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三年时光紧
米四格2017-03-05 09:003,148

  转眼就过了三年。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三年,足够念完地狱一样的高中,向着青春的新起点欢呼雀跃。

  三年,足够认识一个人,爱上一个人,再忘记一个人。

  三年,足够让职场菜鸟,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就像遗忘也需要时间一样。

  只不过,有些人,成了过眼云烟;有的记忆,却特别顽强。

  索溪路上的“索溪咖啡馆”,最近因为成功被一档美食节目选中而名声大噪。

  让它出名的倒不是特调的拿铁、摩卡、卡布奇诺,而是这里自酿的樱桃气泡酒。

  咖啡馆里,两个女生面对面坐着,桌上摊着大批量的红色卡片。

  唐颂伸手摸过点餐之后就被撂在一边的爱尔兰咖啡,尝了一口,已经冰冰凉。

  “元妙青同学,你这还有多少请柬得写啊?”唐颂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写了这一下午,光是你们俩的名字,我都要看吐了。”

  “估计还有100多张吧” 元妙青理了理宾客名单,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主要是他那边要请的人太多了,辛苦我的伴娘当壮丁了……”

  元妙青从淘宝上买的这种请柬,是每张只要九毛九的通用版。也就是说,宾客名字、新郎新娘、典礼的时间地点通通都得人肉抄写。

  “王明顺干什么去了?订酒店他不管,买喜烟喜酒也不见他的人影,这些活全是我干的。到底是他娶你,还是我娶你?”对于新郎官的这种不见人、不出力的行为,唐颂早就恨得咬牙切齿,“你查查字典去,‘伴娘’和‘杂役’绝对不是一个词!”

  “我老公工作忙啊……”元妙青笑盈盈地抬起头,“我把他发配出去,好好赚钱去了!”

  “打住啊!你们俩还没领证呢,别老公老公的……”看她畅想的这么认真,唐颂好不容易才憋住笑,“诚心挤兑我这个单身女青年是不是?”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可以贴上好几道标签。

  比如唐颂和元妙青这两个名字中间,可以贴上“大学室友”、“闺蜜”、“铁磁”、“不明真相群众眼里的蕾丝边儿”等等标签。

  看着励精图治的元妙青,终于要穿着婚纱、踩着高跟鞋,一溜烟地冲向婚姻殿堂,唐颂自然得全力保驾护航。

  哪怕,唐颂也不是那么看得顺眼那个新郎。

  “请柬任务”大功告成后,唐颂从包里掏出手机,装模作样地举到元妙青嘴边:“元小姐,我是记者唐颂,听说您下个月就要结婚了,现在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又犯职业病是不是?”

  “配合一下嘛……”唐颂现在的表情只能叫做“嬉皮笑脸”。

  “我觉得特别幸福……能嫁给他,特别幸福……我连以后孩子的名字都起好了,就叫王幸福!”

  “王幸福?”唐颂眨眨眼,“你能不能查查字典再给孩子取名字?”

  “你能不能职业点?”元妙青踢了她一脚,“还有,给我当完伴娘之后,你的‘未婚’身份就没有意义了,赶紧找个像样的男朋友才是正经事。”

  “找着呢,不是没有合适的吗?”

  “我看,不是没有合适的……”元妙青不怀好意地笑笑,“是没有比李凯撒合适的!”

  “还能好好聊天吗?”

  唐颂和元妙青嬉笑着。

  大咧咧地。

  毫不在意地。

  谁也没看出来,在那个名字出现的那个瞬间,唐颂心里不自然地抽紧了的那一下。

  这三年的时间,每个人都在努力成长。

  唐颂,电视台深度调查组记者。

  姚子夏,电视台时事新闻组记者。在她向往的“电视台一姐”路上越跑越带劲。

  元妙青,望洋集团行政部企宣专员。当然,现在她更重要的身份是“准新娘”。

  电视媒体和大多数传统行业一样,都是越来越不景气。这三年,收视率下滑得特别严重:最初简简单单就能上9就收视,现在也只能勉强维持在3左右。

  观众的收视习惯在改变,新媒体的冲击就在眼前,传统媒体如果不变,就只有死路一条。

  电视娱乐节目尚且还能挣扎着创新,新出个花样,创出个好收视。可是,新闻,却没有那么大的变化空间。所以,主任决心在新闻深度上下功夫,也就有了深度调查组。拍调查类新闻起家的大野老师自然挑起了大梁,他的爱徒唐颂成了“主力组员”。

  听说自己的女儿目前正在致力于各种“暗访揭秘”,唐妈妈一个电话就顶了过来:

  “你这个工作干脆不要干了,太危险了!”

