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掌门之争
子木2015-12-25 22:155,921

  历代少林寺武僧之中入门必定想通相似、好比现代人学习“九年制义务教育”一样没有什么文理之分,但一过分水岭,个人爱好和特长的不同,自然就有善于发掘自身之长,避免自身弱点和短处,而修适合于自己的课门;少林寺之中亦是如此,除方丈能修习少林镇寺至宝——《易筋经》外,余下首座执法、弟子均不限修炼,只是少林武学注重年深日久、纯熟精进,一项武功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极有耗损,令习练之人沉侵其中,愈发难懂,所以常常难以达至瓶颈,在少林寺称之为“武学障”,因人而异,所掌握的精髓要旨也故而不同,加上悟性慧根大相有异,自然做专的绝技各有千秋。

  少林寺自达摩祖师在中华开创禅学以来,后世尊其为禅宗初祖,慧可乃二祖,然身具七十二绝学于一身者独达摩祖师一人,后人无法兼备,想来正是相应的宏博佛法,旷古绝伦的修为智慧,难相对立,所以无法逾越此屏障。最多者是五代末北宋初年一位高僧最多身具二十三项之多,已然是旷古绝今的不世奇才。在少林寺的历史上余下者身具五六项、或十余项不等,足见少林绝学之难,根基甚实。

  本悟不料这位武痴一样的师兄竟练武成癖,几乎爱至无以复加的地步,说是切磋比试,不惜与自己比拼个高低输赢,一上手便以凌厉刚猛的“寂灭抓”相对,差点掉以轻心被其击中,口中说道:“本相师兄,这寂灭抓真是侵淫无度,所悟独到,本悟难望其项背,贫僧也不敢客气,如此得罪了。”话音一毕,一掌呼出,便是“般若掌”一记“弘法渡厄”与之相对,一来是回应本相,以示尊惟,若是以罗汉拳中的“礼拜如来”反倒是更激本相那副好胜自负的性情,有些轻视于他,显得于礼不合,二来本悟年轻时乃是般若堂首座,平生习练颇有心得,自然是发挥其所长,以柔和掌力对付,不愿伤了彼此的同门情谊。

  本相被他激的气愤难平,心想这位师弟贵为掌门,功力自不再自己之下,却言语相讽,蔑视自己,枉然自己还对他客气遵淳,怒目圆睁地道:“本悟掌门师弟,你何不以近年来潜心修炼的绝学悉数抖底,在老衲面前还要藏拙,偏巧用般若掌来侮辱小视么?当我这般轻易打发?你若自负清高,休怨老衲出手无情伤了你的姓名只怪拳脚不知轻重。”

  本相再也不以“您”相称,想来定是礼尚往来的客气,他人敬己一尺,我便敬人一丈,既然话已挑明,出言无状,下手定然毫不容情,势别要与他比个高低胜败才能罢休。说话之间朝本悟胸前大穴“膻中”、“神封”、“鸠尾”三处要害抓去,使出了“寂灭抓”中的连环凶狠凌厉的杀招,出招之快,毫无滞止犹豫,活脱一个张牙舞爪的魔爪齐齐抓向对手,不论是谁,绝不空手而回,而且黑夜深沉,屋中没有半丝微亮光线,本相既能稳准狠,亦能使得纯熟潇洒,虽负气之下,情绪急躁,亦能克制,不被气愤冲昏了头脑,稳神定气;黑暗之中,伸手不见五指,出手之快,认穴之准,恐是生平闻所未闻;大觉这位师弟方丈,毫不把自己瞧在眼里,出言数落不计,还以“般若掌”这类功夫应对,视为小觑自己,自然不再跟他客气留手,将“大鹏降世”、“孔雀开屏”两记重手相击,足见他的潇洒自如,随心所欲。

  本悟突感身前胸口一股威力异常的劲力扑来,哪敢怠慢疏忽,右手拂袖,使出一招“如封似闭”紧合命门要害,护住正面大穴,不待这位师兄得手,一招一式中大显他的宏博佛法,慈悲心怀,蕴含着深厚绵柔的内力,来化解本相的一招一式,出手之间无声无息,迟凝缓慢,却也饱含着他旷达的胸怀与慈悲之心,眼看本相的杀招径直扑向胸前,眨眼之间便要险象环生,受伤败折,连本相都满以为这个本悟会为自己的自满轻敌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为之念念不忘今日此时的教训,吃亏怀愧,没想到一股柔和无穷的力道,竟将自己的抓力消散与无形之中,双手手腕处的“列缺”“内关”上一麻,招数由而大失准头,尽数落空,心底不由直涔冷汗,恍惚惊诧。

