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还要再说什么,却被赵氏偷偷摸摸的扯了一把,便识相的闭了嘴。商姨娘不知道她俩打什么机锋,见她俩做出欲走的样子,就连忙招呼道:“你俩坐会儿,急啥,吃了饭再回去。”
赵氏和张氏却都摇头,只道家里还有老人孩子等着晚饭下锅,纷纷抱着筐子告辞离去了。商姨娘知道她们身为媳妇,比不得自家随性,便张罗着送到门口,返身回来见花蕊娘还站在院子里,又冲着她笑道:“你站着干啥?忙乎一天了还不累?”
她的笑容温暖而又和煦,倒真有几分慈母的神态。花蕊娘心头一暖,同样微笑着答道:“又不要我亲手去挖土扛木料,累不着。搬桌子摆饭了是不?我来帮忙。”
“不慌,”商姨娘连忙将她拦住,半嗔半哄的说道:“这点子家务活还要劳几个人动手?你先坐着,我把菜热一热再端出来。”
“哎,”花蕊娘应了一句,刚往屋子那边走得一步,想了想又回转身来,跟在商姨娘后头进了灶间。
灶头上倒扣着一个竹篾子,一股夹杂着肉味儿的清香扑鼻而入。花蕊娘抽了抽鼻子,向着商姨娘笑道:“姨娘又做什么好吃的了?”
商姨娘一手掀开竹篾子,一手去拿舀汤的木瓢,麻利的将一钵炖菜重新倒回锅里,用木瓢搅了几下,蹲下身寻了火石点燃树枝塞进灶洞,才微笑着回道:“莴笋猪蹄汤,你不是最爱吃这个?我瞧你这日子东跑西跑,饮食上头得注意着点,女孩子家要是瘦脱了形,那可不好看。”
“真没什么姨娘,哪有那么夸张,我又不是去下苦力。”花蕊娘无可奈何的摇摇头,继而眨巴着黑亮的大眼睛,试探地问道:“听张婶子那意思,赵婶子准备给思良哥说亲了?”
“没听说这事儿啊,”商姨娘烧好了柴禾,站起身来在额上抹了一把,扭过头来莫名其妙的瞧着花蕊娘:“你赵婶子没跟我提过这话,不过思良这年纪,也差不多了吧。”
“哦……”花蕊娘不置可否的应了一声,便没有再接下去。
也许是她想多了吧,厉思良确实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张氏随口关心一句,应该属于正常。可是花蕊娘心思向来深重,有时候想问题便容易复杂化。倒弄得她自家心事重重,白白增添了许多烦恼。
上回从小高坡回来之后,厉思良许是知道自家酒后失态,一直到离开落山村上县城去应考,也没有来找过花蕊娘。这样好是好,他不穷追猛打,非要寻机会拉着花蕊娘“说几句话”,便省却了有可能出现的种种尴尬。可是不知道的是,他究竟是看明白了花蕊娘的态度彻底放下了,还是另有所打算?
所以花蕊娘一听出赵氏有要替厉思良说亲的心思,便敏感的联想到,会不会是厉思良示好不成,便存了乡试之后直接遣家人出面提亲的打算?
不是她非要自作多情,实在是她也经历过这样的年纪,知晓少年情窦初开,那份心性浓烈之不容易化解。若是别人还好,大不了拒之,可那是厉思良,他们一家对花家的帮助和恩情,简直是数不胜数。如果厉思良真的存了这样的心思,到时候可该怎么办?才能不伤了两家人的和睦?
这样一来,花蕊娘是又盼又怕。既盼着厉思良早日定下亲事,消了这样的心思;又怕他暗地里下主张,将这份心思摆到台面上来。
商姨娘见她半倚在门框上,眉头轻蹙似有所想,便微微一笑,轻声道:“思良这孩子好是好,就是脾气太活泼了点。说不定将来又是个有大出息的,你婆婆现在就得这么一个独孙,这孙媳妇,只怕要好好挑上一挑了。”
“啊?”花蕊娘悠悠回转神来,立刻点头敷衍道:“是,婆婆这么疼思良哥,肯定会给他找个好媳妇。菜热得差不多了吧?我去摆桌。”
说罢花蕊娘飞快转身,向着院子里大踏步去了,一会儿便听到她高声唤道:“云娘,朗哥儿,出来准备吃饭了……”
商姨娘轻轻摇了摇头,盯着手上的木瓢看了一会儿,面上的笑容渐渐敛去,换做一副眉头轻锁的愁样。
叫她如何不愁,眼看着一双女儿都已经到了如花似玉的年纪,要是搁在县城,今年就该定夫家了。花家如今虽说衣食不愁,蕊娘和半月居那头的生意又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可是给孩子说亲,不光是家里有钱就行,要想找个好的人家,这家世情面,样样上头都得看上一等……
可是现在仔细数一数,和她们还有来往的亲戚人家却是一个都没有,跟别提那常在外头走动能说得上话的。过年的时候她舅母虽然使人送了东西,蕊娘又是那性子……说什么也不肯低这个头。唉,这不怪她,人心都是捂热的,自家那几个兄长,早些年的时候如何亲香,出了事儿以后还不是那样。
商姨娘摇头叹气的想着心事,手上的动作就没那么利索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收拾好饭菜,用一个木盘子托着出了灶间。
一家人围桌坐在院子中央,捧起碗儿刚吃了几口,就听到菜园子下面厉家那边传来了阵阵喧哗声。
花云娘倏地捏紧了筷子,支愣起耳朵听了听,疑惑道:“好像有锣鼓的声音。”
“许是哪家娶亲吧,顺道经过罢了。”花蕊娘夹起一块莴笋慢慢咬着,漫不经心的应了一句。
“不对,哪有人家这个时辰迎亲的?”花玉朗脑袋转得倒快,忽然啪的一声将筷子扣在桌上,腾地站起来兴奋道:“难道是报喜差人?”