  唐颂的回答倒也简单:

  “最危险的地方是家里,那时候您跟我爸又抄菜刀又点煤气的,什么场面我没见识过……”

  听了这话,唐妈妈的语气反而缓和了下来:“唐颂啊,你自己跑到那么远的地方,现在还做这么危险的工作,我实在是不放心啊……”

  “其实,也没有那么危险,不像您想象的那样,”听见妈妈满满的担忧,唐颂只好用事实来宽慰她,“就算真的遇到了什么危险,他们肯定都会对摄像下手的,因为摄像拿着机器,特别显眼。”

  就这样,唐妈妈放心了。

  拍这样的调查类新闻,说没有危险,那肯定是骗人的。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有市民打来热线电话说,车站后广场的路边常年有人收购偷来的二手电动车和自行车。而且场面很大,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收售市场。唐颂他们暗访了三天,终于密拍到了交易内幕。谁知道,就在即将完工的时候,出了事。

  最后一个画面,需要拍一个黑市的全景。为了不让对方发觉,他们特意开车绕到了市场对面的一个小角落里。摄像扛着机器,站在车顶上,收了个一览无余的全景。结果被一个眼尖的贩子给瞧见了,他吆喝一声,十几个贩子疯了一样地就冲了过来。

  这个时候,一种叫做“职业本能”的东西开始奏效。

  “唐颂,给你,快跑!”还在车顶上的摄像“本能”地把摄像机交给了唐颂。

  唐颂“本能”地接了过来,也顾不上这个将近20斤的笨重家伙,自己是不是拿得动,撒开腿就往远处跑。

  这些人当然都不是善茬儿,各个身上“描龙刺凤”,其中一个还随身揣着精神病证明,扬言说他打死人也不犯法。

  接着,唐颂报了警。在警车的护送下,他们才安全离开是非之地。

  尽管现在的工作是这么的惊心动魄,可是唐颂却丝毫没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

  一是因为这个时候,大野老师确实需要她的帮忙;二是因为,做一个出色的调查记者,本来就是她当年报考新闻专业的初衷,如今也算是心愿得偿了。

  唯一和当初预想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职场原来是这么个复杂的地方。

  带给她这种想法的,是当初那个一口一个“唐颂姐姐”叫着的姚子夏。

  “唐颂啊,你系统里的空间满了,赶快来删一下。”

  唐颂小幅度地朝发出声音的地方扭了下脖子,没有说话,随即又小幅度地把头正了回来。

  “怎么耳朵还不好了呢?我跟你说话呢!”姚子夏腾地站了起来,鼻子眼睛嘴全都写满了不乐意。

  “怎么?你现在连这个都要管吗?”唐颂还是没有看她,端起杯子,认真地喝起水来。

  “这是周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每天监督大家不要多占用系统空间,要是系统瘫痪了,谁负得起责任?”

  锥子脸、杏核眼,姚子夏生起气来,就像是带妆的京剧青衣一样,满脸都是戏。

  唐颂也不打算跟她正面冲突,因为姚子夏现在是周思南的心腹。如果她们之间起了争执,势必会把周思南和大野老师牵扯进来:

  “好,一会儿我会删的。”

  姚子夏可等不了了,一边点着鼠标查着唐颂的库存内容,一边皮笑肉不笑地嚷嚷:

  “你这里面都是多少年前的素材了?你可真是够念旧的!”

  唐颂的心,忽然咯噔了一下。

  像是凭空被人踩上了一脚,没来由地,憋闷了一阵。

  其实,也不是没来由的。

  那些陈年的素材其实早就不能用了,因为当年的那些场景已经都变了——种树的地方盖起了楼,有水的池塘填进了混凝土,早就没了使用价值。

  可是,她就是不愿把它们删了。

  3′55″的车来车往、4′02″的新建社区、2′16″的绿道公园、5′09″的俯拍河道……它们默默地被保留着,被一个无形的文件夹归纳在一起,而文件夹的名称虽然没人能看到,可是却也异常清晰醒目——“李凯撒拍摄”。

继续阅读:第62章:各有各的招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时光记得李凯撒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