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炯炯有神2017-02-07 17:007,235

  定国公府里面,定国公从宫里回来后就直接去了定国公夫人住的秋院。

  “老爷,太后叫你进宫可是有什么事情?”定国公夫人亲手给定国公端上一杯茶,轻声问。

  定国公端着茶并没有喝,垂眉沉思一下,突然问道,“寿亲王世子,你觉得怎么样?”

  定国公夫人怔楞一下,细细回想道,“那孩子我见过几次,举止有度,不骄不躁,相貌自不必说,皇家的人没有几个长得丑的,总体来说,是个不错的。老爷你怎么想起打听他的消息?”

  定国公这才道,“太后的意思,想让咱们家和寿亲王府联姻。寿亲王虽然不爱管事,他本人却是宗人府的宗正,能和他做了亲家,宗室里面咱们也就有人了。”

  “那老爷是想让咱们的哪个女儿送到寿亲王府去做妾?馨儿还小,兰儿今年十四岁,年纪刚刚好。”

  虽然不赞成他们府里的女儿送到寿亲王府为妾,但既然是太后发了话,她也不能反对,左右不过一个庶女而已,就是传出去名声不太好听,人们议论也议论不到她的头上。

  定国公看他一眼,“不是兰儿,是姝儿!”

  “什么?!”定国公夫人立刻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跳起来,尖声道,“不行,我不同意!我统共就这么一个女儿,竟然要送出去给人做妾,老爷你是在拿刀子挖我的心么?!再说了,咱们定国公府虽然比不上寿亲王府尊贵,却也不是什么下三等的人家。把兰儿送过去给寿亲王府世子做妾,传出去了我还怕别人戳我脊梁骨,说我这个嫡母不慈,说咱们定国公府巴结寿亲王府,你现在竟然想要把姝儿送过去?你这样子,不说姝儿会不会怨恨咱们,就是我也没有脸再出门了!”

  说完,负起的在一旁坐下,扭着头不去看定国公,用行动表明,她坚决不会同意此事!

  只要想想,她就觉得替自己女儿委屈。

  当初她本想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娘家侄子,她的娘家虽然没有定国公府富贵,却也是一流的勋贵人家,又有大哥大嫂看顾着,不用担心女儿嫁过去会受委屈。

  哪成想,这边她刚把话递过去,那边梁王就奉诏入京,太后就发话姝儿的婚事由她做主,不许他们随意许配了人家。

  后来从定国公嘴里知道,太后想的是等梁王上位之后,先让姝儿嫁给梁王做侧妃,然后再图谋正妃的位子。

  有了这个许诺,她心里才踏实些,所以这两年才没有着急女儿的婚事。

  谁知道现在梁王还没上位呢,太后竟然就想拿着姝儿给梁王做踏脚石。

  她好好的女儿太后竟然想送出去做妾,也真亏她想得出来!

  越想越愤恨,定国公夫人现在连定国公都怨上了,有这样坑害女儿的父亲么!

  定国公脸色一沉,有些不悦,“你就是这么个急脾气,就不能听我把话说完么?姝儿是你的女儿,也是我的女儿,我难道能害她?既然是联姻,自然是要让姝儿嫁给寿亲王世子做正妻,当妾?你那脑袋里怎么想的?”

  “可是寿亲王世子都已经订了亲,连婚期都定好了,就等着今年一入八月里成亲呢。”定国公夫人反驳道,“难道你也想学安乐侯府那一家子,让咱们的女儿给朱青冥做平妻?”

  “如果寿亲王的世子妃成亲之前出了意外,这个婚约还能继续么?到时候寿亲王府世子担上克妻的名声,咱们再将姝儿嫁过去,他们只有感激咱们的,就是姝儿,你也不用担心她嫁过去会受委屈。只要将寿亲王府争取过来,日后等梁王上位,有梁王和太后撑腰,姝儿在寿亲王府里面还不是说什么就是什么?”

