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儿和贝儿瞠目结舌,这究竟是什么跟什么嘛?事情演变成这样。
“皇后娘娘来自西梁,不远千里和南羽和亲,两国联婚风调雨顺,皇后娘娘功不可没。”
阿欢听见大胡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还着实愣了一下,没想到,联婚之事,在百姓眼里竟然这么重要,想想也难怪,毕竟两国交好,可以免去战争,百姓也就不用受战争的迫害。
阿欢暗自笑了一下,这大胡子确实是性子单纯,不似平常劫匪那般心狠手辣,单看身上的气息就看得出来,虽然阿欢不懂武功,但是还是看的出大胡子身上没有任何杀气。
“既然如此,大侠你又何须轮到这般。”阿欢适时的追问。
“皇后娘娘有所不知,草民家住青山村,本来年幼时和同村王家小姐定下娃娃亲,本来也相安无事,但是王霞小姐长大后,变得貌美如花,有很多男子爱慕,于是她选择了跟李家年轻英俊的秀才私奔,留下草民变成村里笑柄,从此也在无女子愿意嫁给草民,从草民一气之下带领几个同村好兄弟,顺便也拉拢了一些乞丐兄弟,于是想劫到一貌美女子回村,给爹娘争争脸。”
听完大胡子的叙说,阿欢同情极了,原来是未婚妻跟人跑了,自己被嘲笑,才误入歧途,于是阿欢顿了下说道:“大侠不必自暴自弃,大侠英勇年少,自然有好人家女子匹配,这样吧,如果不嫌弃,你的婚事,本宫愿意接下,一定会为你寻门好亲事。”
大胡子一听立刻连连叩头:“草民多谢皇后娘娘。”
阿欢这时回身走到了那位泄露她身份的宫女面前轻声道:“你叫什么名字?”
宫女慌张至极,立刻跪下:“回娘娘,奴婢叫小莲。”
“小莲?”阿欢重复着,忽然想起了曾经在宁王府因陷害自己没成功,被宁王逼死的小妾莲香,所以一听到莲字,阿欢打心里不舒服。
“小莲?如果本宫没记错,你好像不是惜鸾殿的宮婢?”阿欢若有所思的问着。
“回娘娘的话,奴婢……奴婢是新调来的。”小莲颤抖的回答。
“你撒谎,惜鸾殿最近没有添新人,你根本不是我们宫里的人。”贝儿心思缜密,一直留意宫里的琐事,她清楚的记得最近没有新来的宫娥。
小莲一听被拆穿立刻跪倒:“求娘娘饶命,是翠微夫人吩咐奴婢的,奴婢为求自保不敢不从。”
“钟离翠微?”阿欢想到那个娇蛮缺心眼的嫔妃,轻蔑一笑没在说什么,而是回过头看着大胡子:“大侠,你看这莲儿怎么样?”
大胡子心眼实惠,立刻盯着宫女猛看,还不住流口水:“回娘娘,美若天仙。”
阿欢不由的拿起手帕掩嘴一笑,心想,你也就这品位了,只要是个女人就貌若天仙。
于是缓缓说道:“既然大侠觉得中意,那本宫就把小莲赐给你做妻子,愿你早日回到青山村,安定居所。
大胡子一听顿时再次类牛满面:“皇后娘娘,你咋这么好呢,我差点劫了您的车,您竟然不计前嫌饶过我不说,还给俺找媳妇,小的啥也不说了,说多了都是眼泪,回去后,我肯定给您立个牌位,每日三炷香供奉。”
阿欢一听吓了够呛,忙道:“你领情就好,上香供奉就不必了,本宫还年轻,怕是有损阳寿。”
大胡子点了点头,满口应是,此时此刻就是让他管小皇后叫奶奶,他也心甘情愿了。
回头看着宫女小莲:“起来跟你夫君走吧,以后好好过日子。”
小莲咧了咧嘴,是有苦说不出,虽然她很想出宫,但是并不想嫁给一个山野村夫,可是没办法,她知道陷害皇后是死罪,皇后已经对她手下留情了,不然她可能早就尸骨无存,于是勉强一笑:“多谢娘娘成全。”
打发走了劫匪和奸细小莲,阿欢立刻进入马车休息,宝儿和贝儿无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被这么一折腾,到了报恩寺都已经是傍晚了,主持浮尘大师亲自迎接,没想到在吃斋饭的时候,她见到了一个熟人……
“娘娘,如果不忌讳的话,贫僧想请一位熟人来一起用斋。”浮尘大师谦和有礼。
而阿欢也不是那么计较的人,于是心然说道:“大师客气,本宫来到报恩寺只是普通客人,所以大师不必拘礼,按照平常一般就好,不用刻意顾及本宫。”
浮尘大师双手合十,轻轻一礼道:“多谢娘娘体谅。”
随后门被打开,一位青衫素衣男子款款走进来,面如温玉,形如秋风,翩翩而至。
阿欢看清楚此人后,呆了一下,随后说道:“蜀王?”
