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那大概是知行完备的至善之人,内心光明如日月,总是在冥冥之中育化众生,人们永远无法探知他们的德行有多深厚,即使侥幸探知一二,也不知道他们思想的具体深度,知识储备的边际。接下来,她要去探访的便是令这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圣人余清远,经过打听,她得知余老在帝都东郊开办了私学,虽然是位置偏远,但却门庭若市,二十年来,桃李满天下。
她来到私塾,见一个白发老头正盘膝而坐在树下,周围的学生围着他席地而坐,正在谈论着那个亘古至今晦涩,但却又极力推崇的东西:礼。那老头身型并不高大,相反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原因背部有些弯曲,须发皆白但却面色红润,天庭饱满,看起来至少还有十年的寿数。
她一向最听不得这些礼啊,规矩什么的,不知不觉竟在一旁的小树下睡着了。醒来时,人群已经散去,炎炎夏日就是炎炎夏日,尽管是在阴天,睡一觉还是浑身是汗。等忙完了今夜,一定要找个地方好好地洗个澡。
那位余老一个人独居在这私塾之内,身边只有一个小童陪伴,青灯古卷,倒也悠闲自在。
“师父,夜深了,你早点休息吧!”童子端来茶水,搁在一旁。
“你先睡吧,这本书集聚老夫半身精华,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将它完成,否则定然抱憾终身!”老者坚定地继续撰写。
“师父,你这又是何必呢?当今皇上求贤若渴,重金礼聘您去当翰林院学士,您置之不理,却在这里劳心劳力!”
“人各有志,我若是为了求官而写书,那这书便也没什么可著的了!”
童子疑惑地挠了挠头。
“好了,快去休息吧,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余老打发了小童,慨叹道:“世人尊我为圣贤,可老朽一把年纪却无甚可以称颂的功绩,不过是虚名、谬赞罢了!但愿这本书写成之后,可以将老朽毕生所领会的精华,保存下来,留给后世之人,做个参考吧!”
好一个宁静淡泊的学者,这般清静无为的智者会有邪念错误吗?
窗外刮起了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他抬起头看了看窗外的桂花树,叹息了一声,又继续写。
这桂花树有什么异样吗?好像这院子里确实种了很多桂花树,但是并未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难道是他的心里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终于夜半子时,老人开始打哈欠,睡意来袭,他终于放下笔,躺到了床榻之上。
老者的梦境和白天并无二致,授课、写书,只是偶尔会失神望向旁边的桂花树。他是在思念什么人吗?子君灵机一动,幻化出一道白影从树下闪过。
“是你吗?桂儿!”老者追到树下,“五十年了,你终于还是回来找我了!是我辜负了你,对不住你,一念生万恶做!”
看来她的这个决定是对的,梦境转换到了他年轻的时候。原来年轻的时候他是一个才子,而桂儿是他青梅竹马的邻居女孩儿,为了家境贫寒的他能够上京考试,谋取功名。桂儿变卖了父母留下的房屋田地,但是等他衣锦还乡的时候家里却已经给她订下了另外一门亲事。一边是孝与礼,一边是真情,他选择了前者,当他把三倍的银子交到她手上时,她表面上收下,但心里却万念俱灰。在他新婚之夜,吊死在了他们儿时一起玩耍的桂花树下。
桂儿是个孤女,年纪轻轻便自力更生,家里没什么亲戚,最后被乡邻草草地埋葬在了那棵树下,香消玉殒。
这件事发生之后,他终日悔恨,新婚妻子也抑郁而终,他辞了官,四处游学,寻访人生大道以求解脱。没想到收货颇丰,很快他的观点得到了时下饱学之士的推崇,到老了,更有人称他余老、圣人。
原来圣人的人生,也并非是洁净无瑕。
老人一生的夙愿应该就是再见桂儿一面,所以子君根据她所了解的情况,编织了一个桂儿与老者树下相逢,冰释前嫌的场景当做是对他一颗虔诚之心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