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她肯定走不了,冷轻歌懊恼自己太过冲动,不是担心轩辕诚会对自己不利,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解释,那一头白发也给了她太大的震撼。
“轩辕诚,你放我走,以后我会对你解释的。”冷轻歌吃力的避开对方的攻击,朝着轩辕诚的方向喊道。
“休想。”轩辕诚也加入了进来,虽然只用了三分实力,但冷轻歌还是避免不了的受了一些轻伤。
“轻歌,小心。”这时候突然又有一人闯了进来,将两名护卫挡开,抓住冷轻歌的胳膊脚尖一点跃上了屋顶。
“梓桐,你怎么会在这里。”冷轻歌吃惊的问道。
“别说那么多了,先离开这里再说。”王梓桐一边躲开对方的攻击,一边带着冷轻歌向外面逃去。
谁都没有注意到,轩辕诚听到那两个字时瞬间僵硬的身躯,脸上的表情变化莫测最后又归于平静看着两人逃离的背影,眼神复杂的道,“查,明天之前本王要知道那两人的身份。”
“是,王爷。”
王梓桐带着冷轻歌一路逃出王府,确定没人跟踪后才松了一口气回到冷宅,进了房间冷轻歌整个人趴在了桌上,浑身上下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梓桐,今天谢谢你了,不然就我一个人,肯定是有来无回了。”
“客气什么,不过你今天实在太冒险了,王府岂是能随乱闯的地方。”王梓桐皱了皱眉头,忍不住责备了一句。
“我知道,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冷轻歌慢慢坐直身体,心里却怎么也不明白,轩辕诚那一头白发到底是怎么回事,中毒了吗?
王梓桐叹了口气,道,“你的心愿我自会帮你达成,不过出了这件事那位王爷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不知道日后你有什么打算。”
“他的性子我了解几分,即便探查也不会放在明面上,更何况你我的身份这轩辕城根本没有人知道,所以暂时倒是无碍。”冷轻歌这时才有了几分悔意,自己不该这般冲动,而且还把王梓桐牵扯了进来,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王梓桐本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过是担心她罢了,闻言点了点头,道,“你心里有底就好,这几日就不要出去了,之后的事情我们在慢慢商议。”
冷轻歌应了一声,脑海里思绪万千,难道,她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轩辕诚另娶她人,不,这决不是她想要的结果,眼底的郁色越来越浓,双手也不由自主的握成了拳。
“轻歌,出来之前,殿下曾经给了我一样东西,说你可能会用到,我本来想过些日子在拿出来的,现在看来已经是时候了。”王梓桐皱了皱眉,从袖口里掏出一样卷筒样的物体,大约三尺长,通体碧绿。
“什么东西。”冷轻歌伸手接了过来,触感冰凉,低头端详了一会才发现一头是可以打开的,右手微一用力就将塞子拔了下来从里面拿出一卷明黄色的锦缎。
“这好像是国书。”王梓桐伸手把锦缎拿了过来展开后看了看,眉心都舒展开来,脸上也有了三分笑意,道,“还是殿下想的周到,轻歌,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冷轻歌抬头望去,快速看完锦缎上所写的内容,弯了弯唇角,随即又皱起眉头,道,“就凭一封国书,那圣上会相信你我两人的身份吗?”
王梓桐将锦缎重新放回去封好后才道,“轻歌有所不知,幻城虽隐于人前,但历代君王还是知道其存在的,而且国书上还有殿下的印章,足以证明你我二人的身份了。”
冷轻歌握着拳头的手慢慢松开,吸了一口气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让我用幻城公主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众人之前。”
“不错,这是现在最好的办法,轻歌,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能改变,你为什么不能用现在的身份去做那些你想做的事情。”王梓桐在一旁劝道。
冷轻歌一愣,神情微微有些不自然,轻声道,“你让我想想吧。”
王梓桐看她的样子,就知道她从来就没有接受过现在的身份,还一直觉得自己是将军府的嫡女,轩辕诚的王妃,可即便过去的一切再让人沉迷,都不可能改变现在的事实,那又为何不能敞开心扉放过自己呢。
冷轻歌一想就是一夜,坐在椅子上连姿势几乎都没怎么变过,直到清晨的阳光从窗口照射进来,才动了动僵住的身子心里隐隐有了一个决定。
“轻歌。”王梓桐推门从外面走进来,看着冷轻歌的样子,皱了皱眉道,“你一晚上都没睡。”
冷轻歌打了个哈欠,眯着眼睛道,“嗯,我去睡会,困了,对了,你说的那事,我应了。”
“好,接下来的事情我去办。”王梓桐诧异的看了冷轻歌一眼,没想到一晚上的时间她就想通了,不过这样也好,事情总该有个了结。
冷轻歌点点头进了内室,躺在床上听到房间门关上的声音,脸上的神情才再次有了变化,做出那个决定,她心里的波澜诀没有脸上表现的那般平静,闭上眼睛,嘴角浮出一抹苦笑,冷轻歌,从今以后你只能是冷凰了。
也不知王梓桐用了办法,不过两日的功夫,整个轩辕城都知道了幻城公主来朝的事情,这日一大早,几名小太监捧着圣旨来到了门口。
冷轻歌跟王梓桐匆匆换了衣服,就跟着小太监进了宫,虽然以前来过几次,但是皇宫里层层叠叠的宫殿她到现在还是分不清楚那是哪。
不知道走了多久,两人终于来到了大殿,冷轻歌目不斜视的走进去,一眼就看到了站在百官之前的轩辕诚,那是不同于往日的神情,满脸严肃,看着她的眼神里也带着淡淡的审视。
冷轻歌心中一痛,不敢再继续看下去,收回视线茫然的跟着王梓桐走到圣上面前,行了一礼,只听到圣上笑呵呵的让他们站起来,又问了一些问题,大多数都是王梓桐在回答,她不过是跟着附和几句,又将那封国书献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