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副帅吴家亮很头疼,自己军马围住的通川堡,其中突门部的番众拒不投降。吴家亮没有太多的时间耗在这里,前面前锋军轻骑突袭南宗堡,为了追求速度,舍弃了甲胄粮草,要是突袭不成的话,自己不能及时接应上去定要损失惨重。
现在通川堡最高处狼烟升起,想必是发出讯号请附近吐蕃部众支援,对于这个吴家亮倒不放在心上。他所痛苦的眼前的堡寨依山而建,坚石壁垒一时间无从下手。这一带地处平原树木极少,要打制攻城器械都难办,如何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攻下此处?
吴家亮围着通川堡绕行一圈,最后站在浩沣河畔向西面极目远眺。算算时间,前锋军应该已经开始接战了,自己中军和前锋距离足有一天的路程,必须速战速决,及早赶上去增援。这个地方地处咽喉绕行是万万不行了,如何硬攻也要攻下来。
“呜~呜~”
中军号角响起,数匹快马奔向通川堡大门,为首骑士手持红旗迎风招展,将到一箭之地随即勒住战马大声喊道:“堡中吐蕃番众听着,大宋义勇军统制吴将军令下,限突门部番众在一个时辰内开门纳降,否则等到城破之时,不论男女老幼全部处死!”
这般杀气腾腾的威胁一出,通川堡寨墙上守卫的番兵一片骚乱。大宋的军马向来讲究仁义之师,从不会屠杀百姓,怎么今天放下这般狠话,到底是真是假?突门部族长术章里正站在城头,对此话嗤之以鼻,他决计不信眼前的宋军能干出这种事情来。
术章里对大宋了解甚深,宋军的统帅都是文人,整日里圣人之言不断,绝不可能行屠夫之事。要是这番话是北面的党项人说的,他一定会下令投降,因为这座堡寨是守不久的。
他心知通川堡的致命缺点,那就是没有水源,这也是大部分依山而建的营寨的致命之处。通川堡距离浩沣河不过里许,平日水源自然不缺,可是现在大军围城,境况就堪忧了。堡寨内虽然也有少许存水,可六七千人困守在内维持不了两天的。
他现在想赌一赌,看这支宋军的辎重极少,并不像久困围城的模样。要是他赌赢了将来在湟州吐蕃中,突门部立刻就要名声鹊起,说不定小王子还会让他统领湟北诸部,这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术章里比吐蕃其他小部落的头人们都看得深远,他知道西北宋军的精锐都已经离境,现在正是最空虚得时候,小王子的复国大计极有可能成功。术章里是个野心勃勃之辈,自己统率这么个小族部,要不行些险事怎么能引人注目?
唯一让他惋惜的是,宋军这次来得突兀,他只来得及将部众收拢进城,族中的牲畜牛马等,大部遗弃在外被宋军所获,这不由得让他心疼无比。
义勇军骑士在阵前连呼几遍,城头上鸦雀无声,吴家亮远远望去,知道此战不可避免了,终于下定了决心准备强行攻城。幸好这里只是一个小部落的堡寨,城高不过一丈多些,城外没有什么护城河,只有丈许宽的一条深沟,真要强攻也不算难。要是换成真正数丈高的城池,吴家亮如何都不会升起攻城的念头。义勇军到现在全军不过几万人,这还是大首领费尽心机才草创的局面,每一个将士的伤亡都会让他肉疼万分。
“传令,后军在附近二十里内砍伐树木,制造云梯。中军围城监视城中番兵,前军四面警戒,哨探派出三十里外巡视。”
吴家亮看着天色下令道,趁着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加紧打造器械今天要连夜攻城。一边下着准备攻城的命令,他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心,自家义勇军自建军以来还从未真正的攻打过城池,虽说眼前的寨堡也算不上什么城池,可毕竟比平地作战难得多。
“传我军令下去,召集众将前来议事。”吴家亮拨转马头向后就走,他还是放心不下,既没有充足的时间,又没有攻城器械,要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这座寨堡,又怎么避免太大的伤亡?
