些,一些你所言的那打工者,总共加起来快十万有没有?”
就说他挖坑,真是果不然!叶晋東嘿嘿媚笑,回他:“那些都是大唐子民,也是陛下的,微臣就是想给他们找口饭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只要百姓吃饱穿暖,那必会感恩陛下皇恩浩荡!”
李世民听着就想说什么,可他继续道:“陛下,微臣有个提议,很多时候有人造反都是因为吃不饱饭又穿不暖。”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让民免税,只收工与商税,颁布律令让民自由,可以让任何人打工挣钱养家,免去终生为奴制度……”
“行了,你这说的岂不是人人都可做主了,那还要朕何用?”
“陛下乃是天子,如此一来天下百姓不仅更加爱戴,还会时时刻刻都想念皇上的好。”
“我看是想你的好才对。”李世民哼了声:“以后此话不可在提,否则朕要你好看。”说完就不再看他,直接进去里面。
现在不挖坑就可以了,叶晋東嘿嘿一笑,而对劝他搞农民之事,本来也是没报多大希望,也是好让他不打自己的主意,这会岔开话题就好了。
同时也知道李世民拿自己没辙,否则自己这会早就被砍了,封建时代那是一个人一句话就能改变的,即便是自己当皇帝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天下人的思想!
站直微笑,双手靠背的大步流星的跟随过去。
到了里面,见有不少人在里面,都是拿着武器排好队站那,而李世民则是在那高台上。
他没看进来的叶晋東,而是清了清嗓子,对底下的那些人说道:“中原一带,自古便有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黎民百姓因此而饱受战乱之祸,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前些朝代时期,有很多都是边境稍微安宁一点,那些君主便放逸游荡逍遥快活,而忘记了时刻都会有战乱的风险,等时日一长便会完全松垮,而换之则来的便是难以抵御,甚至还未打就先溃了。”
“现在朕不是让你们在此游玩耍乐,而是特意让你们再此熟习骑射之术。而朕过来也是向你们言明,闲时朕就亲授骑射之术,战时敌侵,朕则做你们的统帅,带你们御敌于关外,你们以为可好?”
“好!好!好!”众人群情激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