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带着几个人一路风尘赶到了青城,而这时青城的定远将军府,杨大人也早已经得到了消息,早就已经派人到处打探,但是,几天下来毫无消息,而此时张三他们已经早就潜入了青城,在一个小客栈住了下来。准备好好地查看一下,在青城那些官吏到底怎么样。顺便找找那个姓杨的把柄。
这一下,那个姓杨的定远将军也着急了,于是四下打招呼,这一下,作为青城的知府朱宜霸也在四下的忙活,上面得到消息,一方面说是朝廷派人来协助调查厄泰尔善的案子,一方面说是上面派人来调查,不久前朝廷拨下来的赈灾款的去向,以及灾民安置情况。
这一下他们头痛了,不过从时间上算起来,从京城到青城少说也要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得到消息时就算朝廷派来的人已经动身,那么他们也有近半个月的时间准备,所以他们还有大把的时间来处理,这样就算他们紧张,但是他们还不是很着急,所以他们正在慢条斯理的处理着眼前的事情。
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现在张三已经来了,而且就在他们眼皮底下。一大早,定远将军杨大人急急忙忙的来到府衙,朱宜霸坐在自己的会客厅,不慌不忙的品尝着刚刚从江南运到的龙井。
杨大人一进门,就风风火火的说道:“我说朱大人,我亲爱的朱宜霸,你怎么还不着急呀。难道你非要等到朝廷的人来了,看你在那里慢慢的收拾难摊子吗?”
朱宜霸看着杨大人,微微的笑了一下:“我说,杨大人,你好歹也是一个读书人,怎么几个月定远将军一当,就真的跟一介武夫一样呀?还没屁大点事就着急成这样,我以前认识的杨大人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呀。”
杨大人没好气的说道:“我说朱大人,你也太淡定了吧,城外有数万灾民,你能让他们消失,他们就消失的呀?还有就是那个厄泰尔善,做了个小小的参军,他以为他是御史呀,你倒好,还不直接将他做掉,还告诉朝廷,现在好了,这个人读书读傻掉了,死咬着我们不放,你说怎么办?”
朱大人笑呵呵的说道:“杨大人,你不说我还真不会说,既然你都说出来了,那么我也不好不说了,厄泰尔善是你的参军,你要不是喝多了说瞎话,他能知道那么多吗?还有他是你的参军,随便找个理由将他处理掉就好了,你非要让我们府衙出面,你是何居心呀?”
杨大人看着一脸不河蟹的朱宜霸,微笑了一下:“哎呀,我的朱大人,厄泰尔善好歹也是新科进士,哪有那么容易就给处理掉的呀?还不是你们府衙有足够的办法,你可别忘了,那五十万赈灾银,你可是没少得到呀。还有补救朝廷分拨的剿匪的军费,我也没少孝敬你呀。”
这时那个朱宜霸听得不是那个感觉,心里有点小冒火:“怎么着,我们在一处为官,就要互相扶持,你现在要将所有的担子全让我挑是吧,你就不管了是吧,处理那个厄泰尔善就我一个人的事情是吧?还有你和肖大人,雷大人的交情都派不上用场了是吧?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不要把别人都当傻瓜。”
杨大人,脸上挂不住了,本来心情就不好,现在朱宜霸这样一说,他心情更加糟糕,但是姓杨的毕竟是姓杨的。前后想想,自己确实想利用官府的力量为自己解决麻烦,现在朝廷既然重视起来了,也不能再这个节骨眼上在窝里斗了。
于是杨大人立马换了一副谄媚的表情说道:“哎呀,朱大人,你这样说就见外了是不是?”说着杨大人凑到朱宜霸旁边坐下,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道。
“朱大人,朱兄弟,你听我说,我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你说是不是?不为别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你还是懂的呀,你说真的我出了什么事情,也不是你想看到的呀,多少你也有点小小的担心,你说是不?”
这时朱宜霸将桌子一拍,然后用愤怒的双眼看着杨大人,盛怒的说道:“怎么着?姓杨的,你威胁我?”这时杨大人还是那一副温顺的表情:“朱大人,下官哪敢呀?我不也是希望朱大人少一点麻烦吗?你说现在那个朝廷派过来的人,到底是什么态度,向着谁的?”