  本相暗骂道:“原来如此,差点忘了此节,既然贵为方丈,武林之中谁人不容忍三分,礼敬三分,堂堂武学泰斗的掌门当家之人,没有过人本事,岂敢久立江湖高手之列,这天下第一虽轮不到此人,却也是习武之人朝思暮想的对手,更何况他有《易筋经》这等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家至宝,有着化石点金之效,寻常武功,经过淳厚内力相辅,自然是一等一的功夫,我竟忘了这一茬,真是在此呆久了,连脑瓜都变得不灵光了,还大言不惭,贻笑他人,可谓是井底之蛙了。”一阵心惊肉跳之后,变得沉翳应着许多,未想出相应之策,不敢妄动出手。

  本悟口中念偈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师兄,你的寂灭指恐怕寺内师兄弟中当属你为第一,无人敢与之相较一二,但为何连交手几个回合,竟是徒劳枉然,你道是何因?”本相竟不领会,本悟余音一顿,心神自是没有刚才应着,辩知方位后,一记“神魔寂灭”先以左手凝指成抓攻向本悟左身的周大要害,心中既明这位方丈师弟无论在武学、禅理、智慧上都有着超乎寻常的悟性,所以入了佛门,法号以“悟”字命名,自然是推崇首肯他在诸多方面的悟性之高,这一招自然不能令他立显败象,自己的右手却有着后发先至,出其不意的神效,这“神魔寂灭”太过威力霸道,佛门中人本以慈悲佛法渡世济人,比武斗胜往往是留有余地,更心存善念,劝人皈正,那有杀机甚重的凌厉无匹,多则出手时出招不出力,但本相习武成痴,竟将少林绝技发挥至淋漓尽致,凸显威力神效,否则这场比试也终究打得不顺心,趁早罢手止斗,倒与寻常武林中人比试别无二致。右手也是五指成抓,箕张如钩,真像用镔铁打造成,这就是一手为神,雍容典雅,柔和万道;一手为魔,诡谲邪恶,慑人心脾。蕴含的劲力也是一柔一刚,一正一邪,一阴一阳,神魔寂灭,万法朝宗,普入正途,威力自然是刚猛无敌,遇神魔不惧,弑杀修成正果,这招又是寂灭抓的精髓所在,本相在此招上修炼四五十年的功力,早就纯熟了然,而这一招更是不敢轻易示人显露,原因是未遇真正的对手,而今也正是验证威力,见识数十年来的苦修结果,尽数向本悟身上招呼。

  本悟身具少林方丈一职,于各位师兄弟所习的绝学也早已了熟于胸,相知大概,此次前来叫板比试,定然是有十成十的把握,至于破招应对之策,也不知在心里酝酿多时,本相仍不放心一招能得逞,又在其中混杂了“龙爪手”、“大慈大悲手”的几记虚虚实实的招式,为的是混淆本悟在黑夜之中的视听,导致本悟失去最佳的判断,高手比招,一念之差便足以造成胜败的关键倾向更容不得半丝怠慢与犹豫,一着不慎,便会导致追悔不及。

  本相这一招不知在坐枯禅之时,心底酝酿了何止千遍万遍,他一生妒忌恨满此人,方丈之位,甚至是众人心中敬仰不已,尊崇如神明般形象全然被此人夺去,弄至二十二年闭口不言,身遭大难,一落千丈,心里更是倍受煎熬,颇受凌辱,今日他公然登门,正好了却了多年的积怨,,手刃大仇,得愿所偿。

  本相对自己这招习练纯熟的杀招无比欣喜,似乎在这一瞬即逝时料想自己生平的大敌惨败情形,是那么的大快人心,何况这招本是绝无破绽,屋内本就不足十尺,本相的寂灭抓更是无声无息,无迹可寻,似乎整个屋内都被他气势非凡,狠毒遒劲的爪力笼盖,天上地下皆是爪影,令人倍感寂静,杀机四伏,几乎快要窒息。