大宋西北的战事,悄无声息的突然开始,这个时候整个朝堂上丝毫没有收到讯息,正议论纷纷却是别的事情,北伐。
宋金之间盟约已成,今年的年底大军就要北上伐辽,事后两家平分辽土,南京西京之地归宋,其余归金人所有。
伐辽这个方向是早就定好的,两国之间的盟约也都签署,对这个事情朝堂上并不需要争论,真正在争论的是在大军开拔北上的粮饷上。近十几年间,徽宗皇帝和一众臣子们大搞“丰、亨、豫、大”,与此同时边事不宁,光是对西夏吐蕃的战争就打了十五年,朝廷府库早就空空如野。现在这个时候,又拿什么来支持大军北伐?
粮草器械这些在神宗朝到现在倒是还有些积累,尽皆囤积于河北诸路。可是征调至河北的十五万大军的军资钱财就是半点没有了。对于这个头疼的问题,执掌中枢的王黺相公提了一个建议,征税。
为了北伐征税的提议一出,朝堂上纷纷扰扰,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站在一旁静观其变的。不过终究是赞成的多反对的少。童贯一党自然是赞成的,只要能够支持大军北上,童大帅可不管钱财从哪里出。
王黺相公现在也网罗了一批党羽,更是在他身后呐喊助威。对于此议的反对者大都是那些位卑职低的御史清流,这些声音注定是不起作用的。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或许能够阻止王黺,他就是本该在历史上被夺权,现在只是因病在家调养等闲不上朝问事的蔡京老公相。
蔡太师为相二十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内外,要是他真个站出来阻止此事,王黺未必能够如愿,最起码不能完全的达成心愿。但是这种事情没有发生,不管朝野上下闹成什么模样,蔡京依旧闭门不出,仿佛对此事一无所知一般。蔡太师不吭声,朝中大臣近半数都也是不发一语,任由王黺上窜下跳促成此事。
王黺这么心急要为北伐筹集军饷,自然是有自己的私心的。自从蔡太师称病不朝,他和童贯是渐行渐远。原来两人联合一起时为了斗倒蔡京,现在目标没有,自然不可能走得像原来那么近了,不光是不近,反而两人渐渐还有了龌龉。
权利这种东西向来是容不得人的,两位朝中文武首席大臣,在关于一些事情的分歧越来越大,就是在北伐之事上也已转变了态度。这个时候王黺忽然转变风向,全力支持童贯北伐,为了北伐大计还一排众议筹措军资,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为了钱财罢了。
熙州府城到湟州通川堡足有三百余里,正常步兵行军起码需要五日方能到达。可是现在蜿蜒于黄河岸边正在渡河的这支军队,从两百里外的熙州城到此处,只用了两天的时间。这支军队的全称叫做秦凤路熙州弓箭社,听着名字就知道是一支百姓组织的民军弓手。
这处已经是兰州和湟州的交界,黄河上并无桥梁,只能靠着几十艘渡船来往运送着。黄河的上游大部分地段谷深滩险水流湍急,能够过河的渡口并不算多。三万人靠着几十条船过河缓慢之极,不过再急也没有办法,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
刚刚渡过河的弓手统领徐爽,已经接到了吴家亮的飞递。义勇军大部正在猛攻通川堡,信使报称吴统制连夜发起攻击,但是连续两次被番兵击退,只是不知道现在情形如何了,要是攻下通川堡之后还会有信使来传达。
徐爽看着身后黄河上摇渡的小船,心中焦急万分,要是不是限于船只不够,使得大军在这耽搁了半日,大军说不定要前行数十里地了。距离上一个信使达到已经又过去了两个时辰,可以想象得到,义勇军在通川堡必然受挫,要是攻城顺利早就该有快马到来。
徐爽猜得不错,吴家亮的确是受挫于通川堡下。通川堡周围百里,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平原上短少树木,就没有办法打制攻城器械。没有器械的骑兵要攻占城市,是难上加难。数千兵马把数十里内的树木砍伐一空,也才打造出百架云梯,而这百架攻城所用的云梯只是一夜就消耗殆尽。
吴家亮睁着血红的双眼,看着百步之外并不算坚固的堡垒,直有些束手无策。眼前的堡寨城不算高,上面防守的敌人也不算强,可偏偏这么短的时间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通川堡外的壕沟已经被填平了几段,义勇军将士趁夜连续冲城五次,其中三次都攻上城墙,只是可惜登城人数太少,又被吐蕃人压了下来。这一夜大战已经折损了数百将士,就为了这么小个堡寨就伤亡数百,怎么叫他不心疼。主攻方向的城墙,被鲜血染红的半面,那些大片暗红的鲜血,都是自己军中兄弟染就上去的。