这时朱宜霸也明白,朝廷派过来的人,上面说是朝廷派的,也有说是肖长风派的,那么很有可能,这一次就是为了平息厄泰尔善的事情而来的,保不准就会拉自己做替罪羊,要是好的话,杨大人一旦没事,自己做的又不是很好,这样自己多了一个隐患也不好。
虽然姓杨的,当初的做法让他很不满意,但是事到如今,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事。朱宜霸打定主意,然后过了好久才微笑着转过脸,对着杨大人说道:“哎呀,朱某呢也了解,但是我们得到的消息是两种,不同的说法,说不定上面人也有弄错的时候。
不过俗话说,小心使得万年船,也是不无道理的,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让那个朝廷派来的人抓不住我们的把柄,还有就是就算他是我们这一边的,也要给他一个往上交代的理由,这样下次他才会为我们多担待点,杨大人你说是吧。”
这时姓杨的,将手一拍:“哎呀,朱大人真是一针见血,一下子就说道点子上了,其实我也不想带朱大人为难,但是毕竟是非常时期吗,还望朱大人鼎力协助呀。”
朱宜霸笑着说道:“杨大人说的是哪里话?这本来就是我分内的事情,还需要杨大人多多帮忙才对呀。”杨大人一看聊得差不多了,于是慢慢的将话题引到正题上面。
“这样朱大人,那么你有什么好的打算,需要杨某去做的?”朱宜霸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我们青城有三患,一为流民。二为水患,三是土匪。水患好解决,即日起我让漕工在难开始修建河堤。土匪当然就是杨大人的事情了,这个流民着实让人头痛呀。”
杨大人想了一下,试探的问道:“那么按照朱大人的意思该怎么办呀?”这时朱宜霸说道:“最快,也是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将这些流民驱逐了,可是杨大人你知道的我们府衙能有几个人呀?”
这时杨大人笑眯眯的说道:“朱大人的意思是要我调集军队,协助朱大人了?”朱宜霸赶紧将双手一拍:“杨大人就是爽快,这样一来我敢确保万无一失了。”
可是这一下杨大人犯难了:“可是朱大人,你知道的,要是没有上面的印绶,我是不能调动一兵一卒的,何况上万流民。没有个四五千人,根本不管用的呀。”
而这时朱宜霸却狡黠的看着杨大人,并且带着玩味的问道:“杨大人的意思,是你我两人去驱逐流民了?”这时杨大人赶紧站起来:“啊,不是,不是,这个我去想办法,我去想办法。”
朱宜霸将大腿一拍:“哎呀,这就对了吗,杨大人出马,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呢?这样我先去监督漕工,到时候等杨大人的好消息。”
姓杨的站起身,刚准备走,忽然折了回来:“朱大人,下官想起了一件事情,在府衙,我们军队也不能越俎代庖,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府衙出面调停的,可是朱大人要到南坡河堤上去,估摸着一时半伙也回不来,这样可怎么办呀?”
朱宜霸立马听出了杨大人话里面的意思,然后警觉的看着杨大人,问道:“你想怎么样?”杨大人不紧不慢的说道:“这个朱大人还不明白吗?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为我们开路的人,起码府衙不能给我们使绊子,与其这样,倒不如在朱大人出去这段时间将府衙的印绶交由我代为保管,怎么样?”
朱宜霸的某一根神经被牵动了,但是他还是很客气的说道:“瞧杨大人说的,我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不就一个印绶吗?不过杨大人手头上有那么多的印绶,恐怕再多一份也不容易保管,不如我派一个人帮杨大人保管怎么样?”
姓杨的一听,心想:哟呵,怎么想留一手,但是话也不能一下子就说破了,于是姓杨的说道:“哎呀,还是朱大人考虑的周全,但是这个人要听话呀,不能再节骨眼上出什么幺蛾子呀。”
朱宜霸站起来,拍拍杨大人的肩膀:“敲杨老弟说道,你以为我姓朱的还是用人不淑,老出问题呀。朱二,你过来。”说着朱宜霸对着里屋喊了一声。
这时一个穿着员外服的人小跑着来到朱宜霸身边,恭谦的说道:“老爷,您找我?”朱宜霸微笑着对着杨大人说道:“杨老弟,这是朱二,鄙人府上的管家,老夫将事情交给他去办,我相信大家都会放心的。”
这时杨大人,心里捉摸着:哼哼……