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泉寺回来了之后,陈宣蓉更加的忧愁了。老道士最后的那句明显是要她离开宫廷,可是她是先皇的妃子又怎么能轻易的离开呐。萧玉儿知道陈宣蓉的心思,但她无法帮助陈宣蓉只能经常的去陪她聊天解闷了,然而忧心的陈宣蓉还是日渐的消瘦了。看到日渐消瘦的陈宣蓉,萧玉儿的心中也多了些愁思,是为陈宣蓉或许也是为她自己。不过很快有一件事情让萧玉儿的心中多了几分安慰。
文德帝十二年六月七日,文德帝殷若下诏停止对传播谣言者的抓捕行动,而且命令各地对以被抓捕的人也不予追究,全部无罪释放了。萧玉儿不知一向坚持的丈夫怎么突然改变了主意,但不管怎样这样的情况总是她所希望的。
“皇上仁爱乃百姓之福啊!”萧玉儿每每不失时机的赞扬自己的丈夫道。
“玉儿认为自朕登基以来,朕对国家人民所做的功绩如何?”殷若若有所思的问萧玉儿。
“皇上自登基以来一直勤政爱民,国家安平富强,四方来朝。皇上的功绩可比秦皇汉武!”萧玉儿心里清楚他这个丈夫有时候是有点任性,但自登基以来也是确实是努力于朝政的。
“恩。”殷若有些得意的微笑着点头,然后说:“朕受命于天,有此功绩理应去泰山祭祀封禅以谢先皇之庇佑、上天之泽爱。”
萧玉儿听到殷若这么一说心里终于明白了殷若为什么要下诏停止抓捕传播谣言者了,原来这个刚有些功绩的丈夫心急着想要显示自己了。然而自古以来能封禅泰山者莫非秦皇汉武,以他丈夫现在的功绩又怎能去封禅呐!萧玉儿知道殷若绝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句夸奖才有了这样的想法的。
“封禅泰山礼仪繁重,现大灾刚过,国力虽复,但恐不能承受这样的大礼。不如过些时段再去不迟。”萧玉儿委婉的劝诫道。
“恩,玉儿说的对,朕当以民为重,封禅之事可再议。”殷若竟没有一点怨言欣然接受了萧玉儿的建议。
“皇上英明!”萧玉儿恭维了一句。可是在她的心中却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丈夫变了,变的有点捉摸不定了,他已经不是那个毫无主张的太子了。伴君如伴虎啊!萧玉儿的心中终于有了这样的感觉。
封禅泰山的事情殷若再没有提起过,他还是又向往常那样专心于朝政,但是来萧玉儿的坤玉宫的次数明显的少了。萧玉儿也不在意,她还是尽力的管理着后宫,空闲的时候去陈宣蓉那里陪她说说话。
文德帝十二年八月,在文德帝殷若宣布了停止对谣言传播者抓捕两个月之后一个有人在京城附近看到祥瑞腾龙流言传出,而且很快的这个流言就天下皆知了。于是,人们纷纷开始议论说这是上天对当今皇帝的肯定和赞扬,皇帝必须去封禅泰山以感谢上苍。这样的议论不只在民间传开,就在朝中也有不少的人建议文德帝殷若前去封禅泰山。
“皇上,次祥瑞乃是上天对皇上的赞爱,皇上若不去封禅祭祀岂不有负上天厚爱。”每日的上朝都有人这样劝谏殷若。
“爱卿们所言皆有道理,只是历来只有像秦皇汉武这样的功绩盖世之主才去封禅泰山,朕又岂能与他们相比呢?”殷若心中十分的欢喜却假意推迟到。
“今日百姓之安平生活皆因皇上勤政爱民,皇上亲平突厥,四方来朝,其功又岂在秦皇汉武之下,皇上封禅祭天臣民们怎会有怨言。”一些逢迎拍马的官员又说到。
“既然如此,那你们去准备,切记一切从简,切不可劳伤了黎民百姓。”殷若装作勉强的答应了。
“皇上!老臣觉得君当以民为先,封禅泰山礼仪庞大、劳民伤财,实不可为。”几天来一直沉默不语的上官固终于开口了。
上官固刚说完殷若的脸色就变了,但他还是忍住了没有开口。
“上官将军乃是两朝老臣,理应为皇上分忧,今日怎么倒反对起皇上来了。”一向与上官固不和的中书侍郎李建乘机攻击上官固。
“皇上切莫怪罪,上官将军也是为江山社稷着想。”宰相张广志早已看出了皇帝脸上的异样,连忙帮上官固辩解道。
“老爱卿一向为朝廷忠心耿耿,朕怎么会怪罪呐。”殷若心里很清楚上官固是他父皇的开国功臣,轻易是动不得的。于是,殷若就顺水推舟的说到。
但殷若终究没有放弃封禅泰山的想法,于是在朝廷争论不下的时候,各地民众向请求皇上封禅泰山,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的请愿书又一份份递到了殷若的手中,朝中自然也没好说些什么了,殷若封禅泰山的计划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