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业已将网吧当成了家,将宿舍当成了旅馆,偶尔回来住住,表明他还没有忘记自己是该校的学生,没有忘记自己是这个寝室的一员,他还有最低的原则和底线没有逾越,他还会在热情退却之后抓住一些现实世界中难能可贵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叫做人缘。他的人缘很好,所以他们寝室的三个人都跟着他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与他并肩,与他骈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时候他们三整整一个学期都不见人影。如此看来,网瘾的传染性与禽流感相比也是不遑多让。抵抗力弱的人当有自知之明,能避多远就避多远,实在避不了也不要往网吧里钻,因为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不容乐观,不太好看,尽兴后生气尽泄,人如枯槁,似丧尸般萎靡而不振,长此以往,必将大限不久已。这并非危言耸听,现成案例不胜枚举,猝死者皆是年轻一辈,猝死地点都出乎意料的一致:不是网吧一楼,就是网吧顶楼。
约炮和泡酒吧的性质追本溯源可以归纳为两点:一点是为了钱,一点是为了欲望。若要分开来讲,不同点的界限又比较模糊不清,不太容易梳理整齐而远离误区,只能合二为一,趁逸兴遄飞之际浅斟慢酌,妄谈遣怀。
对于穷屌丝来说,他们可能更偏向于不用花钱就能获得一种别样的刺激和激情的方式。传承工具不外乎就是微信、陌陌之类的同城交友软件,尤以微信泛滥成灾。我们只要动手摇一摇,就能轻而易举地搜索到世界各地在同一时间与自己有此相同动作的人,我们可以查看他们注册在微信中的资料,有可能虚假,有可能真实,不过这不是重点,因为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彼方发送一个微笑、打一个招呼或发一句无关紧要的句子,或用打字,或用语音,以期得到对方的验证并加以好友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畅所欲言谈天说地以至激情澎湃不可自已。
实际上,微信作为腾讯旗下所新研发的聊天工具之一与QQ的功效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就是微信的使用比QQ更加自由,更加随心所欲。它们的本质就是聊天,不过从微信诞生后不久,它的本质就悄然发生了蜕变,变成了年轻的男男女女们调情和出轨的最佳软件。我曾经研究过很长时间的微信,我发现在微信上登录的男男女女的不约而同都是清一色的寂寞和无助,或者感情受到了严重创伤,来微信上寻求**以得安慰。这是主流,除此之外,还有打广告推销产品的,提供****的,搞同性恋的,打酱油的等等,纷繁复杂,三教九流,如大杂烩般搅合在一起,迷了人眼,失了人心,让我们在虚拟的大千世界中莫可难辨。
关于谈恋爱的问题在大学之中早已蔚然成风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成得少,败得多,大部分人都无疾而终,毕业后一拍两散已成既定的结局。因为大部分人只是抱着一种玩玩的态度,在好奇和欲望的驱使下,去感受,去体验,并不如何当真,好比一场游戏,当游戏结束后便各奔东西,无牵挂也无忧虑,该干嘛干嘛,一切照旧,似乎生活从来都不曾改变。青春期的荷尔蒙分泌之旺盛,丧失信仰和理想并且没有远大目标的人很难把持得住,这也造成了数不胜数的悲剧的诞生。这些情况无需多说,因为结果都一样,开头都相似,早已丧失新鲜感而变得了然无趣,枯燥无味,甚至业已麻木,但是在麻木之前我们的心还是会隐隐作痛,然后喟叹之气便油然而出,久久不能散去。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不去强求,不去刻意施为,即使无疾而终也比鲜血喷涌的凄厉场景好上百倍、千倍,最不济也还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永远驻留在心间,不会湮灭。