花云娘将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似的,看着厉家的方向惊喜道:“好像是的呢,听声音是进了婆婆家。”
“真的?看看去,”花玉朗闻言,饭也顾不上吃了,伸袖子一抹嘴巴,扯了花云娘便往菜园子里跑。商姨娘又惊又疑的站起来,向着花蕊娘示意道:“咱们也去看看?”
“嗯,”花蕊娘搁了筷子站起身来,心里也是一阵按不住的欢喜。不管近来与厉思良的那点小插曲如何,她确实是视厉思良为兄长良友,若真是他考中回来了,也是当真为他感到高兴的。
商姨娘飞快的从灶间里拿了个竹篾子出来,将没吃了几口的饭菜扣在桌上,伸手抻了抻裙摆上的细纹,便和花蕊娘一齐往厉家走了去。
厉家的院子里面,此刻熙熙攘攘已经站满了人,就连院门口,都挤满了比花蕊娘她们快了一步脚的村民邻居。
两个身穿朱红喜袍的报差大刀金马的站在院坎上,一人手上抱着一面铜锣,另外一人执着一副大红纸裁的报单,正用清亮的声音向众人宣读着。
“捷报贵府少爷厉思良,麟州府桃源县落山村籍贯,取中太仓年岁试第十九名,乡试联捷。”
他每念一句,旁边那人便敲一下铜锣。待到报差宣读完毕,在场的人们就似炸了锅,“哄”的一声喧闹开来。一时之间恭贺之声不绝于耳,若是在屋内,只怕要将房顶都掀翻了去。
厉思良被几个村人簇拥着,向站在院中的吴婆婆和赵氏夫妇走了过去。到了近前,他弯腰长揖,待抬起头来,已是眼眶微濡。
吴婆婆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挤做了一堆,厉大哗啦哗啦的搓着手,眼珠子一错不错的盯着儿子拜下去,又盯着他站起来,兴奋得不能自抑。赵氏一手拉过儿子的胳膊,上上下下打量了几眼,张嘴想要说什么,眼眶先就红了。
“恭喜厉相公啊,吴老太,你有福气啊……”
“就是就是,满村的后生小子也比不上厉家相公一个啊,这回可算是给咱们村挣了大脸了……”
那两个报差收了铜锣小锤和大红喜报,也一摇一晃的走下院坎来,向着吴婆婆一家拱了拱手,用洪亮的声音殷切的贺道:“恭喜厉相公,贺喜厉相公,厉相公少年儿郎,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必有一飞冲天之时……”
他俩干的就是这样的差事,恭维的话可不是脱口而出。吴婆婆笑得嘴都合不拢,只一味“是是是”的应着,还是身后的赵氏悄声提醒了一句,她才反应过来,连忙从袖笼里摸了一把铜钱,散给这两个报差。
那两个报差见只得一把散钱,面上闪过一丝不喜,却又飞快的掩了下去。他们做这差事不是一日两日,焉知今日秀才,将来会不会登上金殿?所以那轻慢之心,是断然不敢表现出一点半点。
这样的大喜事,自然要好生贺上一贺,吴婆婆和厉大只顾着激动,赵氏只得替婆母出这个头,向着众乡亲和两名报差道:“大伙儿要不嫌弃,就都坐一坐,待奴家去准备几杯水酒,请两位差爷和乡亲们喝上一杯。”
就算主人家不发话,这样的热闹也是要凑一凑的,谁不愿意同秀才相公亲近亲近?那可是真真正正的读书人,往后见了官都不用跪的。因此赵氏这话一出,立刻收到一片叫好。
厉思良一张脸兴奋得微微发红,拱手对答着乡亲邻居的恭贺之语,一双眼睛却在人群里焦急的扫来扫去,直至看见花蕊娘,才倏地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