  定国公夫人恨声嘀咕一句,“说来说去,还是为了梁王!”不过她也知道现在他们定国公府早就和梁王绑到一起了,只有梁王好了,他们定国公府才能好,否则,他们府上首当其中的就是第一个被宗室和其他几个王爷灭掉的。

  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情,哪怕她心里觉得不妥,也只能委屈自己的女儿了。

  见自家夫人很快就接受了这件事,定国公满意的点点头,叮嘱道,“这件事你先不要透露出去,等事情定下来之后,你再去寿亲王妃那里探探口风。”

  所谓的事情定下来,就是说准寿亲王世子妃意外身亡。

  定国公夫人点头,“这点不用老爷你嘱咐,我也知道该怎么做。倒是最近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科举舞弊之事到底怎么样了?昨个大嫂见了我还问我来着。”

  她娘家的侄子去年秋闱时也下场了,而且考了个二甲第三名的好成绩,现在已经安排着进了翰林院任职。要是去年的科举成绩作废,岂不是说他们白高兴一场么?

  “这是小事,成王找人吵嚷几次也就过去了,没有真凭实据,他翻不出什么浪花来。”定国公从来就没为这事发愁过。科举之事早就过去了半年多,当时如果查或许还能查出点什么,现在再去查,铁定半点线索都没有。

  毕竟当初安义并没有透题,而是在那些不受管束的学子饮用的水当中下了点让人神智恍惚的药物,影响他们作答而已。

  听了定国公的话,定国公夫人放下心,“这就好。有了老爷这话,我这就去给大嫂回信,省的他们担心。”

  结果定国公这话刚说了三天,大理寺那边就接到了安义滥用职权,排除异己,打压学子的罪证。

  这些罪证,还是安王派人送过来的!

  这些罪证条缕分明的记载了安义下药坑害学子的详细过程,连药物名称都有,且还有当时受害的数名学子和京城里有名望的三名大夫作证,还有当时这数名学子看诊的脉案,脉案上清清楚楚的记载着这些学子体内都有曼陀罗的余毒。

  原来这些学子们坚持完考试下来后,总觉得在贡院里的状态不对劲,这才去看大夫,结果还真让他们查出来了问题。

  只不过当时人们都知道这场秋闱是梁王一力促成的,主考官安义又是梁王的手下,梁王上有太后撑腰,下有定国公一党支持,在朝堂上正是得意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即使揭露出来事情真相,也很可能被梁王打压下去,搞不好连命都保不住。

  所以这些人干脆忍气吞声,没有声张此事。

  直到今年出了南蛮三王子调戏董太傅的孙女,致使董太傅在太庙大骂梁王和太后,最后触柱而死,梁王被众人声讨的事情,又赶上成王调查去年秋闱五笔案,这些学子们才觉得机会来了。

  姜明也是他们这些人里面的受害者,只不过因为体质特殊,姜明喝下含有曼陀罗汁液的水之后就昏迷不醒,被送出了考场。算起来,姜明是这些人当中受害最深的,因为姜明在这些文人当中本就小有名声,再加上这次共同受害,这些人无形中就以姜明马首是瞻。

  姜明临去荆州之前写信将这些学子们都召集到一起,由安王出面将那些大夫和脉案拿到手,这次收集齐所有的证据,一下子都交到了大理寺。

  与此同时,成王那边也顺藤摸瓜,查出指使米增污蔑他的人正是去年的秋闱状元张安。成王直接将自己查到的那些一并交到大理寺,让大理寺审查此事,给他个交代。

  成王此举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倒是安王的突然动作仿佛一颗巨石投入水中,瞬间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谁都没想到,一向低调安静的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安王竟然有这么大的能力,竟然比成王还早一步收集到安义以权谋私的证据。

  经过这件事,安王正事的走到众人眼前,原先没有注意过他的人,此时也开始重新评估这个幼时就有神童之称的王爷,暗暗评估着这个王爷的实力。

  因为安王的突然高调,京城的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梁王府里面,梁王一脸阴翳,“老九这个病秧子,不好好在府里养病,竟然也跑出来掺和一脚,当初就该再派杀手将他除掉!”

  汪明是知道梁王派杀手刺杀安王的事情的,当初梁王要朝安王动手时他就不赞同。安王虽然有一个做左相的外祖父,但左相这只老狐狸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明着支持过安王,再加上安王那孱弱的身体,这样的王爷根不足为虑。

  也不知道王爷怎么想的,偏偏看安王不顺眼,这么多王爷不动,第一个去动安王。

  现在安王突然反击,他都怀疑安王是不是知道了当初他遇刺之事是梁王主事的,否则为何他沉寂这么多年,现在突然开始高调了?

