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另一班站在最前方一直不发一言的童贯,现在大步走了出来,竟然连声制止:“陛下,此议万万不可!”
徽宗讶异,童贯不是北伐中坚,一向都是吵嚷着要尽快出兵的?缘何现在却出来阻挠?
童贯俯身说道:“陛下,代州战报说,辽国西京现在大军云集;前些日接报,南京道也是防备日紧。这时并非北上良机!蔡太师之言大为失策,我朝军马粮饷都尚不齐备,胜了尚且好说,要是败了,明年如何北伐?”
蔡京异常恼怒,一旁冷笑道:“童太尉,你说如今不能胜,那你明年就一定能胜?你可知道现在正是最好时机,趁着辽主被擒时速速发兵,辽人一旦知道耶律延禧已被我大宋拿获,想必士气低落,更加上辽国并未立太子之位,帝位空虚,怎能不起纷争?此时不动,难道还要等辽国内部尘埃落定、同仇敌忾之时再去?”
童贯坚决反对,枢密院中诸将也是同口声援,说是现在兵马未整,粮草不齐,不能盲目北上否则必败。蔡京和诸多文臣却异口同声,要官家定下大计,抓住时机趁虚而入,打辽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朝中两派之争,当真滑稽可笑。原本最坚决要北伐的一派,现在反口说要暂缓;原来不赞成北上这派,也开始附和起蔡京之言,要速速发兵北上收回故土。
其实争辩中的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时候要能北上,是不是最佳的时间谁也说不清,关键是对谁更有利。北伐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是,谁才是北伐的主导者!这也就是童贯坚决不同意现在北上的缘故。
此次若是北伐,皆因宋江引起,要不是他深入敌境俘获辽主,便不可能有此良机,他当是北上首功!其次要西军与河东军北上,这临时起兵,又是蔡太师谏言,和童贯一样没什么关系,就算官家用童贯为帅,等他到了边境,说不定战事都已经完结了,他哪里能分到半点功劳?
蔡京更是深知此处,将前前后后的方略想的清清楚楚!今日朝堂上的一切,早在他的计划之内,不光是现在,一会还要有一个更加沉重的秤砣要堆上来!童贯哪里知道,蔡太师早就是胸有成竹,志不在此,别看这现在带着自己这方一力坚持,实际上另有打算。
自己的两位最重之臣,一文一武起了争端,徽宗皇帝犯了难。于心而言,徽宗是想要北上的,可是童贯在当朝算得上最知兵的大臣,也是徽宗最亲信的大臣之一,他的坚决反对,官家心中也犯起了疑,犹豫不决起来。
正在朝堂上纷纷扰扰,闹得不可开交之时,殿外宫使又一次大声通报:“启禀陛下,又有义勇先锋军捷报送到,义勇军信使也已在殿外等候!”
这个倒是枢密院的众人乖巧,为了怕官家万一又要见信使,特意把信使也带到殿外,若是官家要见,可以随时宣召,无需等候。
徽宗大为惊讶,怎么这么短时间会有两份捷报到来,不过对于义勇军的捷报,他还是兴趣多多,愿意立刻知晓的。
徽宗皇帝马上示意,立刻召义勇军信使觐见!
在宫使带领下,一位面目憨厚的年轻人匆匆走进殿中,行了觐见帝王之礼后,双手托起捷报欲交到宫使手中,徽宗皇帝开口止住:“不用呈上来了,就让我大宋义勇军的英雄,当朝宣读吧!”
这个义勇军信使,正是周爽。
周爽也不胆怯,打开军报开始宣读:
“臣宋江言,江乃布衣,为陛下拣拔于田亩,受重任于北国。虽值丁忧之期,不敢忘天子恩德,故率军北伐,先锋燕云。以光复故土为己任,不负陛下之期。汴京誓师,陛下亲至,江感激涕零,无以复加,唯有一心报国,有死而已。然率军北上,日夜兼程,不敢丝毫怠慢。二十日抵雄州,白沟之侧,辽军早已森严壁垒,整军待战。”
“江之无奈,恐误军机之重,故以三千轻军,转徙保州,弃马徒步,甘冒险阻,越五回岭,入辽蔚州,欲转道燕京,完陛下之命。一战破蔚州,伤敌数千,获战马万匹,我军折损近无。俘辽蔚州刺史,获知辽主狩猎涿鹿山,即刻连夜北上,与辽主亲军五千,会战于长城之外,是役斩辽军四千余众,俘辽主及众臣。”
“后辽军云集,东进无路,唯有西去一途。江恐辽主脱逃,是以先南下应州,着宣赞李纲携辽主南下归朝。再西去大同,路遇辽军万人,破之,斩获三千,余皆奔逃。得敌溃兵言,称怀仁空虚,江带军袭至,一鼓乘城,俘虏甚众。是日,辽四军大王萧干引五千兵追至,两军会战于此,斩获四千,走者寥寥。”
“江之所思,怀仁西京要地,一地控三州之险,占此城,则断西京应朔二州联系,若有大军北上,当可轻夺二州,兵锋西京,光复故土,是以守城不去。江亦知占此险地,辽朝必大军来袭,但若能光复河山,甘为陛下效死。义勇军历经数战,伤亡惨重,已有上千健儿舍身异国。现江率二千残军,据城而守,概能十五日之期,若到时无兵北上,江始突围,再赴南京,全此行之要务。”
“概此行,江无必胜之信念,唯有成仁之决心。若江不能生还故土,不敢言及家事,唯二事郁怀,祈陛下恩:一愿陛下不忘幽云之志,早日北伐,收复故土,全祖宗未完之功业!二则我义勇将士,染血沙场,家中父老妻儿,还请天子恩泽,不教烈士伤心。此二事毕,江死尤瞑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宋江顿首百拜,遥祝陛下早成华夏一统,千古之基业。”
周爽将捷报读完,已是泪如雨下,拜倒在地泣不成声。
宣德殿上,一片死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徽宗站在龙庭上,眼眶饱含泪水,俯视着下面群臣,“这是宋江的肺腑之言!我大宋有此忠心臣子,为天之幸!众位大臣还有何言要说?”
蔡京率先跪倒:“望陛下早做定夺,发兵北上!”
徽宗皇帝为宋江遗书般折报打动之下,已是起了发兵救援的心思,故征询一下大臣的意见。
蔡京率先跪倒:“望陛下早做定夺,发兵北上!”
徽宗轻轻颔首,继而大声问道:“童贯!你意如何?”
童贯得官家问话急忙出班,只是俯首不语。他已知官家已是有了决议,再要出言反对,也是无用功罢了,反要惹得天子不愉。
徽宗怔怔瞧了他一会,见他依旧不语,但也不出声反对,于是宣道:“童贯,着枢密院下文,遣西军即刻赴河东,河东军以折可求为帅,即刻北上!”
童贯听着官家谕旨,忽然想起一事,心中大喜!这不正是天意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