男子走上前,行礼:“微臣见过皇后娘娘。”
“蜀王不必多礼,都是自家人,以后可免去这些礼节。”阿欢没想到在这里会遇见蜀王青泽,不过相传蜀王一直与世无争,在寺庙吃斋念佛,修身养性,看来传闻是真的了。
话说当今皇上,如今只有两位亲手足,一个是汉王莫羽青锦,已经派遣封地,做个自在逍遥的王爷,另一个就是眼前的蜀王莫羽青泽。
相传先帝四子,各个仪表不凡,但是却性格各异,已经仙逝的赵王,就是原来的太子南宫麟性格冲动,易动肝火,而当今圣上,总是一副笑盈盈的样子,却是很难让人琢磨透,谁也不知道他心中所想,不过大家都都知道,新皇手段毒辣,做事决绝。
汉王据说也是一个十分聪明之人,八面玲珑,同皇上关系较好,所以当初也是排挤太子的一党,而蜀王青泽是民间传闻最少的,大家都只是知道他天性温和,喜佛经,所以放弃封地,只顶着王爷的头衔,游走在南羽各大寺庙吃斋念佛。
今日一见,阿欢确实感觉跟以前看见的时候不太一样,感觉他身上有一种很独特的气质,但是又说不上来。反正阿欢怪怪的。
吃了晚饭,阿欢睡不着,于是撇下随从,独身漫步寺庙后院,明月高空,夜静如水,阿欢喜欢这种感觉,因为这种感觉让她觉得安心,是皇宫里不曾有的……
突然一阵箫声幽幽传来,听音律,阿欢知道吹的是一首《十面埋伏》,只是不知道吹箫之人是谁?为何会有如此的心境……
想着想着,阿欢便不由的被吸引过去,跟着箫声一路寻找,终于在一处厢房前停下了脚步,吹箫的男子赫然在就眼前。
青衫素衣,还是那身装扮,吹箫之人这次脸上却不是温玉,而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渴望,如果阿欢没理解错的话……
许久,一曲罢了,蜀王回过身,宛然一笑:“让皇后娘娘见笑了。”
阿欢礼貌一笑:“哪里的话,蜀王太过谦虚,箫声很美,只是曲子跟吹箫之人不太对称,本宫斗胆问下,像蜀王这般与世无争的人怎也会要体会当年楚霸王四面楚歌的心境?”
蜀王闻言,身子一颤,多久了,多久没人懂他心里在想什么,多久没人听懂他在吹什么?
蜀王满脸疑惑:“没想到,皇后娘娘竟也知道霸王别姬的故事。”
阿欢一怔,难道不能知道么?历史记载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忽然又一想,感觉不对,因为这是架空的年代,何来楚霸王?何来虞姬?
“那敢问蜀王是怎么知道这个典故?”阿欢一向喜欢掌握主动权。
蜀王收起玉箫,低叹一声:“是一位故人相告。”
听他说的模棱两可,阿欢也直言不讳的说道:“本宫在在家乡的一本书中看到过。”
蜀王一愣,没想到皇后娘娘会如此说,于是道:“那想必娘娘也为楚霸王和虞姬的故事感动,也为他们在一直惋惜吧。”
十面埋伏这首曲子讲的就是霸王别姬的故事,公元前202前,楚汉相争接近尾声,双方会战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三十万汉军围住了十万楚军。汉方为瓦解对方军心,就叫兵士们唱起了楚歌,楚兵大多离家已久,早已厌倦了连年征战。楚军中有人开始唱和,军心彻底动摇。一看大势已去,项羽已无计可施,对虞姬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则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完便拔剑自刎而死。项羽后来逃到乌江边,面对滔滔的江水,仰天长叹道:“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拔剑自杀。
???后人根据这一段垓下之战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
而今蜀王所吹的正是十面埋伏,阿欢也听到了他箫声中的意境,他是以项羽的心境在体会着那个生离死别的场面。
阿欢不明白,为什么,心如止水的蜀王,要吹奏这种震撼,甚至场面混乱的音乐……
看着蜀王一脸忧色,阿欢知道这也许对他来说,不单单是一个故事,但是就事论事,阿欢对霸王别姬的故事,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本宫虽然也曾为楚霸王和虞姬惋惜不已,但是其实本宫最痛恨的就是楚霸王懦弱的性格。”
“楚霸王懦弱?”蜀王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小皇后,如果不是她一脸正经的样子,蜀王可能会以为她在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