  这些都是他自己心里的推测,他不会告诉梁王。

  跟了梁王这么多年,他已经非常了解梁王这个人。

  梁王有谋略,但为人自傲,又刚愎自用,若是跟他说安王这番动作是他当初派人刺杀埋下的祸端,怕是他不但不会听,还会为了显示自己当初的决定没有做错,变本加厉的对付安王。

  这样一来,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一个不可能构成威胁的王爷身上,实在是得不偿失。

  沉思一下,安抚道,“安王沉寂这么多年,现在才开始张露峥嵘,终究晚了一步,难成气候。王爷不必在他身上多费心思,当务之急,王爷要对付的是康王。属下已经命人调查清楚了,成王突然调查去年秋闱之事,完全是康王诱导的。所以,王爷您真正的对手是康王。只要康王一倒,成王平庸,靖王急躁鲁直,安王体弱多病,都不足为虑。”

  梁王点头,“先生说的有理,只是被安王这样突然咬一口,这口气如果不出了,心里终究难受!”

  意思是,还得要对付安王才行。

  其实也难怪,小时候安王受宠,常被圣宗皇帝和太傅们夸赞,比他这个中宫嫡子风头还盛,那时候他心里就嫉恨安王;后来安王身体一天天弱下去,最终只能躲在自己的寝宫里将养身体,淡出圣宗皇帝和太傅们的视线,梁王心底对安王的嫉恨就变成了轻视鄙夷——再聪明绝顶又如何,还不是寿命不长的病秧子!

  现在被这个自己瞧不上的病秧子算计,压在梁王心底,许久不曾冒出来的嫉恨又再次翻涌而出——这样的病秧子就合该在他的王府里面病怏怏的躺着,凭什么站出来对他指手画脚!

  一看梁王的神色,汪明就知道他又犯了左性,心里微微叹口气,开口道,“王爷要想出这口气也简单,在下听说云太妃这些日子在为安王挑选王妃,王爷不如进宫求求太后,让太后为安王指一位贵女做安王妃。太后是安王的嫡母,先先帝不再了,安王的婚事理应由太后做主。”

  梁王略想一下,脸上就露出笑容,“先生说的对,本王这就进宫!”

  “进宫之事不急,现在安义是保不住了,不知道王爷可有了合适的替代人选?康王等人肯定也盯着吏部右侍郎的职位呢,王爷得要尽早做准备才行。”

  “先生放心,备用人选本王早就想好了,定然不会便宜了康王他们。”梁王得意的笑道。

  汪明点头,“王爷心里有成算,在下就放心了。西山大营那边又有新的消息传过来,据咱们的暗线所说,李家成这些日子每隔五六天都会出去一趟,只不过他为人谨慎,咱们的人怕打草惊蛇,没有敢跟踪他。在下觉得咱们应该安排人候在西山大营外面,查一查李家成出营是去哪儿?即便被他发现,也连累不着咱们安排在西山大营的暗线们,王爷以为如何?”

  “你说李家成每隔五六天就会出去一趟?”梁王眼底闪过一抹兴味,“这倒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按先生说的去办。另外,再让人盯紧李府,查一查是不是他的家里出了什么事情?对了,再看看他是不是在外面养女人了,所有他有可能去的地方,都派人盯着。”

  要是能拿到李家成的把柄,那就太好了!

  安乐侯府里面

  苏秀兰看着胳膊上久违的白皙肌肤,神色忍不住激动起来,“太好了,太好了!我终于好了!我终于痊愈了!我没有毁容!快,给我拿镜子过来!快点去给我拿镜子!”

  自从她身上起满怪异的红疹之后,她屋子里就再也没放过镜子。

  桃香一看苏秀兰的表情又要变得癫狂,吓得连连应声,“是,是,奴婢这就给小姐把镜子拿过来!”

