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眼睛里的彼此
叶萱2016-07-29 23:304,095

  姐姐咚咚第一次见到弟弟叮叮的时候,是叮叮出生后的第二天。

  那是冬天,一岁零九个月的咚咚姐姐手抄在羽绒服口袋里,像领导视察工作一样表情镇定地信步踱进病房,一进门就看见坐在床上的妈妈一脸坏笑地问:“宝贝,叮叮在哪里?”

  咚咚姐姐乐了,她开心地扑向妈妈身上盖着的被子,豪迈地掀开,表情却瞬间变得迷惑——那个每天都要摸一摸、亲一亲的大肚子哪里去了?妈妈明明说过那里面有叮叮的呀!

  她抬头,看见妈妈乐呵呵地指着旁边一张小小的婴儿床上的一“坨”小小的、红彤彤的肉肉告诉她:“那里,那是叮叮,你的弟弟。宝贝,你有弟弟啦!”

  咚咚姐姐惊讶了,她小心地凑到婴儿床前,各角度端详了起码五分钟,这才伸出手摸一摸弟弟的脸。大约觉得弹性很不错,姐姐高兴了,迅速张开五指,使劲,捏!

  伴随着弟弟嫩嫩的小脸和没闭合的囟门被按出两个大大的窝,弟弟嘹亮的哭声响彻病房!一秒钟之内,有人围上去查看弟弟的“伤势”,有人安抚同样被吓了一跳的姐姐,病房里乱作一团。

  姐弟俩的第一次会晤,就这样在鬼哭狼嚎的乱七八糟中结束……

  弟弟的人生,也就此在姐姐欢乐的抓、挠、捏中拉开序幕。

  早晨,姐姐睡醒,第一件事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妈妈房间,扑到弟弟小床边,端详三秒钟,凑近了亲一亲,然后飞快地伸出手,唰!弟弟脑门上顿时多出几道红杠杠!

  伴随着弟弟“哇”的一声哭得那叫惨绝人寰,姐姐却高兴极了,赶紧指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弟弟给妈妈献宝,“他哭啦!叮叮哭啦!”

  往往这时候,旁边那个特别不靠谱的妈会嘴里说着“咚咚你不能这样,弟弟会疼的”,手下则娴熟地从床头柜里拿出碘酒和棉棒给儿子的伤口消毒,一边还没忘指着儿子皱到一起的五官哈哈大笑,“咚咚看,弟弟的脸皱得像核桃皮儿!”

  没想到姐姐迅速学会了这句话——从那天起,大约长达两个月的“每日一抓”后,一定会响起姐姐欢乐的感叹:“叮叮,核桃皮儿!”

  这时,姐姐咚咚二十三个月,弟弟叮叮两个月。

  开始时我们很难形容出这个阶段姐姐对弟弟的那种奇妙的感情——在家里依然“窝里横”,抓弟弟脸,拍弟弟头,压在弟弟身上打滚,不亦乐乎;可是出了门又“护食”,不允许任何人抱弟弟,甚至不论谁探头看一眼叮叮,她都会哭着喊“我的我的,叮叮是我的,不要看,叮叮是我的”。

  就好像上一刻,当弟弟躺在摇椅上的时候,假使姐姐够闲、心情又够好的话,会冲过来推开妈妈说“妈妈你走吧,我看叮叮”,继而俯下身看着流口水的弟弟道:“叮叮,小帅哥,你吃饭了吗?你不要吃手,叮叮,你吐泡泡吗”……那样的和蔼真让人想不到不过几分钟后,当姐姐发现弟弟手里攥着自己的玩具或图画书甚至她已经不看了的布书时会一边使劲抢夺,一边发出惊声尖叫:“那是我的!!”

  好吧,后来我们算是看明白了:其实,玩具是姐姐的,书是姐姐的,弟弟也是姐姐的,本质上,在姐姐眼里,以上种种,都是娱乐设施而已。

  然而,自始至终,喜欢笑的弟弟却由衷崇拜姐姐。

  弟弟的宗旨基本上是“别人笑,我就笑”,所以姐姐唱歌跳舞大笑的时候他都咧着嘴欢快地踢腿蹦跶,眼睛时刻追随姐姐的身影,姐姐亲吻一下他的脸能笑好半天……但尽管如此姐姐还是不肯给他看自己的布书。

  于是妈妈只好发挥姐姐的主观能动性,怂恿姐姐给弟弟讲课。姐姐选择了布书里“认识数字”这一课,翻开,指着数字道:“叮叮,这是什么?”