不要认为抽烟和喝酒是小事,它们的危害与吸毒相比也是不遑多让,堪比伯仲。抽烟的直接危害是肺的污染和严重损毁,而这种危害的波及范围及损毁程度是自己的若干倍,也就是说,在一个固定的空间中,如果有一个人抽烟,那其他人就成了直接受害人,他们被迫呼吸着吸烟者吸入肺中又徐徐喷出的废气,经过二次排放,它的杀伤力更大,得肺癌的几率也成几何倍增加,曾有报道说一位女士从来不抽烟却莫名其妙的得了肺癌,肺被熏成了烟囱,该女士大感纳闷儿,经医生反复询问才知晓其中原因是因为她所在的办公室中几位男士烟瘾奇大,几乎每天一包,该女士经过长期“熏陶”,习以为常之下便无可奈何的成了吸烟者的牺牲品了。有些人总喜欢做伤害自己的事情,如果屡劝不改,那也没必要再劝了,他要伤害自己,就由得他去,只是希望他伤害的仅仅是自己,不要将别人牵扯进来。在我看来,吸烟这事是所有损人不利己的事件当中最严重的一件事了,而且级别之最,史无前例,空前绝后,望大家慎重视之。
很多人抽烟只是一种无聊时间下的一种更加无聊的情感的宣泄和沉思,不能算是一种瘾。若当真有瘾,完全可以废寝忘食而不顾其它。纵观吸烟者,无一人能达到此种境界。他们一样要吃饭,要睡觉,要工作,要娱乐,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与抽烟可是泾渭分明,钉是钉,卯是卯,很难混杂在一起,也就不可能同时进行。那么,要戒烟的话也就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了。只要找到一件比抽烟重要的事情,就立马能够丢掉烟枪,奋勇向前了。
相比之下,作为不似兄弟,胜似兄弟的酒就不好弄了。因为酒能够醉人,醉人就能控制你的神经,模糊你的思想,改变你的志气,降低你的恐惧,让你在浑浑噩噩之中悄然演变成魔鬼的奴隶而自己竟然毫无所觉。出事之后才后悔我为什么要喝酒?只是已然迟了,酿下的惨剧如泼出的水根本无法收回,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喝酒之前好好想想可能出现的后果呢?有些后果完全可以杜绝,可以避免,可是一沾上了酒,什么都忘了。有时候我实在难以理解一些人喝酒的理由,以为醉了以后世界才是最美好的,以为在半睡半醒、浑浑噩噩之间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总而言之,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国,而这种理想国只有在喝酒之后才能感悟得到,那时他们会带着一种凄凉的笑,一种解脱的笑,细看之下,与疯子无异,据死人不远。这种感觉很爽吗?大家很羡慕吗?好啊,那就效仿啊,纷纷喝得酩酊大醉,喝得上吐下泻,喝得死去活来,喝得形容枯槁,等到再也回不了头的时候再来后悔吧,那个时候,会有人看你们的笑话,那个时候,我相信,你再也不会拥有曾经记忆深处那看似风轻云淡不以为意的一丝一毫的潇洒了。因为死人都不好看,何来“潇洒’二字?我也会听到一些“人生不喝酒,活着有什么意义”的之类的话,我听了往往会笑,然后揣测着他下一句话是不是“人生苦短,还须及时行乐”呢?如果这样,我更会开怀大笑。如果他真尝到了苦短的滋味,他是决计不会喝酒的。我妈有位同事,嗜酒如命,陪下属喝,陪领导喝,最后喝成了胃癌,只剩半条命了,现在是滴酒不沾,只为续命。好了,现在苦短了吧,不喝酒了,戒了,为什么?因为他觉得生命比喝酒更重要。不要说什么有无意义的话,也不要说什么及时行乐的话,因为苦乐永远不是一个界限清晰定论准确的词语,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乐”理解为荒淫无度的生活,也不能将“苦”简单的规划为不喝酒,不抽烟,不泡吧,不赌博的简单到枯燥乏味的生活。二者之间完全没有等号和等价值的东西可供攒阅,我们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是希望内心得到一种宁静和惬意,而不是糟蹋身体,挥霍青春,做一些后悔莫及的事情。这都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不仅行动,语言,连思维也停滞在无理取闹的孩童阶段,他们偏执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什么是该做的不该做的完全无法区分,只凭着满腔热血和刹那芳华投入熊熊火焰中,任凭如何烧得万劫不复也在所不惜,空留后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