  一边说,一边跑出去,以最快的速度将镜子拿过来。

  苏秀兰亟不可待的接过镜子,看到里面倒影出的白皙肌肤,这才真正的送了口气,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太好了!我终于好了!苏小小,你个贱人想害我,也得看老天爷同意不同意!”

  见苏秀兰畅快的笑出声,屋子里的丫鬟也松口气。

  杏香恭维道,“是呢,小姐是得老天爷庇佑的,否则小姐身上的肌肤,怎么会不用药就能好了呢?定然是老天爷不忍小姐受苦,所以才来帮着小姐的。”

  苏秀兰身上长满红疹的最初几天,几乎将京城所有的大夫都请过来看了一遍,有的人见了她的模样掉头就走,连看都不给看,就直接说不能治;遇到胆子大的,给她号了脉,也诊不出个所以然来,不敢胡乱用药;倒是太医院里面的太医给开过两幅内服外用的方子,不用还好,用了之后红疹变得更厉害,气的苏秀兰大骂一通,再也不肯让太医院的太医们给看了。

  所以这些日子,苏秀兰一直喝一些清热解毒的温性方子,苏毅和广陵伯府的人在京城外四处替她寻找名医。

  昨天睡觉之前,她身上的红疹还红的吓人呢,谁知道今天一早醒来,身上的红疹就都消失不见了。这样奇异的事情,不是上天的神佛相帮是什么?

  苏秀兰听了杏香的话高兴,从妆奁里拿出一枝赤金钗来递给她,“这话说的对,这个钗就赏你了。这些日子你们伺候也都辛苦了,每人赏你们二两银子,算是奖励你们的忠心了。”

  屋子里的丫鬟们一喜,忙着跪下去,“奴婢谢小姐赏赐!”

  “替我好好装扮装扮,一会你们跟我去福寿堂给老夫人请安。”苏秀兰对着杏香桃香道。

  当初她病着的时候,老夫人一次没来看过她,甚至还想把她送到庄子上去。这次她好了,非得去老夫人那里好好转悠转悠不可,也让老夫人看看,她求神拜佛那么多年,也没见神佛保佑她什么;现在自己一病,老天爷就保佑她早点好了,可见比起老夫人来,老天爷还是更眷顾她一些的。

  今个正是十五的日子。苏秀兰到时,苏小小和杜氏已经在福寿堂坐着了。

  见了苏秀兰,杜氏眼中闪过一抹讶异,“秀兰身子好了?”不是说昨天还病得不能见人呢么?

  苏秀兰似笑非笑的看杜氏一眼,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得意,“托菩萨的福,侄女的身体已经大好了。”

  杜氏点点头,“好了就好,以后饮食上也要注意一些,女孩家的容貌是最重要的,不能有丁点闪失。”

  “二婶的话侄女记下了,以后定然注意,不再着了那些黑心黑肺的人的算计。”苏秀兰说着,咬牙切齿的瞪了旁边坐着的苏小小一眼。

  杜氏眉心拧起来,觉得自己这个侄女自从病了一场之后,整个人都变得尖刻起来。

  苏小小眉梢一挑,扭头,笑盈盈的迎上苏秀兰怨毒的目光,“大姐姐说你能突然好起来是神佛庇佑?”

  “那是自然,不然我为何会睡一宿觉就突然好起来了呢?可见菩萨也是站在我这边的,任凭有小人百般算计,也损伤不了我分毫,菩萨的眼睛,可是明亮着呢!”

  苏小小点头,“菩萨的眼睛确实明亮——照大姐的意思,当初大姐睡了一觉浑身就长满红疹,保不齐就是菩萨看大姐体内毒素太多,特意让你长点红疹排排毒呢。——菩萨对大姐,还是真的听照顾的。”

  体内毒素太多,本意说是体内肝火旺盛。可放在这里,听到苏秀兰耳朵里就成了苏小小讥讽她一肚子坏水,偏她现在还不能把苏小小怎么样,气恨的瞪苏小小两眼,以后时日长着呢,等着瞧!

  苏老夫人咳一声,“好了,一家子姐妹见面就吵,争的跟个乌眼鸡似的,也不怕传出去让人笑话。我这边用不着你们伺候,都散了吧!”