  见叮叮只是撕咬“课本”,姐姐很不满意,赶紧把“课本”从叮叮手里拽出来,又一边指着一边说:“还是妈妈说吧,这是什么?”

  妈妈答:“10。”

  “这个呢?”

  “9。”

  “这个呢?”

  “8。”

  ……

  说到“1”后,姐姐爽快地合上“课本”,拿起就走,“好啦,讲完啦!”

  妈妈撵在后面追,“哎哎,书放下,弟弟还要复习一下,不能讲完就走吧?他理解得了吗?”

  姐姐想一想,终于把布书扔回到弟弟面前,转身飞奔而去。妈妈怜悯地摸摸叮叮的头,“叮叮,你终于可以玩这本书了……”

  妈妈这样说的时候,叮叮一边欢快地揉搓着布书里面的响纸,一边越发欢快地啃咬着书页,直咬到里里外外都是口水……

  这时候,姐姐咚咚二十六个月,弟弟叮叮五个月。

  又过一个月,叮叮学会了两项新本事:坐与爬。

  学会坐的弟弟终于可以坐在放低的宝宝餐椅里毫无怨言地给姐姐做活体模型玩“过家家”——只见姐姐装作手里拿着剪刀、梳子,忙碌地给弟弟“剪头发”,偶尔还要隔空装作捞水洗头、涂洗发乳之类的。这让我想起大学时中国戏曲史课堂上老师讲过的“虚拟表演”,原来,“贵妃醉酒”什么的,都不是创造,是本能……

  学会爬的弟弟开始从床上、沙发上往地板上扑——姐姐当然不能容忍弟弟在自己面前摔跤,于是站在床边一边往里面推弟弟一边道“进去,小宝贝,进去”,弟弟不理,还在往外爬,姐姐怒了,无视站在旁边看热闹的妈妈,迅速低下头,“吭哧”一口咬在弟弟脸颊上!一声惨叫,弟弟瞬间涕泪横飞!此后几天,弟弟白嫩的小脸蛋上就一直带着一圈紫色的牙印,若问姐姐“这是谁干的”,姐姐会豪迈地答:“大宝贝!”

  到这时,已经没有人担心姐姐会不喜欢这个弟弟——姐姐怎么会不喜欢弟弟呢?她恨不得天天端一小碗水果泥喂弟弟,一边喂一边喊“啊呜,啊呜,叮叮张大追(嘴)”;去外婆家度假,通过视频看见妈妈怀里的叮叮时,兴奋地尖叫着扑到电脑屏幕上拼命亲,直到屏幕上满是口水;她甚至不能容忍妈妈说别的小宝宝长得帅,因为“他不是小帅哥,叮叮是!叮叮是小帅哥!”;就连路过蒙奇奇专卖店的时候都要拦住妈妈的脚步,急切地摆手说“不进去!不好看!我不喜欢!我喜欢叮叮,叮叮是个小帅哥”。

  噗……妈妈很崇拜地想:闺女,你是得多爱你弟,才能这么给妈妈省钱啊……

  再后来,姐姐对弟弟的喜欢上升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含蓄、深沉、蹂躏并疼爱——比如每天早晨,我上班前例行跟咚咚姐姐拥抱亲吻,亲完转身要走,姐姐急了,“还没亲叮叮!”我说:“不亲了,妈妈赶着上班。”没想到姐姐当场发飙,“不行!还有叮叮!!”没办法,只好又把儿子抱过来亲一口才得以出门。

  再再后来,当姐姐成长为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的时候,当她有了生命中第一个男闺蜜的时候,当我们所有人都以为那是她最好的朋友的时候,某天,老师突然问:“咚咚,你最好的朋友是谁?”顶着小男闺蜜热切的眼神,咚咚认真想了想,还是笃定地答:“是叮叮。”

  渐渐地,姐姐一边欢乐地欺负着尚不足以自保的弟弟,一边与这个弟弟难舍难分——弟弟在家玩,姐姐就坚决不上幼儿园;弟弟到姐姐所在的幼儿园上早教课,姐姐就必须跟着他!所以某天早上,在姐姐抱着弟弟号啕大哭依依不舍的时候,妈妈实在没办法,只好答应带上叮叮送姐姐。只可怜叮叮还晕车,在送姐姐上幼儿园的路上吐得一塌糊涂……

