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关门打狗,引进去的真的是狗的话,那还算是幸运的;但如果要是引进去的是狼的话,那就只能怪命不好了。
而呼延灼,就是一匹狼。
正当陈士桐沾沾自喜,耀武扬威之际,呼延灼已经是大发雷霆。他得到消息后,立刻命令众人轻装前进,奔赴千乘城!
与此时陈士桐的自信满满相比,朝廷已经慌作一团。他们没有想到,这群草寇,竟然会有如此犀利的攻势,势如破竹般横扫山东境内,一连攻克几座城池。高俅知道,这战报已经压不住了,与其让赵佶亲自询问,还不如自己先承认。
“皇上,这梁山草寇势头正猛,已经连续攻克几座城池,守将降的降,死的死。恐怕,在这样下去,金人那边不好交代啊。高俅小心服侍着赵佶,轻声言道。
“让他们打去吧,跳梁小丑,何必如此当真。”接着,赵佶微闭双眼,漫不经心地道:“山东那么大,一路上也有不少贼寇,让他们都给剿灭了吧,正好还省得我上手了。等他们真的打到了修武寨,也就成了强弩之末了,还用得着咱们增兵去帮助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万一,皇上,我是说万一。”这时的高俅,有些战战巍巍,赵佶越是说的漫不经心,就说明这件事越是重大。他不善于将事情挑明,喜欢让别人去猜,猜出来办得好,才会有嘉奖。否则,就是人头落地。
“万一他们攻克了沿路的州县,并且毫发无伤,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修武寨,那么金人那边,咱们就真的不好处理了。”
“你也不想想,到那个时候,金人还会将矛头指向咱们吗?再说了,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想打过来,咱们前面还有大辽,还有梁山那帮人,这两处,也不是好惹的。咱们着什么急?”这时的赵佶,言语中已经有些微微发怒,对于这件事,他是真的不打算在去管了。
高俅这一次,没有读懂赵佶的心思,不过,他至少知道了一件事:他目前不想管梁山。
高俅谢恩,退了出来。
但此时在高俅的府衙中,有一个人急的是团团转。
参知政事陈匡正。他是陈士桐的老爹。听说梁山已经攻下了数座城市,自己心中十分着急。如果他要是听说自己的儿子接下来的杰作,相信一定会晕过去的。
这陈匡正,投靠在高俅门下,早已经忘记了当年考取功名的初衷。现在的他,只想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有高俅这个靠山,他现在得过且过的理想也就打成了。平时,他会帮助高俅铲除异己,令高俅很是欢喜。今日,他为儿子的事情前来,相信高俅也会帮助他的。
但等高俅回来,他还没开口,就听到一句晴天霹雳的话:“皇上打算放弃山东省。”
陈匡正听罢,几近晕厥。良久,他才反应过来,连忙跪倒在地,爬到高俅面前,泣不成声:“请高太尉救救我儿子吧。”说罢,不停地磕头。
“不是我不救,这时皇上的意思,我也没有办法啊。”说着,高俅端起茶杯,微闭双眼。
端茶送客!
陈匡正彻底绝望了,他知道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他昏昏沉沉地站了起来,向外走去。这时,耳边传来了高俅的声音:“大不了,可以撤。”
绝望中的一个希望,陈匡正顿时精神焕发。他没有转身再次感谢高俅,而是扬长而去。
一旁的桌子上,留下了一对玉璧,高俅最喜欢的玉璧。
不过,即使陈匡正找到了救儿子的方法,也是为时已晚。因为,呼延灼,已经怒发冲冠了。
他看着城墙上悬挂的尸体,怒不可遏,是咬牙切齿,目眦尽裂。他没有听到陈士桐说什么,嘴中只是一个命令:“攻城!”
陈士桐,也是做好了完全准备。他早已猜到呼延灼不会轻易放过他。所以,羽箭、礌石、滚木等,纷纷落下。没过多久,城下就已经堆积了不少尸体,但千乘城,依旧完好无缺。
呼延灼看着城下越来越多的尸体,眼睛都红了。这些人,都是平日里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今天却一个个倒在了城墙前。呼延灼的心,在滴血。
陈士桐,你又欠了我一笔血债。
“大人,咱们撤兵吧。不然,咱们的人马都会没命的!”彭玘在一旁言道。
“传令下去,鸣金收兵!”呼延灼最后看了一眼千乘城,,满眼怒火,但却无可奈何。
“呼延灼,你怎么跑了,难道你兄弟的尸体不要了吗?”陈士桐在城楼上放声大笑,言语中尽是嘲讽的语气。
满耳的戏谑之声,无法平息心中的愤怒。但在此刻,他却拿这千乘城无可奈何。它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毫无弱点可言。此刻,呼延灼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渺小,多么无力。他不敢在下进攻的命令,因为他知道,除了一直增加的尸体数量外,不会有任何改变。
身为主帅,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关乎全军将士的性命的。所以,即使愤怒到了极点,也不能轻易发作。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安营扎寨,清点人马,总共损失了三成人马,其余人也多多少少带些轻伤。此时的呼延灼,已经没有了计谋,没有了想法。他没想到自己的人马会如此不堪一击,他没想到陈士桐会如此心狠手辣。他没想到……
现在的他,只能向卢俊义求救了。刚刚在攻城时,他已经见过了时迁,将自己现在所处的境况向时迁描述一番。
此时的呼延灼,已经无力在继续攻城了,他手中的人马,实在是太少了,受伤的受伤,挂彩的挂彩。即便是有士气,但也难敌城上的礌石羽箭。现在,呼延灼能做的,只有等,等到卢俊义前来。这个仇,一定要报!
当然,如果卢俊义本人来不了,他来也是可以的。因为他,可以抵挡千军万马。他一人,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