  莫氏每天这个时候都要去跪佛堂,故此不在。

  苏秀兰出了福寿堂,愤恨的看着杜氏和苏小小走远,转身去了蔷薇院。

  蔷薇院里,莫氏跪足了一个时辰,看着老夫人派过来监视她的仆妇回去交差,这才在张妈妈的搀扶下站起来,脸上的神色淡漠而冰冷,“事情查的怎么样了?那个妇人找到没?”

  钱妈妈扶着莫氏回到正房在软榻上坐下,一边拿着药膏给莫氏涂抹,一边道,“找到了,事情也打探清楚了。那个妇人原本是周夫人院子里伺候的一个二等丫鬟,后来被放了出去配人。她嫁的那男人也出息,自己做了点小买卖,赚了点钱就来京城谋生。半年前他的生意出了点意外,赚的那些钱全都搭进去了,一家子的生计也就没了着落。去年咱们府里面平妻的事情闹腾的太厉害,京城里许多人都听说了。那个妇人一开始不知道周夫人就是她伺候过的小姐,后来才知道了,这才找上门,结果正被咱们府里的丫鬟碰到,现在这个妇人老奴已经让人看管了起来,夫人要不要见见?”

  莫氏摇头,“不必。周倩克夫的事情又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这件事情也是千真万确的。据那妇人说,周夫人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定了一门亲事,也是江南当地的望族,结果刚等到周倩及笄,眼瞅着还有半年就到了成亲的日子,男方那边的祖母竟然吃糯米团子给噎死了。这样亲事就耽搁下来,刚出了孝期,眼瞅着两家又商量日子成亲,婚期刚定下来,男方那边的母亲又去世了,这样一来,婚事就有耽搁了。等到周夫人二十一上面,眼瞅着该出孝期了,那男的又死了,后来不知道从哪儿传出来的消息,说周夫人刑克六亲,是丧家败门的祸水,有了这名声,她在那边再找亲事也难了,这才跟着孙老夫人来了京城投奔老夫人。”

  一边说,张妈妈心里一边感叹,她活到了这岁数,还是第一次见这样命里带煞的人,真是谁娶她谁倒霉。

  想起自从周倩来了侯府以后府里发生的这一堆倒霉事情,张妈妈心里就忍不住一哆嗦,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离这扫把星远一点才行,省的被她妨克着了。

  莫氏听了,心里十分畅快,又有一点奇怪,“照你这么说,周倩这贱人是生生的被耽误到了这么大年纪?那为何她不趁着热孝的时候嫁过去?”

  按周倩的年龄算,十五岁及笄的时候男方的外祖母去世,按礼她就得跟着守孝到十八上才能出嫁。如果说她十五岁的时候因为年纪小,所以不急着出嫁。

  但她十八岁的时候男方母亲去世,再守孝就要等到二十一才能出嫁了。

  二十一岁绝对是老姑娘了,也不知道周家怎么想的,竟然还真让周倩耽搁了下来。

  “这个老奴也问了。孙老夫人嫌在热孝百天的时候把女儿嫁过去太委屈了周夫人,所以宁肯等着出了孝期大办,也不肯趁着热孝让女儿早嫁。”

  莫氏脸上露出畅快的笑意,“原来如此,竟然是她们自己作死作的!”

  张妈妈跟着笑道,“可不是呢。据那妇人说,周夫人一先头定的这门亲事是周老爷托了许多门路才做成的,那一家子在江南当地着实是根深叶茂,真正的大家族。所以哪怕周夫人的婚事一拖再拖,周老爷也不肯退亲,打定主意要将女儿嫁过去。谁成想最后会是个这么个结果,婚事没做成,两边还成了仇家。依着老奴看,这克夫的传言,八成就是男方那家传出来的。”

  莫氏轻蔑的笑一声,“人心不足蛇吞象,该!”想起侯府这一堆糟心事,又恨恨道,“这再江南把名声搞臭了,祸害不了别人家,就又跑过来祸害咱们侯府,要不是她这么个扫把星进了门,咱们府里能有这么多事么!”

  低着头沉思一下,在张妈妈耳边吩咐几句,“……这件事情一定做好了,我就不信这贱人还能翻得了身!”

继续阅读:第七十八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帝业凰途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