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西晋官职大展出
王晔秋2015-12-29 18:382,674

  西晋的官职,也像中正评定级别一样,一共有九个等级,一品最高,九品最低,这个制度,出自司马昭灭蜀以后制定的《魏官品》,西晋建立之后,很自然的就成了《晋官品》,后者只是小有改动罢了,所以在下面介绍官品的时候,我们就不特意区分某个官职的官品,到底是《魏官品》还是《晋官品》规定的,只有有确凿证据证明两个《官品》中的同一个官职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才特别指出。

  官品的设立,在中国官员制度上是个划时代的创举,因为在两汉时代,官职的等级是以俸禄来定的,俸禄就是粮食,单位是石(担),两汉时代的一石,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3.5公斤,直到司马昭官分九品以后,中国的官员制度才变成了以品级分等级,并且一直到清朝末年,官员等级都是九品,就是有的朝代再细分,也是在九品的框架之内了。

  三公的俸禄当然最高、然后就是九卿、太守、县令等等等等,但是,到了司马昭灭蜀以后,由于三公九卿制度早已经瓦解,仅仅靠俸禄,已经区别不出来官职高低了。比如说,那个时候尚书令的俸禄是一千石,可是归尚书令管的九卿的俸禄却是两千石,州刺史的俸禄是六百石,而州刺史管理的郡太守的俸禄却有两千石。为了澄清上下级关系,让官职高低有别,官品就应运而生了。

  因为司马昭设立官品完全是为了捋清原先非常混乱的上下级关系,但是为了照顾大家的利益和情绪,各个官员原有的俸禄,绝大多数都被保留了下来,所以,官品和俸禄不一定是一致的,官品高的,俸禄不一定高,俸禄高的,官品不一定高。

  一品在当时被人们尊称为“公”,但是和公爵里面的公,意义是不一样的。一品大臣是最为荣耀的官职,分别是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太尉、大将军、司徒、司空,待遇最高、名声也最好,人人羡慕,被人们合称为“八公”,也就是最尊贵的八个一品大臣。

  需要知道的是,八公之间也是有高低的,太宰、太傅、太保被合称为“三师”,必须由全国知名、德高望重的正人君子来担任,如果没有合适人选,宁可空缺都不设立,所以他们又被叫做“上三公”。而大将军和大司马这两个官职,从东汉时代开始,就一直是比皇帝还牛的权臣享用的,比如说司马师,他的职位就是大将军,在西晋时代,大司马的地位一直都高于太尉、司徒、司空,而大将军则有很少一段时间比太尉、司徒、司空低,一般情况下都比太尉、司徒、司空高。

  西晋正宗的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

  西晋的一品大臣只有八位,但是有一种加强性的称号,也可以享受一品的待遇,这就是开府仪同三司。它的意思就是,享受和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一样的待遇,下设机构、派头等等,和三公完全一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某个人可以以自己的名字设立“XXX办公室”。文官里能够享受开府待遇的,只有光禄大夫、左右光禄大夫。

  仅次于一品的,自然就是享受二品待遇的官员了。在二品里,有一种待遇叫做特进,它一般是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用来专门给和皇帝十分亲近、但是没有官职的人来担任。有了这个待遇,即使没有官职,也可以照常以特进的身份代理官职,实权一点儿都不受影响。

  左光禄大夫和右光禄大夫,授予黄金印章和紫色旌旗的,官品是二品,各种待遇都和特进一样。光禄大夫享受白银印章和青色旌旗待遇,官品是三品,地位比九卿们要高。绝大多数的光禄大夫们是兼职的,而且基本都是用来加给那些退休的高官贵族们的,只是用来提高他们的待遇而已。

  既然三品以上官员不另加待遇都是虚官,基本没有实权,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了,到底哪个官管事儿呢?

  尚书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下设六曹,也就是有六大部长,西晋建立之后,这些曹经常改来改去,司马炎统一全国以后,六个曹分别是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依次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礼宾部、国防部、农业部、军事后勤保障部、民政部,但是这些部门又要高于我们现在的部,因为一个曹的尚书往往兼管着我们现在好几个部的事情。在曹魏帝国,尚书省有一个尚书令、两个仆射、五个尚书,被人们统称为“八座”,到了西晋以后,虽然尚书省尚书以上的官员已经超过了八个,但是人们还是习惯性的称这几个人为“八座”。

  除了皇帝直属的九卿,还有太后宫的直属三卿和皇后宫直属的大长秋,官品都是三品。太后宫的直属三卿叫卫尉、少府、太仆,和皇帝直属九卿里面的其中三卿的职能、名称一样,但是这三卿的官名前头要加上皇后宫的宫名,皇后宫的大长秋就是皇后宫总管。这些官职都是有太后、皇后的时候才有,没有就撤销。

  最高级的皇帝直属顾问类官员,就是侍中(皇帝高级顾问),他们是三品待遇,而且在三品中排位第一。专职的侍中一共四人,兼职的侍中就随皇帝的意思封赏了。在皇帝出巡的时候,只有值主班的侍中才有资格不带佩剑拿着皇帝的玉玺随车陪同,值副班的侍中负责最后一层护卫,其它人等一概都是骑马甚至步行跟着车驾走,可见侍中虽然没有实权,和皇帝可不是一般的亲近,升值空间绝对超大。

  侍中往下是散骑常侍(皇帝骑马侍从官),官品也是第三品,也是负责在皇帝出游的时候骑马陪伴在左右,又当生活秘书又当工作秘书。在皇帝上朝的时候,散骑常侍和侍中分开两列伺候,侍中们站在左边,散骑常侍们就站在右边。

  侍中、散骑常侍这一类官员本来没有实权,但是由于和皇帝亲近,在实际上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所以后来越来越有地位,而且成为士族子弟标准的跳板官职。这一类官员最终在西晋灭亡以后成为了门下,而侍中最终演变成了门下的正职,散骑常侍最终演变成了副职。

  在这些官员之外,还有一种待遇,叫做奏朝请,它是专门给不做官的人预备的待遇。有了这个待遇,没有官职的人也可以参见朝会,见到皇帝。享受这个待遇的人,一般都是退休了的皇族或者皇帝其他的亲戚,还有皇帝老儿的驸马爷。

  除了皇帝直属官员以外,作为未来皇帝的太子的直属官员也是非常多的。

  太子的直属官员有四种,第一种就是师傅类官员,他们的官品是第三品,这类官员基本全是皇帝器重的大臣来兼任的,不负责什么实际的事情,只是皇帝用来联络自己亲信大臣和继承人感情的一种方法;第二类就是太子的顾问类官员,这类官员官位依次是四名太子中庶子(太子高级顾问)、四名庶子(太子中级顾问),官品都是第五品,四名太子中舍人(太子顾问),官品是第六品,八名太子洗马(太子侍从顾问)、十六名舍人(太子随从),官品是第七品;第三类是后勤类官员,官位最高的就是詹事(太子宫总管),官品是第三品,率更令(太子宫警卫部长)、家令(太子宫后勤部长)、仆(太子宫仪仗、家族事务部长),官品都是第五品,再下面就是食官令,官品是第七品;第四种就是军事官员,司马炎时代的太子宫有左卫率、右卫率,也就是太子宫左右军的司令,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给他的太子司马遹(玉)又增加了前卫率、后卫率,官品都是第五品。

继续阅读:3 、西晋官职大展出C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西晋五十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