虽然不曾攻下通川堡,义勇军的士气并未堕下,相反各军纷纷前来请战,要杀上城去为阵亡的兄弟们报仇雪恨。大军已经鏖战一夜,虽是报仇心切,但士卒们都已经人困马乏,现在并不是攻城的最佳时机。通川堡下火把通明,吴家亮默默想着前几次攻城的失利,却又找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
吴家亮很明白攻城失利的原因,就是由于器械的不足。义勇军将士不可谓不英勇,攻上城墙也有几次,之所以每一次都会被人赶下来,就是因为云梯太少,一次登城上城墙人数不多,以寡敌众之下难以抵挡敌军的反扑。况且打制的云梯都是草草木制,需要双手双脚同时攀登,兵士登城之时无法身着重甲,在登城时刻损伤尤为严重。
该怎样才能上得城去?吴家亮苦苦的思索,这时候天色已经微亮起来,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了。不能尽快拿下此城的话,前锋军该如何接应?自己攻城越艰苦,吴家亮就越担心前锋军路仲达的遭遇。前锋军连军粮甲胄都不曾带齐,要是攻城一时不能得手的话……
“来人,传我将令晓谕全军,有献策能登城者,赏钱千贯。”吴家亮无奈之下,只有用上义勇军的看家法宝,集思广益看看兵士们能有什么好的计策没有。
吴家亮看着通川堡一筹莫展,术章里坐在城上心里也不好过。他现在有些后悔起来,原来见城外宋军都是骑兵,随行又没有攻城用的器械,还以为宋军将领只是虚言恫吓,并不会真正的大举攻城。他没有想到的是,昨天晚上城外宋军连夜打制云梯,之后整整攻了半夜,到黎明时分才停歇下来。现在正在埋锅造饭,不知道吃完饭之后是不是还会前来攻城。
术章里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自己的通川堡恐怕是守不住了。从昨夜的战况可以看得出,城外宋军士卒训练有素,更加人人悍不畏死,一晚上自己的族兵损失也是不小,伤亡不下三百多人。这还是夜战,宋军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弓弩优势,要是白天只怕伤亡会更加惨重。
现在要不要投降?术章里心里犹豫着,昨夜战了一夜,看宋军的样子是不夺下此城不会罢休。自己城中本身也就守不上两日,与其晚些断水被迫投降,倒真不如早些降了,最起码这样不会惹来宋军将领的怒火。万一当真宋军伤亡太大,城破之时要拿自己问罪就不妙了。
“族长,宋军又准备攻城了。”一个族丁手持着长矛,声音有些颤抖惊呼道。现在已经红日高照之下,义勇军队列面对着通川堡排得整整齐齐,黑压压的肃立着。火红的战旗在风中不住飘动,一股紧张的气氛弥漫通川堡的上空。
术章里忽的站起身来,看着城外整齐肃穆的军阵,他心中不由得一阵恐慌。
“族长,塔楼传来讯息,南面有军马向这边奔来,可能是招仓部的援兵要到了。”通川堡的二号人物,突门部长老欣喜说道。术章里连忙回头看去,果然,在山顶塔楼上一面红色旗帜正在向南挥舞,看来的确是有军马向这边进发。
通川堡南面七十五里,就是鬼芦族下属的招仓部。招仓部和突门部向来关系密切,两部差不多大小,之间互为比邻世世代代结为姻亲,一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昨天的狼烟示警,主要就是告知招仓部,希望那边派人来援助。
“告诉大家咱们的援兵到了,所有能上阵的男丁全部在门内集结,准备内外夹击击败宋人。”术章里心花怒放,自己部族有五千能上阵杀敌的男丁,招仓部也差不多这个数字,两边相加和宋军就差不多了。宋人的步卒精锐,骑兵却向来是不堪战的,双方人数差不多的时候宋军肯定要溃败而走。
通川堡内号角声连绵不断,无数的部族男丁手持着刀枪奔向城内大道,声声战马嘶鸣响绝于耳,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南面来的军队,吴家亮早已经知晓了。在那支军队尚在身后三十里的时候就被义勇军的哨探发现,义勇军正准备开始新的一轮攻城,接报说身后有番兵前来增援敌人,又听得堡内人喊马嘶,像是吐蕃人要出城迎战。
吴家亮不惊反喜。他正是为了攻城头疼之时,就有一个绝好的机会送上门来。这一次他要借着这个机会,一举将通川堡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