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连阡晨就去开空调了,林臻亦那么细腻敏感的人按理来说不会在那么冷的室内还一动不动的发呆,除非他又遇到了解不开的心结了。在连阡晨去开空调的整个过程里林臻亦依旧站在窗边一动不动的发呆。他真的不想再跟那个叫伊晴的女人有任何牵扯,但手下那帮废物根本交不出能配得上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词。
“哥,她写的《智谋》我看过了,你比我更清楚什么是工作什么是个人,大家不想逼你,所以还是由你来做最后的决定。”早在事发后的第二天肖砾珊就将一切都告诉连阡晨了和郭启了,是为了让大家不要再提起。
“阡晨,不如你试试吧,你写的也不错。”
“不用写了,看过她写的词之后我就甘拜下风了,如果说非要找出几个能够比她写的好的人,我首推颜文,其次是,是。”
“是炅瑨,看来不是她失去我不行,而是我失去她不行。”
连阡晨无奈的看了林臻亦一眼:“何必那么计较呢,你就当事她欠你的。”
“是吗?好吧,就这么做吧。”林臻亦虽然心里并不认同连阡晨的说法,但是他还是妥协了。
第二份工作的第一天,伊晴起了个大早精神满满的去上班。
现在住的地方离她上班的地方有十个站,她算过了,每年上班坐公交车要两块钱,
回家时又要两块钱,再去上班又是两块,下了晚班还是两块,这样一来一去每天就要花掉八块钱,每个月就是二百四十块钱。这笔钱对以前的她来说或许只够喝两杯咖啡,但现在却是她一个月的饭钱,而且她还要养父母,那就必须要省了,每天早起走路去上班,既省钱又锻炼身体。
那天接二连三的找工作碰壁之后伊晴就回家从别墅小库房里拿了两瓶伊父的藏酒,然后才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这是一家比较大的书店,四层楼,伊晴被安排在一楼中外历史书柜,她的工作就是整理和负责销售这些书,工作很轻松,不过工资也不高,相比起她以前在伊氏上班的零头都不到,但毕竟是书店,而且这样一来她就有了更充沛的时间来写作,也可以每天免费看书,真的可以省了很大一笔开支。
在中外历史书柜的对面就是畅销青春书柜,在那里,伊晨晓的名字曾经横扫一排,现在却被范颜舒的新书占满了。每天只要看着那里,伊晴就会更有希望的活下去,她还不能输,那个位置她一定要回去。
伊晴一上班就兴奋的看着那慢慢几大柜子的中外历史书,她先去把今天辛运来的书搬到了库房,然后把属于她专柜的书领了出来,再将书放到了新上架的货柜上,每一本书撕开一本样书放在显眼的位置。接着她开始整理书柜,把倾斜的书摆好,把被翻乱的书整理好,再用干毛巾把一些顶柜的书擦干净,擦不到最上面的书时伊晴就搬来小楼梯把几乎靠墙的一面书柜都擦了。她喜欢书,所以很高兴为书服务。
一楼碟片专柜的小张走过来说:“你被那么卖命,很快你就会觉得这份工作很无聊了,每天都是整理书,然后就是站在书店里等着读者来买书,像你这么年轻,不出一年你肯定走。”
小张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已经有一个七岁大的女儿了,在这里干了三年了,见过无数年轻人来来去去。每一个人刚来时都是兴奋激动,但不用一个星期就会觉得实在混日子拿工资了。
“张姐,那就在我还激动时多做一点吧,不过我请教你一下,如果在客人很少的前提下,我可不可以拿笔记本出来摘抄一些书本啊,店长不会开除我吧。”
“你爱读书那是好事,店长不会说什么的,好好干。”
“好的,我会努力的。”伊晴信心满满的说。
工作真的很轻松,每天早上只要花一个小时把日常工作处理好之后就只要守书柜,伊晴从随身的包包里拿出了她的笔记本开始在她的货柜边写作。新小说的构思她其实已经准备了很久,故事很简单,她选择了一个小的切入点,是以她父母那个时代为背景写的,她打算以后多向父母挖掘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其实经过这段时间,她是想把父母的半生都用小说的形式写下来。
中午准时下班,伊晴收好笔记本开始跑步回家。
中途她顺路去买了菜,然后带着她在这个冬日最灿烂的笑回家。昆明冬日的街头,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而奔忙着,人群中那个淡粉色的身影在兴奋的前进着,冬日的细碎阳光洒满街道。
回到新家之后父母都不在家,伊晴决定自己开始动手做饭。
她想想第一步该干什么,淘米?可是新家里好像还没有米,看来还要抽时间去买米,那就煮面吧,但是应该准备些什么调料呢?要放多少水呢?要放多少面呢?
伊晴记得昨天搬家时看见对门有一个老婆婆,她肯定会做吧,但是怎么开口呢,太不好意思了吧。
砰。砰。砰。敲门声传来!
“来了。”伊晴回应一声。
打开门,是昨天搬家的时候看到的隔壁的老婆婆。
“小孙女,你就是小晴吧,昨天搬家的时候我们见过的啊,你爸妈今天早上出门前告诉我,如果今天中午你回来的话就让你来陪我吃饭。我饭刚做好就听见你回来了,快过来吧,你爸妈他们要晚上才回来。”老婆婆满眼慈祥的看着伊晴说。
不用说伊晴也知道,父母肯定拿了钱给老婆婆来照顾她的午饭,她怎么那么没用,不行,以后如果这样的话她宁愿在外面随便吃。
“奶奶,你知道我爸妈去哪里了吗?”
“他们可能有他们的事情吧,你先过来吃饭,不然冬天菜冷得快。”
确实,对于一个根本不知暖气为何物的城市来说,就是这样的。
来到了隔壁老婆婆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