  而弟弟呢,即便是第N次在争抢中落败,也会第N+1次站起来,继续黏在姐姐身后做小尾巴:姐姐在前面跑,叮叮就在后面追;姐姐炫耀自己运动会的二等奖奖状,叮叮二话不说热烈鼓掌;姐姐唱字母歌、炫单词,一岁多的叮叮没用几天就能从“ABC”说到“OPQ”,知道“蓝色”是blue,喜欢咯咯笑着故意把“苹果”的apple说成“哎哟”;遇到妈妈需要加班的夜晚,两人脑袋挨脑袋靠在一起画画、戏水、过家家,欢天喜地不孤单。

  还有育儿嫂给我讲:白天,叮叮在家常背着姐姐淘汰下来的粉红色小背包乱转,指着满屋子的玩具嘚瑟,“介(这)系(是)我的!”“介也系我的!”“介些都系我的!”听得我瞠目结舌,因为我只见过姐姐放学回家时,隔着一道门就能听见叮叮笑着跑近,“姐姐回来啦!”一边说一边踮起脚尖推开家门恭迎姐姐回家,然后迅速跟在姐姐身后,只要姐姐一声吼,立马把满屋子玩具献给姐姐!什么叫“山中无老虎,‘兔子’称大王”?想必这就是了。

  也正是这个看上去常常被姐姐欺负的小男孩,他渐渐长大,渐渐成为一个疼姐姐的“小爷们儿”——某天傍晚,咚咚正坐在我床上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草莓,刚睡醒的叮叮脸蛋红扑扑地跑了过来,突然看见他姐面前的那堆草莓,眼睛一亮,伸手就向最上面那个最大的草莓抓去!只是还没等够着,姐姐一声大喝“那是我的”,吓得叮叮赶紧把手缩了回去。短暂的僵持中,我不动声色地旁观这个还不满两周岁的小男孩,只见他纠结了几秒钟,然后遥遥指着那颗大草莓侧面一个不显眼的浅白色疤痕糯糯地解释:“我七(吃)坏的……”我愣了一会儿才晓得问:“那谁吃好的?”只见白净斯文的小男孩手扶着床沿,小声答:“姐姐……”那一刻我惊讶失语,而我身边的咚咚在沉默几秒钟后,伸手从碗里挑出来一个又大又红的草莓递给弟弟,声音清脆地说:“叮叮,给你个好草莓!”

  ……

  所以,你看,作为两个宝宝的妈妈,我每天都很矛盾——我盼着时间你快快地走,走到有朝一日,谨慎的姐姐可以保护调皮的弟弟;再远一点,健壮的弟弟可以保护花季的姐姐;再再远一点,你们彼此扶持彼此保护,直到生命尽头。可是,我又怕时间的脚步太快,我来不及再多抱一抱眼前这两颗白嫩嫩的“人参果”,来不及分享更多他们的童言童语、稚气单纯。

  我苦乐参半——姐姐任性发飙大哭大叫的时候,弟弟磨磨蹭蹭不好好吃饭的时候,还有两人争相闹觉或一起感冒的时候……作为一个长期睡眠不足的妈妈,那可真是对灵魂的考验。然而,我从不后悔曾经的决定,也不畏惧未知的将来,因为我从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了最天真的依恋。

  我期待着,期待以后的日子里,因为一个弟弟的存在,姐姐会更懂得如何与人愉快地交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以及换位思考三省吾身的意义;弟弟也能向姐姐学习独立就餐不挑食,出门自己走而不用大人抱,有良好的专注力并热爱阅读、热爱运动……

  那是奇妙的挑战,是我们未曾体验过的课题,是我们一步步摸索着往前走的路。

  而我的孩子们,愿多年以后,那也是你们彼此最美好的记忆。

  要知道,妈妈心态够阳光、够积极,才不会把生活的重压转移到家人,尤其是孩子们的身上。所以,想要一个乐观开朗肯奋斗的孩子,请务必先成为一个乐观开朗肯奋斗的自己。而一旦成为这样的自己,所有那些麻烦,会自动转化为生活的乐趣。

继续阅读:1.5倍的麻烦与2倍的欢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