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耀康温润和气的摆了摆手:“在下可不敢当小神医的谢,不让你跟四皇子回京,在下也是有私心的,若非小神医的神药,在下现在可没那么好的体力坐这么长时间。”
秦妙客气说:“那是公子您吉人自有天相,身体并没有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所以这药以喝下去,药效就显了出来。”
沈耀康温雅的笑:“好了,我们两个也别在这里相互客套了。既然小妹你着急回家,我就不耽误你时间了,前几天让阿墨备了一些薄礼,聊表谢意,小妹你回家的时候务必要带上才是。”
秦妙忙摆手:“使不得的,公子您都已经赠了我几个铺子,怎么好再收你的谢礼?”
沈耀康坚持:“说起来是谢礼,其实不过一些布匹茶叶和一些拿着玩儿的小物件,都是铺子里压下来的旧货,不值什么,小妹你不收,就是嫌弃了。”
秦妙知道推不掉,想着几个铺子都厚着脸皮收了,这些小东西上面推来推去的难免矫情,于是开口说:“公子您这里的一个寻常物件,拿去我们乡下,那便是绝顶好的宝贝,我怎么可能嫌弃的,既然公子大方,那我收下就是。”
沈耀康听了这话,当即吩咐了阿墨去将东西都搬到送秦妙回家的马车上。
秦妙这才受宠若惊的发现,原来沈公子连她回家的马车都提前给准备好了,好一个周道细心的人,一时间心里很是感激。
阿墨去搬东西了。秦妙不好再叨扰下去,便向沈耀康告辞说:“沈公子,此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公子身体上面若是不适,尽管派人给我送信就是,我一定尽全力替你调养着。”
沈耀康温厚的应了:“小妹放心,在下好不容易找到了你这位神医,自然后常常叨扰。”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秦妙这才告别了沈耀康,去自己房间里面收拾东西了。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来的时候没有带一样东西,走的时候也没什么好带的,不过是吧房间里面的东西收拾整齐罢了。总不能人走了,留给主人家一个乱糟糟的房间吧?那多不礼貌。
沈公子是个温厚有礼的,秦妙不想在他这里留一个无礼的印象。
中午的时候从沈宅出发,下午太阳西落的时候,回到唐家村。
离家的时候,才刚开始收麦子。现在回家来,麦子已经收完。工匠们不畏天气炎热,重新回到工地,继续盖房子。
车夫帮着秦妙将马车上沈公子给的谢礼一样样的搬进秦家的小院中来。有布匹,茶叶,上好的茶具,还有几样小巧的玉挂件。小玉葫芦,玉佛,玉观音,玉坠,玉环……东西是拿着玩儿的小物件没错可是价钱却是很不菲的。上好的一点杂色都没有的玉质,随便一个小玩意儿拿出来,值个百八十两银子绰绰有余了!
秦家父子三个在工地上面,没有回来。
这会儿家里只有李氏,秦妙媛,还有何花。原本李氏在堂屋里坐着做小孩儿的小衣裳,现在她的肚子已经显了出来,再过几个月,约摸冬天的时候就该生了。听见有人敲门,待四丫头开门,秦妙带着个车夫模样的人进了院子,那车夫又搬了不少的东西进院子。
李氏饶是挺着肚子也坐不住了,放下手上的针线,扶着腰,进了院子,招呼着那车夫喝杯茶再走。
一院子的妇人女孩儿,那车夫哪里敢留?忙推辞说急赶着回镇上复命,逃似得离开了。
何花虽然好奇这些精致的好物件,可那是别人家的东西,她略看了几眼图个新鲜就回去厨房煮绿豆汤了。
秦妙媛翻着那一匣子的小玉件,每一样东西都很喜欢,直赞叹说:“好精巧的东西,瞧瞧这个玉观音,观音身上的衣服上面的纹路都看得那样清楚,这玉本来就小,真难为那雕刻的工匠师傅了。”
秦妙便道:“四姐,既然你喜欢,那这个玉观音就给你戴着好了。”
秦妙媛忙摆手:“我随口一说而已,哪里是真的想要。”
秦妙做主,将那个玉观音往秦妙媛手里一塞:“反正也是别人送的,也没花钱,四姐你喜欢就拿着。回头爹和大哥二哥回来了,这些东西也要让他们挑。大家都有份儿,不会偏着你。”
秦妙媛听了这话,才收了那玉观音,也不舍得往脖子上戴,而是收进了身上那个最近新做的荷包里面,宝贝的不行。这可是她长这么大得来的第一样玉器。
李氏这边虽然也觉得那一匣子小玉件挺精致,可是她刚听秦妙说这东西是别人送的,忍不住问:“妙妙,你这些天都去了哪里?这些东西到底是谁送的?”
秦妙回答说:“说来话长。我这大半个月可是见识了不少大人物呢!”
听闻自家小妹见识了不少大人物,秦妙媛一个没忍住,问她:“大人物能有多大?比县令还大吗?”
秦妙凑近自家四姐,低声说:“比县令大得多,人家是京城里头来的。”
秦妙媛立刻捂了嘴,不敢往下问了。
秦妙本来只是想和自家四姐开个玩笑,看她一副被吓住的样子,摇了摇头,没再说话。
何花这些日子一直跟着她娘余氏来唐家庄做工,余氏在秦家的工地上当厨娘,她一个没出阁的丫头便来了秦家给李氏做孕妇餐。收麦子的时候回去了几日,这不恢复上工之后便又跟着她娘来了秦家。
这会儿厨房里面绿豆汤煮好了,便盛到大陶碗里端出来放在一边冷着。口渴的时候盛上一碗喝,既解暑又解渴。
秦妙这一路上坐马车,马车不防晒,里面热得不行,出了不知道多少汗,这会儿见了绿豆汤顿时就渴的不行,忙要去厨房里拿碗来舀绿豆汤喝。
何花见秦妙舔着嘴唇进厨房,忙说:“你快去和婶子说话,我给你们盛好了端进去。”
秦妙也不和她客气,当即答应说:“那谢谢何花姐了。”说罢拉着李氏进了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