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节 埋伏
神奇的猫2015-12-21 17:182,418

  童贯将几份边关州县军情恭敬的呈上去给官家御览,官家草草看过,这才发问道:“众位卿家,你们看此事究竟是为何?”

  童贯第一个出班答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并非辽国要南下,该是和义勇军有着某些关联。或者是义勇军前些日入了辽境,引起辽人的瞩目,是以戒备边防,并无大碍。”

  童贯的确是这么认为的,辽军这种阵势摆明了就是防御。他更巴不得希望辽国对义勇军越重视越好,辽人越看重义勇,义勇军的前路就越艰险,归来就越无望。现在辽人封锁边境,摆明了就是不让义勇南下,势必要把他们消灭的辽境之内,童贯自然是求之不得。所以他刻意淡化此事,希望朝廷不要做出什么反应,反而吸引了辽军的注意力,给了宋江活命的机会。

  其实这个缘由,在场的诸位大臣都有些猜到,只有徽宗不知道,或者只是他根本不愿意去想罢了。

  蔡京对童贯的话不置可否,虽然他也猜到此事的根本,他并不担心。宋江和他早有计划,最后目标是要袭取怀仁,现在涿州、蔚州有辽军戒备那又如何,只要朔州应州无事就好。反正河东折家已经应承下了此事,老种小种也已准备妥当,只待战事一起,即刻就可北上。

  童贯说完,徽宗点点头,只要不是辽军想要南下就好。

  听说辽军并没有大军南下的意思,官家心情顿时缓解,今日上午接到枢密院报说有边境有事,道君皇帝在辰岳修道都没了心思,匆忙辞了几位道长起驾回宫。现在听得童贯的言辞,官家放下了心,现在大宋兵马粮草都还未齐备,要是辽人忽然南下,恐怕要措手不及,反坏了大事。

  官家刚刚放下紧张,舒缓了心思,不想殿中有人站出来,说了一番别样的话语。

  大宋君臣在紫宸殿议事,说的正是昨日接的战报,徽宗皇帝听童贯说辽国不过是防备,兵无南下之意,放下心来,不想有人出班说了另一番话。

  这人正是户部尚书侯蒙侯元功。侯蒙得知了此事之后,立刻就把此事和宋江的义勇军联系到了一起。

  自六月赵良嗣联金订盟而回,大宋君臣都知道了辽国被女直人打得一败涂地,连失了东京上京,国土已去半数。况且现在辽军还与金国在中京上京下附州县日夜厮杀,这种情况之下,万不可能再起兵南下,两面开战,只能是防备大宋北上。

  侯蒙上前行礼说道:“陛下,老臣也觉得此次辽国的举动有些蹊跷。想宋江义勇北上之时,辽军也有些防备,但也不到这般地步,现在辽人重兵屯于边境,还屡屡发小队侦骑南下窥视,做示威之状。只怕打的不是南下的主意,而是想把我大宋边军威慑住,好让他们腾出手来专心围歼义勇军。”

  徽宗略略思量一下,旁视蔡京问道:“太师是如何看法?”

  蔡京出班奏道:“陛下,臣觉得侯大人言之有理,该是如此情形。”

  官家笑道:“你们三人今日倒是难得一致,那又该如何应对?”

  童贯正想出声,不料侯蒙抢在他之前先行说话:“陛下,臣还有话没有说完。”

  徽宗有些奇怪:“卿只管说便是。”

  侯蒙朗声道:“义勇军北上不过三千,只为探听军情、打探虚实而去。可是边境各处呈报上来的数字,辽军不下十万人屯于边界,要是只为防备义勇军南下,这其中必是有些缘故。否则辽国怎么会如此大动干戈?不过臣也是想不出,义勇军到底是做了什么事情,使得辽人这般如临大敌。不过此事,也算是宋江立下的功劳,这也算将辽军的虚实探出来了。辽国几日之内,就能聚集十万军马,实力不容小觑,北伐之事,还请陛下三思。”

  “哦?”徽宗先是有了些兴趣,这举动的确有些古怪!继而也想到辽国的实力,变得忧心起来。侯蒙再次劝谏北伐时,脸色顿时阴沉。这北伐之事,对徽宗来讲,是块不允许触及的逆鳞。

  殿中的诸臣也是纷纷思索,侯蒙说得并非没有道理。

  侯蒙接着说道:“关于此事以臣之见,应该命沿边驻军出动北上,但不过边界要吸引住对面辽人关注,这样或许给身处辽人重围的义勇军创造一些南下的机会。”

  “此事万万不可!”童贯当即反对,“陛下,我朝伐辽之事还在筹备,要是现在出动沿边各军,万一引起辽人误会而招来战火,岂不是因小失大?”

  侯蒙当即反驳:“童太尉,按你的意思,我大宋就要坐视义勇军全军覆没不成?”

  童贯正色说道:“侯大人,某家也不希望宋江折在辽国,只是此次事情是因宋江违抗圣谕,私自变更行军而起。要是遵照陛下的谕旨,又怎会陷入如此境地,纯属咎由自取。某家知道侯大人与宋江交好,可也不能因私费公,致军国大计于不顾!”

  “你!”侯蒙被童贯说得哑口无言,毕竟宋江的确是有违圣谕在先,虽说朝中尚未对此事定论,这也是无从辩驳的。

  蔡京见侯蒙受辱,现在两人暂时还是盟友,是要帮一帮的,出言道:“童枢密这话说得过了,侯大人是当朝的老臣,对陛下忠心无二,方才也只是担忧北上将士,又怎会有什么私心。”

  徽宗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北伐之事不可动摇!要是依侯蒙之言,待过得几日,说不定朝中阻止北伐的声音又要再次掀起,这可万万不行。

  见自己几位心腹重臣起了争辩,官家劝解道:“诸位卿家都是国家柱石,不必为这件事情争论了。此次边事皆因宋江而起,朕虽也是爱怜他的才华,但也不能为了他使得北伐大计遭损,从而误了国事。”

  官家发话,三人都是不能再多说。童贯乐见成事,蔡京本就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侯蒙已是被童贯戴上因私费公的帽子,再要多说也是自讨没趣。

  道君皇帝见诸臣都不再说话,他心中挂念着修道之事,现在几位得道的仙长还在辰岳等他,当即说道:“童贯,你枢密院去行下公文,令沿边诸军严密监视辽国动静,不得轻举妄动、擅起边衅,要是义勇军能返回境内自当前去接应,朕也恕他此前违命之罪,就这样罢!”说着一甩袍袖,扬长而去!

  萧奉先大步踏进耶律大石的行营,还不及坐下便急切问道:“大石林牙,现在可有宋军的消息?我手下的远拦子昨日和宋军哨探一直交手,伤亡不少,我等宋军扎营之后便撤了回来,不想今日前去打探,回报说不见了宋军的踪影,就连一直到南面的应州也是没见着宋军的痕迹。”

  耶律大石却是一副奇怪的表情,似乎带着疑虑说道:“有倒是有,不过我有些想不通。”

继续阅读:五七节 恒山隘口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枭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