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奇袭安平
神奇的猫2015-12-21 17:182,457

  天色黄昏,前面的船队停下,靠上安平镇码头。看样子官船队准备在安平镇歇息一晚,明日再启程。张三爷无奈,只好命人把船停在码头另一边,等着明天官船一起出发。安平镇本是个小村,因为紧靠着汴河,大宋立朝以来,南边的东西要运到汴京去,都须得走这汴河,于是漕运空前繁忙起来。南来北往的船只众多,许多船只都会在安平镇上歇息,这小村庄也逐渐繁华起来,渐渐形成了一个集镇。

  张三爷看着前面官船上的官人兵士们纷纷下船去镇上找乐子去了,自己船上的人也去了大半,只留了一两个看守货物,他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再说过几天便要到东京了,便决定不下船了,在船上早些休息。

  夜渐渐深了,安平镇依旧还是灯火辉煌,人声喧闹。张三爷在舱房里辗转反侧,听着远远传来的喧闹声他却是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披衣起来,到甲板上去散散心。张三爷半躺在甲板上躺椅里面,看着这灯火辉映波光粼粼的水面,计算着这一趟能有多少收获,眼角的余光忽然发现水面上浪花涌动,水里忽然升起几个头颅!张三爷吓了一跳,他马上捂住自己的嘴,将差点呼出的声音按了回去。他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因为他看见每个水里冒出来的人的嘴里都衔着一把利刃!他们是水匪!而且是最凶横的水匪,会杀人的那种!

  那些人静静的向官船靠过去,灵活的悄无声息的爬上船,再一个个消失在船舱里。张三爷只听得离自己最近的官船里传来一声声的闷呼,还有重物坠地的声音。这些水匪在杀人!

  张三爷悄悄的从椅子上慢慢挪下来,趴在甲板上,偷偷的窥视着。所有的官船上陆续亮起了火折子,火折子在空中缓缓画着圈,张三爷猜想,这可能是水匪们在发什么信号。信号发出后不到一刻,应天府方向下来一支船队,起码有一二百艘小船!每艘船上都站了四五个汉子,小船靠在官船边上,没等船只完全靠拢。那些汉子们便纷纷跳上官船,搭设跳板开始搬运货物。

  张三爷无比震惊,这绝对是有备而来,就是冲着官船队伍来的,这是哪里的水匪,竟有这么大的胆子?张三爷细细看那船却是象渔船,这附近有这么多的渔船除了水泊还能有哪里?张三爷向满天神佛祈祷着,这凶狠的匪盗们千万莫要抢我这船,这可是我所有的家当,是一家老小的性命。

  或许是张三爷的心的确虔诚,直到前面官船被搬空了,水匪们连瞄都没瞄他的船一眼。张三爷不断感谢无数的神仙,发下不少的宏愿,看着水匪们撑着的船队渐渐离开走远,直到再也看不见了,这才要爬起来。不曾想又受了一次惊吓。

  他正要从甲板爬起来时,前面的官船队里冒出不少的黑衣大汉,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家伙,这些人下了船,静静的汇聚在码头上,足足有一二百人!他们想做什么?

  张三爷再不敢起身,他费力的往船舱里面爬行,他的身后火焰腾起,他知道那些官船都已经水匪们点着了。在火光映衬下,他终于爬进了船舱,一进船舱他一眼便瞧见自己船上留下看守货物的船工。张三爷气不打一处来,看着我爬得那么费劲都不知道拉一把,正要脱下鞋子扔过去,那船工食指竖在唇边“嘘”了一声,接着手指往外指指,低声说道:“那外面是杀人不眨眼的水泊盗匪,莫要出声,被他们听见一准没命!”张三爷顿时软了骨头,学着船工的样,扒在窗沿的缝隙里往外窥视着。

  那一二百盗匪一聚合,都点起火把,整齐的排成两列,一个人在前面领着,然后顺着街道冲进安平镇子里去!

  只听见镇里忽然声音忽然杂乱起来,哭声喊声救命声,男人的女人的孩子的声音,乱糟糟的闹成一团。过了一会,镇子里面闹的更发的厉害,无数的人们四处奔逃,这时水面上的官船已是火光冲天,烧得快没了形状。十几艘官船附近的船只纷纷解开缆绳散了开去。

  张三爷悄悄问这船工:“你可知道这官船里运的都是什么东西?”

  船工压低着嗓子答道:“听说是江南几府运往京里的商税,有好几百万。”边说船工还边用手指比划着,似在夸耀着钱财之多。张三爷突的打了个冷战,幸亏自己激灵不曾出声,要不定要死于非命,几百万贯!

  镇子里闹了半宿,才算慢慢平静了些,张三爷早想离开,无奈大部船工都不在船上,只有猫在舱里担惊受怕着。镇子里渐渐安宁下来,就在这时镇子北东南面三个方向却亮起冲天的火光,传来阵阵的喊杀声!张三爷痛苦的呻吟着,老天爷,今天是个什么日子,难道辽国人打过来了?

  三面喊杀声一起,镇子里又乱了,无数的人朝着码头奔了过来,张三爷趴在舱里,头也不敢再抬,只听见外面满是哭闹声。过了一会,他却感觉船只慢慢的动了起来,张三爷偷偷的侧起头看了看,谢天谢地,自己船上的船工终于回来了!他直恨不得这船能长出一双翅膀,离开这个鬼地方,直接飞到东京城里去。

  船离开码头,渐渐驶出了安平镇,张三爷总算是站起来了,趴的太久的他感觉到全身没有一根骨头不是酸痛着,他站在甲板上活动着身体,看着那安平镇外的火光,喊杀声已经消散了,火光里透着一个个人影,象是在拾捡着什么东西。随着船越走越远,慢慢的人影再也瞧不见了,只能见到遥远的星星点点的火把在漆黑的夜色里往北而去。

  四月初的汴梁城,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好时节。清晨,汴京各大城门缓缓开启,无数的驾车牵骆驼的商人和空手负担的平民鱼贯进出,汴河上往来船只穿梭密集,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虹桥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相国寺里,香烛缭绕,游人如织。御街两旁,马蹄嘚嘚,车轮滚滚,出城踏青郊游的车马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好一幅国泰民安的盛世繁华。

  这一片升平的繁华景象中,几匹快马风尘仆仆疾驰入了汴京城。

  汴京新郑门里北边,有一守卫森严的的衙门,这便是三衙所在之处,所谓三衙,全称乃是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出了三衙上踊路街,直走上御街,再进宫城进银台,银台左右便是大宋的中枢所在:中书省与枢密院。银台的对面便是尚书省内有兵部。

  大宋兵制,三衙掌兵,枢密院发兵。是宋太祖权衡分权之作。今日各府衙刚开,中书省,枢密院和三衙便各接到相同的几份奏报。各掌院相公,检点表情各异,心情大不相同。蔡太师看着奏报是冷笑连连,好一个水泊匪众,好一个毫州禁军。童枢密皱起眉头,冥思苦想。高太尉倒是喜笑颜开。

继续阅读:第7节 联金伐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枭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