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一簇即发,久不经战事的边境部队对这突然起来的战争没有丝毫的准备,一下子溃不成军,吐蕃军乘势攻一下连占了边境十多个城池直攻到了西边的要塞天益关下。前方战败的战报不断的传到了京城长安,朝野震惊!可是朝野上下那么的多的将军却没有一个敢领兵前去应战,而文德帝殷若却依旧像往常一样去陈宣蓉的宫中饮酒作乐,仿佛这战事就与他没有一点的关系。这下可极坏了朝臣们了,朝臣们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请皇后萧玉儿做主,萧玉儿对战事也是一窍不通,只能干着急。正在这时候一份奏章从西北递到了京城,奏章是晋王殷继业的,他主动要求领十五州之兵抵御外敌。萧玉儿看过奏章之后虽有不忍但又想到不其他的办法也只能应允了,她立即吩咐兵部调兵配合行动,一场反击就这样万般无奈的开始了。
天益关是防御西方的重关易守难攻,吐蕃的军队虽然强大但却久攻不下,士气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吐蕃军便将大军撤回边境,只留下前锋部队在离天益关三十里的地方扎营准备与天益关守军长期对峙。就在这时晋王殷继业已经带着集结的部队向天益关赶过来了,在行军的途中殷继业不断的从战报中得到天益关这边的情况,殷继业也暗暗在心中盘算着对策,最好殷继业决定与天益关守军前后夹击吐蕃军,殷继业也立刻派人把自己的想法通知了天益关的守军。
文德帝二十二年五月十二日,正当吐蕃的前锋军信誓旦旦的谋划着怎样攻破天益关的时候,殷继业带着部队突然从吐蕃前锋军的后边杀了出来,与此同时天益关守关的军队也夹击着杀了出来,吐蕃前锋军突然腹背受敌,毫无准备被打的全军覆没。天朝军队终于在与吐蕃军的对战中取得了首场的胜利,士气顿时也振奋了起来,便有士兵要求晋王带着他们收复失地。晋王年轻气盛,大胜之后心中也早有了这样的打算,于是他留下一部分军队驻守天益关,自己带着其余的部队便向西打了过去。
天益大捷的消息很快的传到了京城,动摇的人心总算是有了些安慰。然而萧玉儿并没有能高兴起来,因为儿子增兵的奏章也随着捷报一起被送了过来。萧玉儿早就在半个月之前战争爆发的时候就命令兵部调兵,很显然增援的部队还没有赶到。萧玉儿感到事情蹊跷,立刻询问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也是一头的雾水,他称自己造就已经像各州颁布了调兵的命令了。萧玉儿十分恼火,命令兵部尚书再次催促各州五日内调兵支援,违令着斩。
那边的殷继业岁乘胜追击收回了几个州,但终因兵力不足而无法前进,只能驻守待援。而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吐蕃的军队也重新整顿又一次反扑了过来。殷继业无法与吐蕃军的主力相抗,只能放弃了已经收复的失地,退守到天益关来。殷继业十分的恼火,连续的向朝廷上书请求增兵,在这期间也只有一些老将军们带着不多的部队赶来,而像幽州等一些握有重兵的州县却迟迟没有派出援兵。两军只得又在天益关又对峙了起来。
萧玉儿也十分的着急,只能去东华宫中找自己的丈夫下圣旨调兵。殷若此刻似乎感觉到自己还是有些用处的,再加上陈宣蓉也极力的劝殷若下令调兵,殷若这才下诏命各州立即调兵。皇上的圣旨下了,幽州等握有重兵的州县这才不紧不慢的调兵前去支援。
然而还没有等到援军赶到吐蕃军却因为粮草不足主动的撤退了,一路上吐蕃军将占领的十几州的州民杀的精光,能抢能带的东西都带走了,只留下了十几座空城给了殷继业。
虽然是胜利了,殷继业看着十几座被烧杀抢掠一空的城池并没有能高兴起来,他很清楚如果援兵能快速的赶来的话这样的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他气愤不过立刻上书要求处置那些迟迟不肯出兵的州刺史。
然而最后的结果还是让殷继业失望之极,他不知道他的父王早已经没有当年的雄风了,他不知道那么手握重兵的刺史又怎是能轻易处置的呐,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他这些谏言最终给他带来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