  连屋外的李啸云都听不到里面半丝声响,连喘息之声都听不到丝毫,一片寂静死灰得吓人,根本无从揣度二人在屋中到底在做些什么。似乎刚才的紧张激烈,针锋相对,直叫人手心湛汗,暗自焦灼担忧,甚至关心二人的安危,与此时此刻相比,寂静如死,才叫人真正感到前所未有的胆寒心惊,这种前所未有的的恐惧骇怖,只有少有面对真正强大的对手和足以令人难以估摸其实力的面前才能出现,当年段思君的可怕就给自己带来了一生难忘、如同梦魇般的巨大,至今心有余悸,没想到看似慈爱温和的本相师叔祖居然也有这种慑人心魄的气势,足以想象他身上具备的气势是多么可怕,令人恐惧,几乎让人从噩梦中惊醒。

  李啸云更谨小慎微地克制住袭击的激动,生怕情不自禁之下吓得惊喊出声,这两位都是寺中数一数二的高手,自然不想让座下弟子得悉今晚所发生的一切,没想只是出于好奇地来探望本相,谁能料到今晚发生的事简直匪夷所思,无法用言语揣度,唯有双手紧掩口鼻,生怕一丝的呼吸都能让两位绝世高手发觉,到时候自找难堪,百口难辩。

  胜负卜定,扣人心弦。本相只与心中所愿即刻达成,是欢悦、得意、大快、欣喜、称心如意、志得意满。就在这变生肘腋之间,本悟双掌合什在胸前,使出“般若掌”中的一招“一无所有”,念偈道:“无中生有,有亦是无,无皆是有,一切皆归于无,无独而有,所悟之道,便既是无。”声音慈蔼柔和,仁厚宽容,真是一代大家风度气魄,令外魔邪道都驱散摄退,那股浑厚的掌力尽将一切凶险、威胁都化于无形之中,随着几声穿墙破窗的“咄咄”声响,便是窗棱断折,颓散掉落,李啸云只感头顶一处窗户飞过,直至三尺外方才掉在地上,摔得支离破碎,难以修复,回想起刚才那两股当世凶悍无匹的劲力,合二为一,就连余威也能致使人心神俱裂,肉跳胆颤,无法用言语形容,庆幸未被这掉下的窗户砸中,否则焉有命在,死得稀里糊涂。

  一阵惊怖之余,整个人的胸口噗通跳个不停,如擂鼓、似千军万马厮杀时的紧张激越,久久不能自己。

  本相大惊失色,心神更为起伏,但心知若是自己这招都不足以化解,那这位方丈忒煞无用了些,一时更加急于决出胜负却不免心浮气躁,不愿跟他大耗多时,以免耽误时间,大耗耐性,被外人看到,自己的颜面却又不知该放在何处,放大声音反问道:“却也为何?少给我讲禅理,老衲可不是你的徒子徒孙,对你百依百顺,确信无疑。有什么快说,听了几十年的佛,烦也烦了,你再啰嗦,休怪老衲不念同门之谊。”

  本悟双手合什,衽礼严度地道:“其实不是贫僧有《易筋经》为根基,逞能凌人、恃宠而骄,师兄还记得当年我等初入少林寺之时,所学的乃是哪门功夫吧?”

  本相实猜不到方丈本悟要说明什么,其心厌烦地大声回答:“老衲忘了,多少年前的事还提它作甚?你想趁机分散老衲的戒备,突施奇招是不是?”

  “师兄错意,凡我佛门中人所习之术必是以罗汉拳为根基,却又深愔相应的禅学消弭我等心中戾气,少林弟子以禅学为纲,武功为常,罗汉拳虽是入门必修,却也进展甚缓,快则七八年,多则数十年不等,但每人必至娴熟精纯之时,才得修炼更高阶的武功,是也不是?”

  本悟的话大含禅理,却也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句句深扣本相心底,犹若一根根利刺扎在他的心上,暮地震慑,却性情强横,绝不服软,急躁道:“是又如何?你你废什么话?即便是如此,又能怎地?”

  本悟平心气和地道:“师兄口上坚决,心地却是知晓不过,贫僧不敢矫枉过正,罗汉拳虽是少林寺的粗浅拳脚功夫,上达方丈,下至看门护院的沙弥,人人必先熟练,无一例外,这是少林寺几百年的规矩,不曾破除,并不是此功毫无用处,看似一无是处,实则蕴含深厚的禅理,如是师兄跳过习练罗汉拳,以‘寂灭抓’入手,今日所达成就已至何等境界?”本相冷哼一声,不再理会,不是他毫不关心,而是本悟的话深入心底,无从辩驳,虽显狂躁,却也冷静倾听,想来其中含义自有它的道理。

