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招膝盖,跪地行走,一直跪行到,楚灵王的跟前,就像兔子,捣碓似的,拼命不停,磕头求饶:‘大王,刺死太子偃师,立公子留,做国君,这一切,全是公子过,干的勾当。我已经,把他杀了,请大王,饶了我,这条狗命吧!’楚灵王看到,司徒招这么,低声下气的,心里倒,也喜欢。司徒招又往前,跪上一步,低声道:‘当初,贵国庄王,惩办了夏征舒,灭了敝国。将敝国,改为贵国的,一个县。后来庄王,听了别人的话,又把敝国,恢复过来,这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如今,敝国的,国君死了,太子也死了,公子留跑了,敝国已经,没有国君了。大王不如,把敝国,仍旧改为,贵国的,一个县。这不仅,对贵国,有益处,对敝国,亦有益处。您觉得如何?’楚灵王说:‘难得,你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样吧,你先回去,为本王,收拾宫室。’司徒招听了,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又向楚灵王,磕了一个头,欢欢喜喜的,回去了。
这个大卖国贼,洋洋得意的,吩咐手下人,打扫陈国宫室。他一边,指使着,大伙儿,一边在,心里琢磨:陈国虽然,断送在,他的手里,但他却能,从此成为,楚国的大臣。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那些后来,投降的人,当然全在,他的手下了。他有这么,大的功劳,楚王一定会,重用他,也许还会,让他当县公。一旦他,当上县公,就相当于,当上了,陈国的君主!况且,他是为了,寻求太平,才这么做的。他要是,不投降,他们陈国,不知道,还要遭受,多少苦难!凡是,有见识之人,决不会,骂他是,一个奸贼。就算,做了奸贼,只要于心,无愧就行了。做得人上人的,本来就需要,任劳任怨。
司徒招心里,越想越,觉得有理,越觉得,自己是一个,明智的人。第二天,他一清早起来,亲自把,陈国宫室,备置妥当,然后催促,陈国的,大臣去,迎接楚灵王。楚灵王到了,陈国的,朝堂上,所有怕死的,大小官员,都来拜见。楚灵王召唤,司徒招上前去。司徒招志得,意满地跪下,准备受封领赏。楚灵王对他说:‘你的功劳,可真不小!’司徒招谦虚称谢,心中暗暗窃喜。楚灵王接着,告诉他:‘原本,本王想,封赏你个,一官半职,可是,大伙儿,都抱不平。我就只能,答应你,昨天的要求,饶你一条狗命,让你到,东海去!’司徒招仿佛,被迎头挨了,一记闷棍,立时天昏地黑,唇齿哆嗦,说不出话来。楚灵王命令,几个侍卫,把他押走了。公子胜和,公孙吴拜谢了,楚灵王的‘恩德’。楚灵王对,他们说:‘司徒招和,公子过,虽然都,消灭了,可是,他们手下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一定会,痛恨你们,向你们报仇。你们还是,跟着本王,到楚国去吧。’这两位,想借助,敌国的兵马,拯救本国的,糊涂虫,自己也,当了俘虏。陈国就这样,被楚国并吞,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陈国人,眼睁睁的,看着亡了国,只有叫苦连声!”
听完石傲冰,所说的,楚灵王的故事,让石敬瑭,震惊万分,满脸是,不可思议的神色,“冰儿,你对伯父,讲述这个,‘卖国求荣’的典故,是何用意?”
“因为,我平生,最痛恨的,就是卖国,求荣之人!”
皇后石傲冰的,英眉凤眸,冷冷横对石敬瑭,目光沉邃凌冽,却又不怒,而自威,令人感受到,一种母仪,天下的,震慑之力,无可逃遁。
“伯父,你可知道,对于冰儿来说,卖国求荣之人,将会有,如何的下场?”傲冰缓步慢慢,朝石敬瑭,走近了几许。
石敬瑭的心,不禁咯噔了一下,面色瞬间,青白如灰。
“接下来,冰儿所要,讲述的,这个故事,会告诉伯父,这个问题的答案。”
石傲冰的,言语中,仿佛凝蓄了,千年冰川一般,寒彻人的,肌骨脏腑,却又让石敬瑭,无法抗拒,只能洗耳恭听。
“春秋时期,朝歌为,卫国国都。卫庄公有,三个儿子:大子姬完,次子姬晋,三子州吁。州吁为,宠妾所生,最受卫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骄横无礼的习性,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卫国大夫。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三番,劝告卫庄公,管教约束州吁。爱护子女,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把他们,引导上邪路上,骄奢淫逸,成为了习惯,可就坏了,一个人,走上邪路,都是从,这四个字,开始的。然而,石碏的话,并没有,得到卫庄公,应有的重视,州吁依旧,贪图享乐,作恶日甚。
石碏的,儿子石厚,常与州吁,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儿子,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居住州吁府内,不回家,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卫庄公去世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能,便告老还乡,不再参与朝政。此时,州吁更加,骄傲自大,横行霸道,野心勃勃,随时随刻,总想谋害卫桓公,以夺取,兄长的君位。
后来,州吁听计于石厚,找到了,一个机会,趁着卫桓公,出访之时,偷偷在途中,刺死了卫桓公,却向卫国,大臣和,百姓们宣告:卫王患,急病驾崩,由州吁,继承王位。州吁弑兄篡位,自立为,卫国国君,封石厚,为上大夫,两个人,非常得意。但是,卫国的百姓,并不服他们,周边的,诸侯国,也对他们,极为不满。就在这个时候,宋国国君殇公,同公子冯,也发生了,君位争夺的斗争,公子冯失败后,逃往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