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好,在听从谋士谢庸的计策后,黄百川及时悔悟,上表皇帝请罪,并辞去朝廷内的一切职务,加进与田令孜的关系,经过多方调动之后,总算是在田令孜的帮助下,缓和了与天下诸侯的关系……
田令孜一朝得势,便忘乎所以,仗着皇帝的宠信,开始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击不服从自己一方的派系…。。
光启元年四月,田令孜奏请恢复旧制,将两大盐池交盐铁使管理。五月,田令孜自兼两池榷盐使,收盐利以赡养军队。王重荣不服,上章论诉不已。朝廷遣中使(宦官)往河中劝谕,王重荣仍不听。田令孜回京师后,欲除不附己者,多遣亲田令孜信刺察各路藩镇主帅,乃令养子匡佑出使河中(今山西永济),王重荣不敢怠慢,但匡佑傲慢不已,激怒河中将士。王重荣于是历数田令孜罪恶。匡佑回到朝廷进谗田令孜,劝除掉王重荣。五月下旬,田令孜以朝廷名义徙王重荣为泰宁节度使,以泰宁节度使齐克让为义武节度使,以义武节度使王处存为河中节度使,三镇调防。又诏李克用以河东兵援王处存赴河中镇。
王重荣不服田令孜的调动,不肯去兖州赴泰宁节度使任,又自以为对皇室忠心耿耿,而横遭田令孜迫害,心中不服,怒火难烧。。
光启元年七月,王重荣数次上表奏论田孜离间君臣,并数其十罪。田令孜则结邠宁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为援,以胁迫重荣就范。十月,王重荣求救于李克用。李克用因朝廷不罪黄百川,心怀怨恨,正招兵买马议攻汴州,及知朱玫、李昌符阴附黄百川,大怒,于是与王重荣盟合。朱玫又派人潜入京城,刺杀皇帝近侍,声言乃李克用所为,欲激朝廷下令讨伐李克用,时李克用尚不欲与朝廷决裂,朝廷也不断派使者往河东解释劝谕。但朱玫所为反间,颇使京师震恐,日有讹言。田令孜乃遣朱玫、李昌符率二镇兵及神策军先讨王重荣,重荣一方面出兵抗拒,一方面告急于李克用,李克用于是率兵参战,天下由此大乱…。
林严看着手中的书信,这是刚从京师长安传回的密报,里面详细说明了最近长安发生的事情…。。
放下手中的书信,对长安当前的形势已经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林严眉头深锁,心中疑惑重重,长安如今最大的势力乃是黄百川,可是最近发生的事情却是独独没有黄百川的身影,他这是怎么了?要是没有黄百川的默许, 田令孜真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把长安搅的天昏地暗???
“沈军师,长安局势动荡,说不定就要大战一场了,只是我不明白……”林严满脸的疑虑之色…。。
沈安之笑了笑,道: “主公可是心有疑虑??”
林严点了点头,道: “长安应该以黄百川的实力最强,可是奇怪的是,最近发生这么的事情,却是一件都没有黄百川的身影,这倒一奇怪的很啊!!!”
杨安笑道: “有些事情从明面里是看不出来什么的,如若没有黄百川的默许,以田令孜的实力,他怎敢有胆子做出这些事情来??”
沈安之附和道: “杨军事所言有理,长安之事看似全由田令孜一人所为,暗中肯定是黄百川在一手策划…。。”
林严皱着眉头,疑惑道: “长安乃是黄百川的老巢,他为何要这样做?这般搞的天怒人怨,难道黄百川还真以为他能对抗的了整个天下的诸侯???”
沈安之笑了笑,道: “或许他就是想要搞的天翻地覆,天下的局势越乱,恐怕对他的好处就越多…”
林严心中一跳,朝沈安之看去: “军师的意思是???”
沈安之与杨安对望了一眼,同时出声说道: “黄百川想要离开长安了。。”
“离开长安?这不可能吧,长安乃龙兴之地,黄百川他舍得走??”
杨安道:“长安确实是块好地方,可惜以黄百川的才能却是取之无用,既然留之无用,又有何舍不得呢???”
沈安之说道:“长安虽为天下之都,同时也是一城之地,弹丸之地却是有着三方势力存在,想他黄百川拥有数十万精锐士卒,却始终只是这三方势力之一,而不能统一为几所用,既然进不的,也只好退求它地了,只要把关中的局势,乃至天下的局势搅浑,黄百川便能有所可乘之机,以他数十万的兵力,要想谋求一地之所在,根本就是小菜一桩…。”
林严猛的站了起来,道: “黄百川一走,长安便是无主之地,我等若是得取,何愁大事不成……”
杨安默默看了林严一眼,向来说话直接的他立即明言道: “主公以为,我等有那个实力控制长安?不说从濮洲岛长安路途千里,更是有无数强力诸侯,我等就算有心,又如何过的了这些人的关路?”
沈安之默默道: “长安不仅仅只是都城,它更整个关中集团的核心所在,在没有绝对的实力之前,还是不要去捅这个马蜂窝为好…。”
清晨,阳光明媚,河南的天气干燥多风,如此的地境天气造就了河南百姓豪放,不屈的性格……
登州位于河南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比之夏州等东部地区要炎热不少……
中岳嵩山,“峻极于天”且“居天下之中”,自古就被认为是“万山之宗欤”。单是一个“嵩”字就可看出嵩山的地位,“嵩”者“高”“山”也,嵩山群峰挺拔,气势磅礴,景象万千。由峰、谷、涧、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构成的八景为:嵩门待月、轩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
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有太阳、少阳、明月、玉柱等72峰。
太室山,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40米。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岩幛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极峰”, “峻极于天”为名。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
少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少室山山势陡峭峻拔,也含有三十六峰。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主峰御寨山,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山北五乳峰下有声威赫赫的少林寺。少室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