  李啸云本以为这两位少林寺中数一数二的高手会斗的难解难分,会上演一场精彩绝伦的比武,没想到斗在酣处,戛然中止,顿觉扫兴,却听本悟在屋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大道亦道一番,真是酸儒得很,只闻本相无言以对,这其中定然有深奥难懂的道理,只得细心听着,哪敢分心。

  本悟续道:“抛却此节不提,想来少林寺矗立武林玄门正宗,首推第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中倒不是前人迂腐不化,亦非后世之中并无天资聪颖的旷世奇才,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乃是天下习武者纲目并举,少林寺历代也有不少奇人义士,更不敢逾格破除旧规,绝不是一时的臆想冲动,这可是本寺前辈高人们用血痛为后世积累下的经验,都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使我辈佛门释家弟子少走弯路,重蹈覆辙,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足以令我等甚感宝贵,来之不易亦。

  罗汉拳习成,乃是砺练心智,心智坚诚,别无旁骛,习练其他自然也就养成了最初的习惯,不致于好高骛远,贪多务得。”本相默然,李啸云在外也听得诚哉斯言,心想道:“方丈师叔祖所言极是,想来并非在劝本相师伯祖诱善,迷途知返,而是也警醒了我,想来我报仇心切,眼高手低,总是急于求成,却总以事与愿违结束,看来方丈的话更能发自深醒,俗话说:贪功冒进,害人害己。要是我今日没有承蒙方丈的一席话,定是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后果定然不堪想象了。”

  又细听本悟道:“因人资质不同,心智领悟各有而异,下面习练的也各有千秋,师兄自二十二岁时涉猎‘寂灭抓’、‘金刚伏魔拳’以及‘燃木掌法’、‘袖里乾坤’等七八项绝学,可谓是我寺内一辈中的习武奇才,然,这每一项绝学都易练难精,越是沉迷深陷其威力之巨,就越容易迷失本性,我少林寺弟子以禅学为主,意在拯救苍生,济世疾苦,锄强扶弱,这也是刚风侠烈之举,武林同道中人首推尊崇,若是我等佛门子弟习武成癖,暴戾成性,于正义侠烈之事放任不顾,休说什么急人行难,连先渡己再渡人亦难办到,岂不是成为武林中的贻患?般若掌与寂灭抓同为七十二项绝技,威名共存,其刚柔不同,但使招之人只要一心向佛,淳善任用,毋需以《易筋经》诸类深厚内力相催,亦能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当然以《易筋经》高深莫测的醇厚内力相催,罗汉拳、寻常的粗俗拳脚功夫亦能到达高手之列,异曲同工之妙。”

  李啸云心中再问:“那《洗髓经》又算是几类功夫呢?能不能达到您所说的这般神奇?”似乎本悟的一席话根本没有领会,倒也不能怪李啸云,他不过好奇心甚的少年,许多粗俗易懂的道理,还要依靠自己的点滴经历换取,怎会一下明白。

  本相听了一大堆教条,大感其烦,啧啧恼怒道:“还比不比了,真是啰里啰嗦个没玩没了,你爱用《易筋经》不用,与我何干?似乎老衲怕你不成?即使如此,不妨再来比过,瞧瞧是你有《易筋经》厉害,还是老衲逊色?”

  本悟深知他这是在故意遮掩心中的虚惶,不敢以真想法呈现,哈哈大笑道:“不必了,我知师兄这二十二年以来一定是风雨不改,早起晚伏,一心都以习武为乐,二十二年前,你的功力犹胜众位师兄弟,今日更是突飞猛进,自是你厉害。”

  “不成,你说什么便是什么,他人把你的话当作法旨圣谕,本相却弃之如敝屣,来来来,我们再来比过,若是不公平,不妨灯下较量,让你输得心服口服、”说着,右手四指并拢,曲拇指于掌心之内,催之自身强浑刚烈的内劲,一掌劈下,闻得刚猶猛劲之气如闪雷电光,啪一声轻响,屋中的油灯上幽然亮起了昏黄的灯光,照的屋内通明,闪烁飘摇,窗纸上映衬着两位矍然清烁的身影,几乎令李啸云一颗心直悬于咽喉,吓得面色土灰,尤为骇怖惊恐,没想到本相师叔祖竟能以内力打燃油灯,这等功力直叫人匪夷所思,难以置信,若不是亲眼所见,还道是有人在变弄戏法,哄骗门外汉的唬人招数。

继续阅读:第137章 方丈败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风云:精忠报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